谈亲身经历的计划经济时代(二)_风闻
李非ABC-2017-12-18 21:48
谈亲身经历的计划经济时代(二)
李非
前文说道,在计划平衡过程中,最重头的就是工厂的采购员了。采购员对一个工厂来说,在当时是仅次于书记、厂长的第三号人物。一个精明的采购员,对工厂日子过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记得有一次开地区平衡订货会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上海一家工厂的采购员,某次去开全国配套订货会。因为火车严重晚点,到地方时,会议已经开了一天多了。结果他什么也没订到。这位老兄一急,看到一家工厂的通用配件还没人订货,立马和该厂签订合同,全部订完。后来,许多需要此种配件的单位,找这家工厂订货,得到的答复是:已全部订给某单位的某某人,他住某招待所某号房。这样,没有拿到此种必须零件的单位全部找到这位老兄,要求匀货。他的答复是:我手上有一份订单,如果你们手上有这些货,可以交换。结果,最终这位老兄园满完成了上级的交办任务。看,在完全计划经济的时代,有人已把市场经济的技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了。
中国的计划和苏联不同,中国的计划是有层次高低的,苏联的计划就是一个中央计划。这个差别就很大。所以在中国,中央与各省市的计划是有冲突的。这就很难做到“计划就是法律”。计划之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这就是争取纳入计划。计划有许多层次,国家计划高于省计划,省计划高于市计划,市计划高于县计划。
文革中开始兴起许多小型的、大集体的、公社办的。生产队办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否纳入计划,是这些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因此,这些企业的产品往往选择严重短缺的产品。找有关人员拉关系搞原材料,搞技术支援,通过试产,达到某级质量标准,再找有关人员拉关系,纳入计划。我们当时在工作中,就有这样一位采购员,是一家社队企业的,生产小型空气压缩机,就是现在修理自行车、电动车铺子里用来给电动车自行车打气的那种。这位采购员具有一切中国农民的优良品质,吃苦耐劳,舍得说好话,还舍得干事。它们的产品最终质量达标,填补空白,被纳入全省计划。这家工厂现在还存在,活的很好。
中国计划经济与苏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此,最大的活力也在这里。中国的计划往往预留缺口,而苏联全国全民所有制化,农村是全民所有制的集体农庄。所以,苏联的计划无所不包,可以不留缺口。而中国的计划有一个很大的外延。中国国民经济的农村部分,城市经济的大集体企业以外部分,构成计划经济有很大的市场外延。这也是中国改革较为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