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昌效应”恐将裂变_风闻
文剑-2017-12-24 03:11
罢免黄国昌在“意料中”失败了。黄国昌“死里逃生”,但罢昌事件虽败犹荣,功败垂成。这既是台湾民众在政治纷争乱象中的觉醒,也是岛内民意转向下的警示。
台湾护家盟秘书长张守一认为,“立委”黄国昌罢免案已达宣示效果,最初规划时,已盘点过提案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委”,包含王定宇、萧美琴都在列,不排除发动下一波罢免行动。未来,“罢昌效应”恐将裂变,成为台湾引爆政治乱斗的“导火索”,和陷入政治迷茫的“助推器”。
警示岛内政客不能肆意妄为。从此次罢昌事件,不管是双方力量明争暗斗,还是民进党的侠义相挺,以及国民党的隐形助推,投票率较低不仅预示了岛内民众厌倦政治纷争和政客表演,还让岛内政治团体、社团组织、党团派别都在民意的天枰上知道了自身的“分量”。即便靠着欺骗的口号和煽情的议题,博得民众的认可与同情,但上台后变脸或者是换位子换脑袋,与承诺选民的背道而驰,终将被民众看清揭穿,进而引火烧身,作茧自缚。罢昌案对岛内政客发出强烈的警示,倘若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警醒岛内民众不甘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从此次罢昌案的投票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民众不再为政客所蛊惑,不再为政治买单,不再甘为政权的牺牲品。民众不关心政治,不关注权谋,而更加注重民生话题和安居事项。特别是对民粹政客的嘴脸,厌恶至极。即便有民进党动员支持者力挺黄国昌,和国民党对罢免暗送秋波,投票率已经证明,民众对政治的心以冷却,甚至是毫无所感。这种民意的变化,恐将成为未来岛内民意的转向,柯文哲能够拿下台北市市长宝座,不就是一个现实而直接的例证吗?这不仅是例证,更是岛内民众的警醒。
警觉岛内政治不再是蓝绿两雄称霸。虽然,罢昌案最终失败了,但是此事件却折射出岛内的政治生态的变化,和政党版图的松动,对民进党和国民党都是现实的警钟和教训。尤其是民进党在台湾完全执政,靠着在“立法机构”的人数优势,不顾民众的质疑和反对,强推种种背离民意民愿的措施,即便通过也掩盖不了民怨爆发和民愤暴怒。政客的嘴脸永远都是一幅贪婪的常态模样,而民众的取舍永远都是变化中,这种变化就是政客兑现诺言的过程。顺昌逆亡,肆意妄行,都是背离民意,违背民盼的自我毁灭。台湾民众不是蓝绿的铁板,并非没有松动的裂痕。民进党的种种作为,让曾经的铁杆票去,着实感受到了民进党的背叛,民众的愤怒显然给出了支持的力量不是永恒不变的。而岛内蓝绿称霸的历史,也将在民众的变化和选择中发生松动,转移,质变。
警惕台湾政客言行一致才是服务民众的本色。我们可以看到,每逢岛内选举之时,各种彩旗满天飘,竞选展板、文宣书籍、电视辩论等多种手法,轮番轰炸,层出不穷。造势大会、坊间拜票、大佬站台、请托请益等种种招法,不仅迷失了民众的双眼,还让营造出政治选战激烈热闹的景象。尤其是政客对选民的各种承诺,可谓是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而目的就是争得民众手中的选票。但是,兑现了多少,行动了多少,落实了多少,都是一个未知数,甚至成为无名案。曾经的承诺永远在路上,而成不了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承诺与民意脱节,造就了台湾政治虚伪的现状,事实与期待鸿沟,成为了台湾民众怨声载道的写照。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台湾自吹的所谓民主政治,美丽的表面即便能掩盖厌恶的嘴脸,却不能逃脱民众洞穿的黑心。罢昌案对台湾政客、民众、团体、政党都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不管如何卖力的表演或者伪装,终究会在民意中,露出原形。
“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台湾民众知道此话的涵义,政客们也不要“揣着明装糊涂”。否则,罢昌案裂变的就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