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日相安倍晋三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_风闻
利维坦-2017-12-25 15:31
本文作者:李啸天第五代导演已经老了,但硕果仅存的三位,还是值得让人佩服。他们即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已经沦为笑话,但冯小刚没有躺在自己最舒服的喜剧电影领域继续套现,而是吃力不讨好地去拍摄《芳华》,就冲这一点,就挺让人佩服。陈凯歌在《无极》上被骂的很惨,但兜兜转转,他还是在倒下的地方站了起来,《无极》开了国内奇幻片的先河,却因为一个馒头的故事而饱受嘲笑,而《妖猫传》又是一部古装奇幻片,这一次,绝不是一个笑话,而是拍出了一段奇观。《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梦枕貘以奇幻小说知名,《沙门空海》写的是日本和尚空海在大唐捉妖降魔的故事。陈凯歌对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主角由单主角空海变成了双主角空海与白居易,甚至更偏向了白居易一些。这是无可置疑的,毕竟这是一部中国导演执导的面向中国观众的影片。但改编归改编,毕竟不能完全跳出小说的范本。因为是日本人的小说,因此故事中两位日本人起到了了巨大的作用,一个为空海,另外一个为阿倍仲麻吕。梦枕貘的小说,卓异之处在于,他运用奇崛的想象力,把不同时期的故事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还给出了一个能够自圆其的理由。在《法门空海》中,他用一个30年的跨度,将中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连缀起来,让李白与白居易、阿倍仲麻吕与空海原本没有交集的人活在同一个故事之中,还没有违和感。这就是一个优秀作家的能力。而陈凯歌的改编,也让这一点得到了发扬,玄宗时期的恢弘壮阔到顺宗李诵时期的零落凋敝,尽在一片之中。不过,今天咱就不深聊太多电影,好影评留给别人。只说简单说一故事的背景,稍稍让人了解下这个故事何以发生。在日本尤其是在山口县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即中国的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而是宫女替死,杨贵妃真身跟随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到了日本。《法门空海》及《妖猫传》解决的就是这个谜题。梦忱貘入手的方式以几个历史现实为依据,故事的由头是805年8月顺宗李诵继位而后又在本年度12月暴毙为由头,揭开了4个月皇帝的生死缘由。结合这一时期,居于帝都长安附近的白居易正在写作《长恨歌》,而日本的空海和尚又活动在大唐。于是,他将这几条线索结合一起,进一步引出白居易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诗篇成为不朽的作品,也为了更接近事情的真相,于是携手空海去探寻杨贵妃与李隆基之间感情基础,并探索杨贵妃的死亡真相。整个过程的开始,即以顺宗暴毙的历史现实为引子,引出妖猫作祟的想象,然后空海和尚开始捉妖,在这个过程陆续将不同时期的人物与故事串联起来。说来,这是一部日本人写给日本人看的小说。毕竟,在中国,反倒是没有杨贵妃潜逃日本的说法,多年来大家一致认为杨贵妃直接死透了。不了解日本人对于杨贵妃死亡的认知与纠结,直接就来《妖猫传》,可能会产生许多疑惑,不明白这个故事因何而起,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说。而且,陈凯歌也没有去揭示这一背景的存在,所以对部分观众来说,可能就真的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故事,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讲故事。毕竟这是一个奇幻的小说,梦枕貘也没有太多地去挖掘历史真相,只是用想象力给出了一个自以为的答案就完了。原著中的结局是很污的,杨贵妃复活了,还与白龙发生不可描述之事,嘿嘿嘿!对照小说,会觉得陈凯歌给出的结局非常棒,比原著高出了10余个境界,而且整体来讲,凯子的电影作品都大大提升了整部小说的格局。OK,背景解释结束。本文真正想说的,是故事中两位关键人物,即阿倍仲麻吕与空海。不说电影,说说历史真实中的他们。阿倍仲麻吕,也翻译为阿部仲麻吕,陈凯歌居然找来了阿部宽来主演,也是用心良苦了。他们是同一个家族的人,阿部宽饰演的是自己的宗辈祖上。其实,阿部(阿倍),还有安倍,都是同宗,在罗马拼音中,阿部与安倍都是Abe,没有区别。而事实上,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确与阿部仲麻吕同属一个家族。其余还有日本足球猛将阿部勇树,也属于同宗。有关这个谱系,下图是来自日本维基百科。这张图比较清楚地展示了这一家族的流变。最初,这一家族的始祖是日本的第八任天皇孝元天皇。多说一句,日本的皇族谱系的牛逼之处在于,日本天皇自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担任首任天皇以来,居然一直延绵到至今,传承至今已125代,近2700年了。(当然,前14任都没有实锤记载,15任开始才有明确的文字记录。)据传,这第八任天皇在位57年,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大彦命,二儿子即后来的第九任天皇开化天皇,第三第四子分别为彦太忍信命、武埴安彦命。而阿部及安倍家族就是大皇子大彦命一系。日本人很长时间内一般没有姓氏,包括皇族也是如此,日本皇室采用宫号(尊称)+名字的方式,比如现世日本皇太子的女儿被称为”敬宫爱子内亲王”,其中敬宫是宫号,爱子是名字,内亲王(公主)是爵位。他的父亲叫“浩宫德仁”,浩宫是宫号德仁是名字。现任天皇名字是“继宫明仁”,继宫是宫号明仁是名字。而大彦命一系因为后居住与大阪市阿倍野,因此以住地为姓氏,都姓阿倍。从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出过多位高官。平安时代以后开始被称为“安倍氏”,这只是由于笔误的缘故,被人为分成了阿部与安倍两系,其实只是写法不同,语音还是一样的。看上图的阿部及安倍谱系,两个红圈即分别是阿部仲麻吕与奥州安倍氏(陆奥安倍氏)。右下的奥州安倍氏即安倍晋三祖系。阿倍仲麻吕与安倍晋三的关系具体源自阿倍比罗夫,他是日本飞鸟时代的著名大将军,《日本书纪》记载阿倍比罗夫曾率水军北上,三次进行“讨虾夷”、“征肃慎”。并于公元663年与唐朝的白江口海战中担任后将军。奥州安倍氏,即阿倍比罗夫讨虾夷时在奥州留下的后代,所以叫做奥州安倍氏。安倍晋三就是这一谱系中的人。而阿倍比罗夫与阿部仲麻吕的关系则更亲密,因为比罗夫是仲麻吕的亲爷爷。对了,比罗夫征伐的肃慎本是中国东北历史悠久的古族。到三国时期,肃慎人又称为"挹娄",他们主要活动在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带,那时挹娄人就以从事海盗活动而闻名。北魏时肃慎又称作勿吉,到了唐代称为靺鞨。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再后来到清朝时就变成了满洲。对了,上面提到比罗夫参与了白江口海战,战争的结果是阿倍比罗夫败给了唐朝统帅刘仁轨。当时,刘仁轨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灭掉了新罗及倭国联军,一举平定百济局势,成为一代名将。扯远了,再来看看这个图。上图清晰地标明了阿部比罗夫子孙的传承关系。其中,安倍晋三的陆奥安倍一系,由比罗夫的大儿子阿倍宿奈近麿传承而下,分支上形成了奥州安倍氏。而阿倍仲麻吕则是比罗夫最小的儿子阿倍船守的大儿子。图片上的仲麿就是他了。对的,仲麿与仲麻吕是同一人,麻吕两个字,应该是一个,即麿。由于古时的书法是竖写的,结果就搞的分家了。阿倍仲麻吕的全名叫阿倍朝臣仲麻吕,阿倍是氏,朝臣才是姓。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朝臣仲满。他的汉名最早是朝衡,姓朝名衡,没毛病。后来才改为了晁衡。对了,朝臣仲满,那个满字与麿读起来也更接近,只是翻译的不同罢了,这还是说明人家实际上是麿字,结果在汉体书法上被一刀两断,就变成了麻吕。不过在汉体字上,麿字可单写,也可以分开为麻吕,这是大家都接受的通用写法,算不上以讹传讹。实际上,早700年~800年这一段时间里有一大群日本人都叫“某麻吕” 比如藤原武智麻吕、藤原仲麻吕、大伴弟麻吕、坂上田村麻吕等等。基本上都是“麿”字。这个“麿”,在日语中是一个尊称,常用在男子的名字后面,类似于中国的“子”,老子、孔子、孟子、荀子之类,日本人的用“麿”字做名字末尾的,也都是贵族,以示尊贵,并无实意。类似荷兰人名中的“范”(van,梵高、范巴斯滕、范佩西等),意大利后裔人名的“德”(de,罗伯特·德尼罗、德西罗等)。后来,尤其是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呢名字中麿字就用得少了,多改成了中性一些的“郎”字,比如安倍晋三的哥哥安倍晋太郎,还有小泉纯一郎、小泽一郎等等。但还有有人在用,像二战时期的日本法西斯首相近卫文麿,可不是近卫文麻吕。近卫文麿的爸爸叫近卫笃麿,他们家是五摄家之一近卫氏,响当当的贵族,因此麿还保留着在使用。其余像《名侦探柯南》里的绫小路文麿,他的外号即“贵族警部”,就不必解释了。其余像任天堂的新出的游戏《塞尔达传说》,其制作人叫藤林秀麿,就说明现实中“麿”字作为名字的尾字依旧被使用。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阿部仲麻吕与安倍晋三真的有亲戚。不仅如此,在上一个图片中,最左下角的(安倍)晴明,是日本历史中赫赫有名的阴阳师。他与安培晋三及阿部仲麻吕同样有亲戚,同出一个家族。只是谱系上分别更早,安倍晋三与阿部仲麻吕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如今,在日本的奈良县樱井市内有一座建于公元七世纪大化革新时代建立的伽蓝,名曰安倍文殊院。这座寺院的开基者为当时的太政官之一左大臣阿倍内麻呂,他既是后世阿倍安倍两姓日本人的共祖,同时也是大人气阴阳师安倍晴明的直系祖先。他也是上面谱系中开始发生分野的那位。就是在这座师院里,安倍晋三以在任总理的名义去进行过参拜,并惊献了一座灯碑。时间是2010年,在安倍的第一个任期内,灯碑上刻以“第90代内閣総理大臣安倍晋三”的字样。也是这座文殊院中,还有一座“安倍仲麻呂公望鄉詩碑”,正好证明了安倍晋三与阿倍仲麻吕之间的关系。说到安倍晋三,在来看一下他的族谱吧。上面谱系的重点是末尾的“賴時‐-陸奥安倍氏”,住上溯可以看到这支分脉本源在阿倍比罗夫,为比罗夫长子系统,阿倍仲麻吕为比罗夫三子系统,二者同脉分支。那么这个「賴時‐-陸奥安倍氏」又和安倍晋三什么关系呢? 再看一副系图:不过,这个并非安倍晋三当上总理的根源。他的显世,还是近两代的作用。其祖父为安倍宽是众议员,外祖父岸信介(他父亲原本姓岸,去佐藤家当上门女婿改姓佐藤,后来又把儿子信介过继回岸家当养子)当过首相,岸信介的亲弟弟佐藤荣作也是首相。和另一个首相吉田茂(外孙是前几年的首相麻生太郎)也有远房亲戚关系(吉田茂的亲家母和岸信介的妈妈是姐妹)。父亲安倍晋太郎做过外务大臣,而且是日本前首席小泉纯一郎的政治导师、“恩人”。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才对他登上总统之位大有助益。说这些,就是说日本的家族源远流长,《妖猫传》中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安倍晋三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回到《妖猫传》中,这部影片解释了阿部仲麻吕没有将杨贵妃带回日本,没有沿用日本的传说。尽管阿部想这么做,但他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杨贵妃还是死透了。这一点与历史现实也是吻合的。毕竟,阿部仲麻吕自16岁身为遣唐使来到中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最终老死于中国,并长眠于此,压根没有机缘将杨贵妃带出境。公元630年到9世纪末大约260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19次之多的遣唐使。当时,遣唐使分为长期留学生和短期留学生两种,前者称为留学生·留学僧,后者称为请益生·请益僧。长期留学生可以在唐学习至下一期遣唐使到来,短期留学则是与当期遣唐使一同回国。但只有身为贵族方有资格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并成为留学生。阿倍是倭王权时代以来的大夫氏族,有皇室血脉,仲麻吕的父亲是中务大辅五品上船守,祖父则是大将军比罗夫。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吕16岁时因学识卓越被选为第9批遣唐使,长途跋涉来到唐都长安。当时唐朝只有四五品子弟、年龄在14-19岁的适龄青年,才可到最高学府——太学学习,而仲麻吕是五品船守之子,时年16,是当批遣唐使中唯一符合资格的。由于天资聪明,仲麻吕习得很多知识,并在知识圈内混得如鱼得水,学成之后,仲麻吕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并深得唐玄宗赏识,与李白、王维等诗人交好。公元733年,已经在唐朝生活16年的阿倍仲麻吕思乡心切,以双亲年迈需要尽孝为由,向唐玄宗请求回国。但唐玄宗极力挽留,阿倍仲麻吕只好作罢。到了752年,日本第11次遣唐使来到长安,使团副使吉备真备是当年和阿倍仲麻吕一起第9批留学大唐的好友,两人相见不胜感慨。吉备真备向阿倍仲麻吕讲起了日本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天皇也翘首期盼其归国。当吉备真备说到阿倍仲麻吕父母遗言想见儿子一面时,阿倍仲麻吕再也控制不住悲痛的情绪,年近六旬的他老泪纵横,嚎啕大哭。翌日,阿倍仲麻吕进宫恳求唐玄宗无论如何也要放自己回家乡,唐玄宗见其决心已定,也感激他37年来为大唐做出的贡献,终于点头答应了。为表彰阿倍仲麻吕效力朝廷多年,功勋卓越,唐玄宗特别任命其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这是唐朝首次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使节,足见唐玄宗对阿倍仲麻吕的信任。753年十月,阿倍仲麻吕跟随返程的遣唐使船队踏上了阔别已久的回乡路。然而,归途并不顺利,船队在琉球附近遭遇风暴。当时他乘坐的船只与另外三只船失去了联系,几天后这艘船被吹到了越南的州海岸,遭当地土著人围攻,全船170多人除了阿倍仲麻吕和十几个侍卫杀出重围,其余人全部被杀。当时,其他船只以为仲麻吕必死无疑,先行回国后传播的消息都是他死亡的信息。听到仲麻吕死讯的消息后,正在广陵漫游的李白悲痛万分,挥毫写下《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沈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足以证明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文化圈内的影响力。其实在仲麻吕离开大唐之时,已经来了大批诗人不辞劳苦,专程来为他送行,像王维、储光羲还都为他写了送行诗。侥幸躲过劫难的阿倍仲麻吕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两年后(755年)再次回到了长安,从此再也没有回国的机会。770年,阿倍仲麻吕在长安辞世,时年73岁。唐代宗为表彰阿倍仲麻吕的功绩,追授他为潞州大都督,官拜二品。仲麻吕在唐54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算是善终了。尽管没能回国,但名声能够得以在两国相传,也算备享殊荣了。而安史之乱发生之时,恰恰是阿倍仲麻吕返回长安后的755年年底。不过,惊魂未定的阿倍仲麻吕并未跟随唐玄宗出逃长安,在流传下来的随行人员名录里并不见关于阿倍仲麻吕的记录。安史之乱期间也不见阿倍仲麻吕的事迹。客观上,并不存在仲麻吕协助杨贵妃出逃的条件。如果安史之乱早发生几年,在仲麻吕回国时发生,那么一起出逃还勉强行得通。仲麻吕能够带出杨贵妃,他们之间唯一可接触的原由,在于杨国忠之子杨昢官居鸿胪卿,阿倍仲麻吕的好友吉备真备时任“大宰大弐”,同时司职外交的二人可以为杨贵妃和阿倍仲麻吕的东渡提供通关上的极大便利,但这个湾子也绕的太远了,有吉备真备就够了,不一定非要动用仲麻吕。而阿倍仲麻吕与杨贵妃的直接交集也不见于史料。《妖猫传》中,阿倍仲麻吕则成为了李白为杨贵妃写诗的见证人,也是安史之乱时杨贵妃被处死的见证人,变成了历史中的核心人物,这一设置,是梦枕貘身为日本人为本国人加戏的心里作祟,并不足信。下面,再来说说空海。如果说《妖猫传》中阿部宽饰演的阿倍仲麻吕还只是一个配角的话,染谷将太饰演的空海法师就是正经的主角了。在原著是不折不扣的男一号,而影片中则成为并列男一号,戏份丝毫不亚于黄轩饰演的白居易。原著中的白居易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色,陈凯歌为了将日本故事变成中国故事,将白居易变身为男一号。空海,又名遍照金刚,是“平安二宗”之一。平安二宗,另一位是最澄。两人身为僧人,是同一批入唐的留学僧。唐贞元二十年(804年),空海与最澄随日本第12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国。空海先抵达洛阳,后至长安,然后访寺择师,在翌年(805年)的三月,拜在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受到惠果法师的倾囊相授,同年十二月,惠果法师示寂,空海于是四处参学,于次年(806年)十月回国,留唐二年多。惠果法师是唐代密宗著名高僧,密教付法第七祖。早年常应诏入内道场为代宗、公主等修法,成为国师,并历任代宗、德宗、顺宗三朝国师,倍受崇敬。空海为他的嫡传弟子,并在日本将密宗发扬光大。而惠果法师的弟子中,除空海之外,尚有义操、义满、义明等人,后义操接任青龙寺法灯,并传出弟子义真、海云等人。但再往下密宗就渐衰,直到元朝时才再一次在中原地区兴起密宗传法。空海尽管与惠果法师受学不到一年,但已尽得真传,惠果为他做了阿阇梨佛法灌顶,赠法号“遍照金刚”。空海遂成为真言宗的第八代坐主。看上图,陈凯歌不仅找阿部宽来演自己的祖上,他找染谷将太来演空海,从外观上也非常接近历史记载中的空海的外形。空海只在大唐生活了两年,但他还是将自己习得的密宗带回日本,在日本传法期间受到朝野的一致欢迎。又因得到嵯峨天皇的支持,在弘仁七年敕准以高野山为真言宗的总本山,作为传法修观的道场,弘仁十四年受赐东寺,积极以东寺为中心,展开弘法活动,因此后人称他所传的密教为东密。他的弘法活动顾及民众,遍及全国。仿中国唐朝于县乡办学,在平安京设立“综艺种智院”,聘请僧俗教师讲授佛儒道,不分僧俗贵贱均可入学,成为日本最早的平民教育学院,同时也是最早的私立大学。据传,空海还向般若三藏法师学习梵文。般若法师,又称般剌若,唐代著名译经僧,为北印度迦毕试国(罽宾)人,姓乔达摩,年轻时曾在那烂陀寺修习。空海归国后,将悉昙体梵文字母传至日本,使得悉昙体梵文字母完整地保存于日本。传说在梵文字母拼写原理的启发下,空海法师发明了日本字母平假名,随着时间的推移,片假名在平假名的基础上也逐渐形成。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无论是汉字书法还是梵文书法,空海法师都达到非常高的造诣。作为日本平安时代最著名的两位僧人。相对而言,最澄的影响力要高于空海。不过最澄与本文故事无关,就不提了。并无史料证明空海和白居易有过实质上的接触。假设双方见过面,最有可能发生在公元805年。这一年,白居易移居到距离长安不远的永崇里华阳观,大致在4月左右,访问了空海居住的西明寺。白居易也是著名的佛教徒。晚年的白居易常住在龙门的香山寺,这也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的由来。白居易与马祖道一门下的佛光如满、兴善惟宽等禅僧交流频繁。相传兴善惟宽和神照禅师的墓碑皆为白居易所题。空海又号编造,看起来与神照的名字含有某种关系。空海于公元804年来到唐都长安,求学青龙寺惠果法师之前,就居住在西明寺。西明寺的牡丹蔚为大观,引得诸多诗人唱和。唐诗人元稹就有《西明寺牡丹》留题,白居易亦有《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重题西明寺牡丹时元九在江陵》等唱和诗。这足以证明白居易到过西明寺,至于是否恰好与空海遇到,就有未可知了。公元805年,这一年,白居易移居到距离长安不远的永崇里华阳观。如果有可能,白居易与空海就是这年春天在西明寺里相遇的,白居易也是那年看到了牡丹及元稹的题诗。这年,白居易33岁,空海31岁。年龄上,刚好是同龄人。《长恨歌》的写作时间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长安周边的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空海,则于806年的十月份回国。尽管时间相差不多,但两人并无交集的可能。梦忱貘以想象力让两人因《长恨歌》而交游,只是出于文学表现的需求而已。不过,白居易在写作到底的确对杨贵妃之死很感兴趣。世人皆知《长恨歌》,却很少知道白居易早在此前的《任氏行》和《古冢狐》这两篇作品中已经开始了对杨贵妃生死之谜的探讨。《任氏行》现已散逸不全,仅存只言片语(《任氏行》取材自沈既济的狐仙小说《任氏传》,故事的中“绝世美女”、“马嵬身亡”、“尸首不存”等情节影射了杨贵妃)。而在《古冢狐》中可以看见多处《长恨歌》的影子。但无论是《古冢狐》还是《任氏行》,都没有提及杨贵妃的最终去处,尽管《长恨歌》提到了杨贵妃身在“蓬莱”,但只是当时的一种惯见的比喻手法,以形容人已死灵魂却飘到仙山之上,并非实指。同时代的诗人李益的《过马嵬》也提到了“东溟”、“蓬莱”等字眼儿。大概这样一些字眼的存在,让后人产生了一些望文生义的想法。而这些传说到了日本,就演变成了有模有样的贵妃故事。实际上这样传说只是一种误会。史料记载玄宗皇帝回长安后,秘密令宦官改葬贵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来却说不见了贵妃的遗体,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有关只剩下香囊的事,新旧唐书有两种不同记载。旧唐书里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而新唐书里却只有:香囊犹在。旧唐书是唐朝时就记载的,而新唐书是宋朝人根据旧唐书编写的,按常理说应该是旧唐书尤为可信。而后世仅根据后唐书就去猜测,也是读书不全的缘故。但美人多故事,有关杨贵妃的故事怎么多都不算过。《妖猫传》算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其实,故事也不重要,陈凯歌通过这个故事,还原一个极乐之乐之下的盛唐大典,描摹出了一幅绚烂的大唐盛世的卷轴,尤其是张榕容塑造出了一个雍容华贵姿态万方的杨贵妃,非常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