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等:美国还能领导亚洲吗?-傅高义、迈克尔·斯温、芮效俭、戴维·兰普顿、约瑟夫·普理赫
【观察者网翻译/青年观察者周然】未来的美国将在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它将如何扮演这一角色?随着特朗普政府开始掌握美国外交政策领导权,人们产生了一系列疑问。在变幻不定的世界局势中,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美国总统,突显出当前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危及美国繁荣稳定的潜在风险。
美国几十年来所熟知的世界局势已发生巨大变化。从一百年前美国成为世界大国以来,全球变化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经济、科技、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全球性分散,使美国无法继续承担单方面追求自身利益的代价,难以无限维持其经济和军事主导地位。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杭州会见奥巴马(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美国面临一系列国内问题和趋势,这进一步削弱了它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高度分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导致整构经济基础、处理国家债务、缓解收入不平等、重建基础设施以及推行社会福利改革等难上加难。如果放任现状继续发展,那么这些政治经济难题将限制美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竞争能力,动摇盟友对美国维持实力的信心,还可能压缩美国国防开支。
尽管如此,美国仍是世界头号经济体,人口相对年轻乐观,大学教育条件一流,科研创新能力出类拔萃。即使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遭遇压力,美国依然维持着世界最强的军力,以及遍布全球的同盟体系。而且美国的软实力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一方面长期维持着优势,一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鉴于此,华盛顿必须打破常规。在更有效利用自身优势的同时,美国必须认清自身能力和影响力的局限性,并且及时进行调整。这需要美国认真评估其战略目标和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更清晰地定义美国的首要和次要利益;
-目标必须更紧密地与能力和资源相联系;
-更审慎地部署和使用武力,更准确地分辨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哪些不能;
-在军事领域之外,制定多种外交政策工具;
-认识到缔结联盟和稳定均势的必要性,不再一味强调主导地位;
东亚仍将至关重要
没有什么地方比东亚政策更需要做出调整。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全球经济增长中心以及大国的逐鹿场,东亚既对美国构成巨大的长期挑战,又带来了最大的机遇。在未来几十年内,东亚几乎必然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该地区包括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提供了与地区大国拓展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国际挑战的巨大机会。事实上,与饱受困扰的中东和欧洲相反,只要与亚洲关键国家的关系和摩擦点得到妥善管控,东亚便可能成为全球繁荣稳定之锚。
不幸的是,近年来许多摩擦点呈现日趋紧张的态势:
-朝鲜核试验和导弹项目或将引发危机;
-中日关系恶化,美国两大盟国日韩关系趋紧;
-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向南海主权存在争议的海域扩张,引发该地区其他国家关切;
-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政治变化,东盟团结及它们与美国合作的诚意受到考验;
-俄罗斯拉近同中国的关系,决意在亚太区域进一步发挥作用;
在此之外,尽管合作领域有所增加,但美中关系仍被不断加深的疑虑和战略竞争关系蒙上了阴影。最突出的是,中国逐渐壮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外交影响力正在改变东亚实力格局,为两国在争议性区域问题上发生冲突埋下了隐患。这也进一步刺激地区军备竞赛的展开,给美国造成沉重负担。
在这种负面变化趋势的影响下,美国的盟国和其他国家加深了对美国继续全面参与亚洲事务承诺的怀疑。许多亚洲国家担忧,美国国内秩序、政治和社会凝聚力、资源和注意力持续时间,都使它难以继续维护地区繁荣稳定。因此,亚洲国家把美国处理美中关系的能力,视为检验美国作为长期伙伴是否可靠的标准。
亚洲国家不愿被迫在美中之间做出选择。中国的高速崛起一直是东亚经济增长的引擎。只要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邻国都愿意和它加强经济合作。而一旦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秀肌肉,威压邻国,它们就会转向美国寻求帮助。但同时,它们十分害怕美中之间爆发军事冲突。
因此,美国在东亚的核心挑战在于,找到一条两全其美的路径:一方面,利用军事布局和政治影响力来对抗中国危及地区稳定的行为;另一方面,使盟友和伙伴确信,我们正在努力避免冲突,不断与中国在利益重叠的领域拓展合作。
**为确保成功,美国的政策目标必须是与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建立稳定均势,而不是徒劳地维持传统的地区军事绝对主导权。**如果美国能够在亚太地区政策中妥善考虑这种动态,那么东亚奇迹仍将拥有坚实的基础。
重大关系
美中两国关系复杂、相互依存、干系重大。政策制定者必须深刻认识这一现实。对美国来说,中国既不是敌人,也不是盟友。在许多领域,它既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又是不可缺少的合作者。
美国正确制定对华政策至关重要。中国比美国乃至其他任何国家,拥有更多的人口、更长的历史、更多的外汇储备以及更大的贸易量。中国经济总量正在赶超美国,而且已被纳入全球体系,其平稳运行有赖于多边合作的不断深入。
美国消费者依赖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中国也是美国机械、农业、服务等核心产品的主要市场。**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强劲而具有活力的美国经济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的工业增长对美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输出的留学生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仅仅在美国,中国留学生人数就高达30万——许多学生在吸收管理和技术理念的同时,对开放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在亚洲和其他地区,中国正迅速成为一些国家(包括美国的关键盟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债权国,并可能成为主要投资国。“一带一路”倡议显示了中国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的雄心壮志。
在外交方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不仅更加积极地参加现有国际组织,还开始以自己为中心建立区域组织,例如上海合作组织、博鳌论坛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更积极地参与多边事务,经常为发展中国家发声代言。中国遵守大部分国际准则,但在保护人权和个人自由等基本议题上与美国意见相左,中国认为政府应该对网上言论、行为等进行管控。
不可避免的安全挑战
在安全方面,中国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以捍卫“第一岛链”范围内的利益——“第一岛链”始自日本,经过台湾和菲律宾,直到东南亚大陆——这在现代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对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在西太平洋建立的海空传统优势构成了挑战。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直接影响到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的防御联盟,以及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
**中国的军事实力和雄心壮志虽然对美国形成挑战,但它并不一定有侵略或扩张意图。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艰险的安全环境和历史经历。**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其中部分是无足轻重的小国,还有一些是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大国,比如俄罗斯和印度。中国的邻国中,有4个拥有核武器,日韩背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此外,中国的近邻还包括印尼和伊朗等地区大国。
中国虽然能够在沿海地区建立令人生畏的海军实力,但苦于无法畅通无阻地出入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中国尚未控制东部岛链,通往印度洋的海洋通道也受限于狭窄的海峡。中国的周边海域军事战略经常应用反介入(Anti-access)和区域拒止(Area-denial)这样的概念,在某个意义上,同样的概念也能被用来封锁中国。
在现代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太多坎坷。由于国力衰弱,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在现代化道路上被日本远远抛在后面。在19和20世纪,中国内陆和边疆多次爆发战争。此外,中国西部大片疆域聚居着少数民族,可能受到分裂主义影响,因此中国更有必要强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中国人认为过去两百年里,他们饱受列强欺凌,因此决心不让历史重演,笃信“中国不支配别国,也绝不受别国支配”的话语。但中国的邻国们却对此有所疑虑。而且,随着军事现代化不断赋予中国欺侮周边弱国的实力,中国未必能准确预见自身未来的举动。
考虑到历史、地理和中国国内政治因素,尽管地区内存在不安定因素和历史积怨,也不能认为中国意图主宰东亚。历史证明,大国很难持续主导世界某些地区。在过去两百年里,除去几次失败的尝试,没有哪个大国能够完全主导欧洲。东亚也是这样一个地区。日本曾尝试统治东亚却遭遇了彻底失败。虽然在过去70年里,美国在亚洲占据着海洋主导权,但它距离主宰整个东亚还相差很远。
而且,中国和美国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内部挑战,包括经济增长减速、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缩减、收入分配不均等。反腐行动和经济改革严重冲击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军队改革也给部队干部晋升道路带来变数。
在外部心态和内部挑战的作用下,美中进行冷战式战略竞争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无益于美国——尤其是美中两国在经济上已经互相依赖,并且共同承担着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优先关注保持社会稳定问题,减少安全竞争,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不具备寻求地区乃至全球主导权的条件。
2014年11月11日晚间,习近平与奥巴马在中南海散步交谈(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美国的应对方式:亚洲向稳定、互利的平衡过渡
考虑到上述战略形势,美国应维持东亚防务安排的可信度,同时强调经济发展高于军事竞争的重要性,以实现美国的基本安全利益。与此同时,美国有必要理解并考虑中国的核心安全利益和关切点,包括把台湾置于“一个中国”框架之内,以及针对外部威胁的防御措施。
美中两国的安全使命可能不完全兼容,但并非绝对互相排斥。只有当双方都不愿以某种方式适应对方对自身基本利益的维护时,才会变得不兼容。
对于美国而言,解决之道不在于在军事上投入更大筹码,花再多钱也无法在东亚保住海上军事主导权。这样做只会推动美中军备竞赛和政治对抗,削弱两国在其他领域合作的基础,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冷战——这对双方都是极为不利的。
鉴于美国国内有太多问题亟待处理,有必要调整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立场,使之与自身经济、政治实力相匹配。
我们认为,美国满足这些要求、保护自身利益(乃至地区内盟国及伙伴利益)的最佳方式,是与中国等国家开展合作,使东亚地区过渡到稳定的均势状态,建立惠及所有国家的地区经济体系。
为保持安全环境稳定,美国在维系健康的同盟体系之外,还需不断增进同中国、盟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之间“可确认的”谅解。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美中军力对比维持在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度。这样一来,两国都拥有充分实力阻吓对方用武力解决严重分歧,但彼此都不至于强横到给对方构成侵略威胁,也不会挑起军备竞赛。
这样的谅解必须以拆除该地区“定时炸弹”为目标,包括危及美国履行防卫义务时行动自由的朝鲜核武器与导弹项目,以及台湾问题和海洋主权争端等。只有地区保持平衡,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
要使地区经济进一步融合、更有活力,美国、中国以及其他亚洲经济体需要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并使贸易关系合理化。最为重要的是,经济融合的长远成功有赖于美中两国加入共同的贸易组织,最终拟定适用于地区所有国家的自贸协议。这需要美国实行更积极、重点更突出的经济外交政策,最大程度地吸引中国合作,共同巩固全球经济结构。
美国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目标的一致性,而非随时做好打两手牌的准备,即一面与中国在双边议题上寻求短期战术性合作,一面重新配置军力以及巩固地区同盟关系。美国还需要加强外交努力,使之与军事能力更紧密地结合。在经济上,提高东亚战略的成本效益,对美国经济恢复活力——在包括改善基础设施、管控债务、减少收入不平等、控制社会福利开支等方面——既提出了高要求,也提供了助力。
中国目前急需解决众多问题,同样需要确保各部门政策协调一致。此外,中国还须推动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当前的需求可以看出,它将乐于实现上述这种稳定互利的平衡。
从优势而非劣势着手
上述方式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被盟友解读为美国维持东亚军事环境的决心发生了动摇。在大局面前,这个风险不但值得美国承担,而且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的——前提是美国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并且清醒认识到试图主导东亚或者“渐进式”搅局将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追求稳定的美中平衡以及东亚经济融合,更适应美国经济的长期支持能力,更有利于美国在外部安全利益、国际责任和国内需要之间达成平衡。它有赖于美国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有效运用军事和经济实力,还需要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其强大、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地位。在盟友的支持下,美国应能打消地区内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疑虑,继续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
(青年观察者周然译自12月12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观察者网杨晗轶校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