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什么行》书籍在京发布
(观察者网 北京)在2017年1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7上,《人民币为什么行》智库书籍对外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代表书籍课题组,在论坛闭幕式上介绍了该书内容。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经历了一个贬值周期,各种关于“人民币行不行”的声音纷繁杂芜。针对国际上“唱衰人民币”的论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特组织了“人民币汇率”课题加以研究,经过一年的努力,该书籍正式问世。
贾晋京指出,书籍从三个方面梳理论证了短期波动,不会影响人民币正在崛起的步伐,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必将是强势货币的结论。
首先,从历史规律来说,大国强,其货币必然强。货币之间的关系,反映着经济关系的变动,不过,却并非即时反映,而是要把“历史积累”和“未来趋势”这两大因素考虑进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主要经济体的货币,都是高币值货币。这是因为,在主要经济体的货币,都经过较长的升值时代。如果放在全球大格局中看,币值的长期升值,代表着国力在全球的上升;币值的长期贬值,代表着国力在全球的下降。而如果只截取当前期来看,则可以说,高币值货币代表“家底厚”,低币值货币代表“家底薄”。汇率时常变动,是因为还受到短期因素影响。我们可以说,人民币不能算币值很高的货币,因为尚未经历过漫长的升值年代,暂时的汇率波动,相当于兵法中“势”的变动不居,而长期来看,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国运、国力必将长期上升,这决定了人民币在长期必将强势。
其次,从现实力量来看,中国经济强势支撑着人民币。货币是用来交换其它物品的,它的购买力强弱,决定了它的“受欢迎”程度。在国际上,一种货币能用来买到些什么,决定着它有多“受欢迎”。自2005年汇改到2013年,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单边升值的趋势,如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基本上按照每年前进一名的速度,从世界第五名,在2009年跃居为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GDP总量已经是排名第三的日本的2.5倍左右。2007年到2014年,中国占据“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商品种数从1210种上升到1610种,从201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世界最大货物进出口国的地位,是世界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越做越大,必将强力支撑人民币。
最后,从制度安排来讲,人民币已集齐国际货币的四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本国经济要有引领世界市场的能力。作为我国未来改革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并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和可持续,同时也为人民币以及汇率市场的稳定提供坚实支撑。第二支柱是多层次、大容量的国内资本市场。同时通过建设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征信、信用评级等基础建设,能够为金融产品市场化定价提供必要支持,并通过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人民币汇率稳定。第三支柱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存在感”。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使用量飞速提升,以人民币结算的对外贸易从2010年的0%激增到2015年的26%(受美元升值预期影响2016年回落到16%),外汇成交量占全球4%,已是第八大支付货币;而人民币的离岸结算业务也成为伦敦、法兰克福等欧洲金融中心角逐的核心业务;中国倡导成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的国际金融机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推动转型升级,促进人民币双向应用,完善了国际金融体系。第四支柱是加入“国际货币俱乐部”。2016年10月1日纳入SDR,是人民币的强势崛起转化为制度性话语权更上一层楼。SDR作为各国央行储备货币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扮演着金本位制时代黄金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国运、国力都处在上升期,而国势在每时每刻会略有涨落,但大势是在走强。
因此,人民币波动与否,会受到多种短期因素影响。但决定长期走势的,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人民币必将是强势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