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三御:披着多党议会民主制新装的日本封建领主们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三御】
新年伊始,日本共同社报了个颇为喜庆的新闻。由于自民党在2016年将党首任期自最长2届6年延长为3届9年,安倍晋三有望成为日本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在首相更替有如走马灯的日本政坛,能够做满任期的首相,当真是稀有动物……撇开小泉不算,能比安倍干得更久的,除去战前明治九元老出身的桂太郎和伊藤博文,那也就是佐藤荣作和吉田茂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大人物了啊!
不过,对于对日本政治人物谱系稍有了解的人而言……这个排位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头。仔细研究一下这几个人的家谱,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实——佐藤荣作是安倍的舅公、麻雀变凤凰战犯变首相的岸信介是他外公。另一边,吉田茂的亲家母是岸信介母亲的姐妹,而其的直系后人中另一个担任首相的人物则是麻生太郎。
往上追溯,安倍祖上一边是明治时期的长州藩士佐藤信宽,另一边干脆是平安时代的武将安倍宗任。麻生-吉田这边也很不得了,乃是明治维新后三杰的大久保利通。**可以说,目前在日本政坛上活跃的人物,基本都是家谱可一路追溯到维新时期的老牌贵族。**换言之,真正从平民谱系出身的日本首相实在是凤毛麟角。
安倍家族
上图中标红的都是曾经担任过日本首相的人物。乍一看,是不是很有古代欧洲贵族传承中“XXX之孙,XXX之子,XXX的统治者XXX”的风范?对于标签是民主国家典范的日本而言,这着实是莫大的讽刺。
对日本政坛而言一个默认的事实是,日本从未真正革新。
首先,日本政坛本身具有极度稳定的结构。对于日本而言,上一轮统治者大换血大致发生在明治维新时期,当时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德川幕府后,重新规划了日本的秩序。但限于自身的定位与眼界,重建后的统治结构仍然充满了封建时期的武士风味。旧时代的地方领主——大名——名称消隐于幕后,但其构造仍然完整保留。
德川家康
对日本、或者日剧比较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日本社会是非常保守不易变通的,其中一点就是在日本基本没有跳槽这回事,毕业之后进了会社(公司)就会在社内干到退休,因而在投票时社长要求就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对于会社、尤其是略微偏远地方的会社而言,其利益也常常是与当地的议员家族纠缠在一起的。地方会社支持地方议员,地方议员回报地方会社,就构成其政治体系中最基本的元素——受地方豪族支持的小大名。
上一层次,通过与实力会社的联姻,如安倍晋三的母亲是森永糖果社长的女儿;或者政治家族间的联姻,如岸家与佐藤家(安倍外祖父直系)不仅通过入赘佐藤家的佐藤秀助(原名岸秀助)与佐藤茂世的联姻生下了岸信介与佐藤荣作这对首相兄弟,更进一步将岸信政之女良子、佐藤松介之女宽子分别嫁给这二人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血脉联系。通过不同手段将多个小议员/小大名或者地方豪族的力量编织在一起,就能成功地升级为大议员/大大名。
由于日本的众议院毕竟有将近500席,单个的议员无论势力大小,相对而言力量总归是微不足道的,而政府首脑的位置又要由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来直接安排。解决方法最后也非常单纯——多个小议员紧密团结在大议员周围,形成话语权明显扩张的门阀,首先由门阀在政党内争取更大的话语权,随后再根据个人的势力与年功将利益在门阀内部进行分配。而第一大党内派阀协商的胜者,自然也就可以顺利当上幕府将军……唔……首相。
正如古代不同势力之间也能够互相挖角武士来登用的情况,由于每个议员都具有自身相对稳固的基本盘,一旦出现更大的利益,议员也可能出现直接带着自己的手下背门而出的情况。这样一来,以血缘纽带构建更为稳固的基本盘就成了多数派阀领袖的选择。
同理,由于利益分配主要受到派阀自身的控制,政党也不可能直接对议员进行影响,只能通过派阀间的相互协商与利益让渡来决定政党今后的走向,也就是所谓的“家臣的家臣不是我的家臣”。一旦谈不拢时派阀大佬带着全派跳槽到对手方那也是家常便饭。日本政党的反复重组,也是出于这一根本原因。抬头常新而领袖弥久,正是日本政局看似不断出新,实际却长期守成的根本原因。
日本政坛无法革新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它长期以来并未经历过外来冲击。
极其有趣的一件事是,在日美两国的协议中,出于保持日本的稳定控制管理难度,以及避免日本受到苏联影响倾向红色的考虑,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保留天皇制度,而原本的日本统治者也基本被全盘保留,几乎全无清算。到1950年左右,“赤色整肃”运动后,在战争失败的情况下反战的左派反而被大肆镇压了。左派认为建立和平政府的意图被美国背叛,所得到的仅有受到选择性失忆支配、全无接受教训可言的国家。
而对右派而言,美国对日本内政的干涉也让他们无法忍受。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精神性的丧失,核心就在于美国的干涉——日本人自己的历史观也好,世界观也好,受到外国人支配那完全是不可忍受的事。于是,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左右两派都对美国充满了反感。从旁观者的角度而言,站在胜方一边的遭到洗牌,主动引战的却大多无事,这件事也是充满了喜感。
1945年9月,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合影
无论如何,在战后至今的语境中,由于日本上层并未经历过清洗与更替,显然并不会有领导人脑子进水与多数人为敌,去主张日本作为战争的发起方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战中日本领导人自然是有错误的,主要的错误在于不幸打输了,但是多数英魂为国奋斗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后人绝不可以忘怀。打输了的历史事实与大家都是好人的思想追求就此熔于一炉,成为日本政府战后宣传始终不变的出发点,也是日本首相基本个个都要参拜靖国神社的理由之一。毕竟首相们的祖宗都和神社里的牌位站在同一边,不坚持参拜的正当性那自己也就没脸当首相了啊。
这种宣传也使得多数日本人都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一直对战争时期的事念念不忘——负有责任的当事人都已经勇敢地负起了责任,当时的政府其实都是好人,为什么你们还要坚持追究呢?难道你们不能理解当时日本有多艰难,不侵略你们那日本自己就要饿死了吗?
这种思路奇葩不奇葩另说,总而言之,日本万世不易的统治者们其实一百多年以来就几乎没有经历过变动,连打输了之后都还被美国保护了下来……在美国保护伞下成长的小皇帝政治家们,其精神构架实际与百多年前的封建地主们并没有太多两样,只是披上了一层民主国家的新装而已。
对于日本的政治生态,如果从当代的民主选举出发去理解那么简直可以让人眼花缭乱,感觉这么个天天换领导人的乱七八糟政坛哪怕明天就解体了也不奇怪。但如果从古代的大名制度出发去理解当代日本的政治生态,就能找出当代日本的核心其实仍然充满了传统的稳定性,在我们可见的未来基本看不到什么变化可能。而安倍的长期执政,其实也是安倍一族势力长期经营的结果。
论钦定打开的方式
同理,从大名继承而言,笔者在这里可以先大胆说一句,等到安倍离任之后,他的弟弟岸信夫能不能赶上接棒还不太好说,但安倍家钦定接班人安倍宽人找机会干几届首相那还是大有希望的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