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和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聊英美文学
1月17日,《纽约时报》采访了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主题不是经济,而是英美文学。金立群的办公桌摆着不少经典著作,谈到美国文学,他表示,“从中看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适应,征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文章说,金立群一直对西方的事情很感兴趣。他的女儿金刻羽目前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终身助理教授,据她介绍,父亲在海外的经历,让他做好了把唯一的孩子送出国的准备;父亲也做出了榜样,“下班后总是读书、写作、听古典音乐。我们从来不看电视。”
报道截图
以下是摘编:
北京——40年前中国对外开放时,金立群还是一名踌躇满志的年轻学者,着迷于20世纪的美国文学和其他西方著作。
尤其痴迷于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作品的金立群,现已是中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行长,该银行是中国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领导地位而展开的行动中的一个大动作。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一本《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Absalom!),书里画了许多重点线;旁边是莎士比亚的著作和《圣经》。他说自己在福克纳笔下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了灵感。
“我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适应,征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他说。“你不可能征服大自然,你得和大自然达成一致,和大自然共处,得和世界上的其他物种共处。”
该银行2015年底成立时,成员国数量惊人,包括了欧洲大国和除日本外的主要亚洲国家,但奥巴马政府拒绝加入。
不过金立群似乎做好了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危险地带游走的准备。他说,他的目标是带领亚投行朝着在亚洲各地用对环境无害、没有腐败现象的方式修建基础设施的方向发展。
最近在亚投行位于北京金融区的临时总部接受采访时,金立群一副轻松的神态,现年67岁的他头发灰白、稍显凌乱。
在没有几件家具的办公室里,访客坐在一张长桌子的一端,主人就坐在他们旁边。这让会面看上去更像是地位平等的双方之间在谈事,而不是像一些成员国所担心的那样,是一种中国高高在上的等级制度。
金立群编辑过一部两卷本的英文诗歌选集,用乔叟(Chaucer)开篇,以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收尾,这有益于与外面的人、尤其是欧洲人打交道。被问及最喜欢的诗人时,他选择了T·S·艾略特(T. S. Eliot)、泰德·休斯(Ted Hughes)和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之后,他又加了一个名字。“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也不错,不过他有点争议。”
去年,在杭州的二十国集团(Group of 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表示,谁都不应忘记,亚投行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他挑出金立群予以表扬。中国领导人公开称赞一名职位低但责任重的工作人员颇为少见,这标志着金立群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
金立群谨慎地选择了另一种解读。“我觉得他是在告诫我:‘你得把你的工作做好,因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这个银行。’”
金立群试图让华盛顿持怀疑态度的人相信,亚投行不是中国的一个霸权,至少现在不是。通过同意和已有70年历史、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体系的主要机构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合作,他消除了敌对态度。
他似乎也意识到,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可能会繁荣发展。特朗普政府几乎未表现出对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感兴趣的迹象。
他提到了自己在唐纳德·J·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美国的风险在于一方面与国际脱节,一方面陷入国内的政治泥沼,”他写道,并接着表示,“历史上从来没有先例,哪一个王朝可以永远地统治世界。”
1949年,金立群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内河港口城市常熟。那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已逃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共产党已取得控制权。
“我生在红旗下,”他大笑着说。
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母亲是一名纺织工人,和他们同住的爷爷因为一起工伤事故而致残。他在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大,还在上小学时就要料理家务。
“我努力当弟弟妹妹的小领袖,”他说。“我从没打过弟弟妹妹。我9岁就开始学做饭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开始出现时,他还在上高中。和当时的所有学生一样,他被裹挟着成了一名红卫兵。不久后,他便下乡了。十年的下乡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白天,他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他在用一块废弃的黑板和四根竹杆做的临时书桌旁学习。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严格的课程表,并通过BBC的广播努力掌握英语写作和口语。
文革结束后,他于1978年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学习英语文学。
在那里,他师从王佐良教授。王佐良是一名兢兢业业的老师,教授英语文学。1980年去澳大利亚参加阿德莱德艺术节(Adelaide Festival)回国后,王佐良便鼓励金立群翻译澳大利亚诺贝尔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的小说《人之树》(The Tree of Man)。该书讲述的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
那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银行。因为金立群英语流利,财政部把他从学术界挖走,派他去华盛顿的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工作。当时,怀特那本书他已经翻译了五章。但为了服务国家,他放下了一切。
在华盛顿工作的那段经历为他开启了在中国金融系统高层的职业生涯:他曾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后来又出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
他一直对西方的事情很感兴趣。1998年,14岁的女儿金刻羽想要离开家,搬到纽约的一个美国家庭去住,并在当地上学——当时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金刻羽说,父亲自己在海外的经历,让他做好了把唯一的孩子送出国的准备。
金刻羽(资料图)
“父亲能让我走,”金刻羽说。她现年33岁,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经济学终身助理教授,也是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红人。她说父亲做出了榜样,“下班后总是读书、写作、听古典音乐。我们从来不看电视。”
在金立群外交精神的背后,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该银行的规则,接替他的未必会是中国人。
但他的期望很明显。
“我希望会有一个中国人接替我,我希望我们有能干的中国人,在未来接替我的工作。”说完,他离开去和一个代表团见面,代表团人数太多,他办公室的桌子旁边坐不下。(记者JANE PERLEZ 翻译:陈亦亭、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