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泰领事回应“湄公河疏浚”争议:是各国共识而非单方行为
【观察者网综合】综合媒体消息,“湄公河疏浚”计划近日在泰国引发争议。泰国国家报刊文称,中国和老挝在澜沧江-湄公河修建大坝,泰国支持中国在湄公河炸河滩,有环保组织和当地民众表示不满,认为这可能改变泰国和老挝的边界,并对当地生态造成恶劣影响,指责泰国政府忽视了湄公河的威胁。还有一些泰国专家17日开会批评该计划“只对中国有利、对泰国老挝有负面影响”。泰国总理巴育对此抗议提出严厉批评,并质问“为何单方面抵制中国,湄公河又不是泰国独有的”。
据环球时报1月20日消息,中国驻泰国清迈总领事任义生19日回应称,泰国政府对湄公河疏浚工程项目持支持态度,政府内阁已审议通过2015-2025年澜沧江-湄公河国家间航运发展规划。巴育总理也曾向媒体强调,湄公河疏浚工程师流域间各国达成的共识,不是任何国家的单方面行动。
中国驻泰国清迈总领事任义生/资料图
湄公河上游有大量礁石,枯水期时严重影响航运安全和通航能力/来源:《曼谷邮报》
2000年4月,中国、泰国、缅甸和老挝达成《澜沧江-湄公河船运协议》,炸礁石开河道是其中一部分。去年11月底,中国准备开展第2期清除河中石滩计划,最近正在泰国和老挝以湄公河为界的边界地区进行勘探,准备炸掉一些礁石以疏通从中国云南到老挝琅勃拉邦的航道,从而使得500吨位的货船可以全年航行,不受枯水期影响。
据中国驻泰国清迈总领事任义生介绍,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是开展湄公河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湄公河流域各国一致同意实施湄公河国际航道疏浚工程,目的是改善河道行船条件,减少船舶事故及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一期工程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即将开始,仅涉及泰国与老挝共有水域河段。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有利于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贸易、旅游协调发展及文化交流,提高沿岸各国人民生活水平。
任义生还强调,湄公河疏浚工程除了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外,同时也具有一定环境效益,比如可降低或减缓河道内的泥沙淤积,改善河道水流条件,防止雨季泥石流等对沿岸公众造成危害。目前,该工程项目只是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前期工作总报告(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完成后,将提交中、老、缅、泰四国分别审批通过,之后才可开始具体实施工作。在后期可能进行的工程施工中,中方有关承办单位将借鉴湄公河上、下游航道整治等相关工程环境保护经验,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设对湄公河及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对湄公河水生生物及沿岸动物的干扰和影响。
此次中方在泰老边界勘探的区域,北部为老挝,南部为泰国,中间黑色虚线为现在两国边界/来源:《曼谷邮报》
据了解,目前泰国国内的抗议只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目前泰国与老挝边界存在争议,据一名泰国军方官员表示,目前这一河段的泰老边界划在湄公河主航道中心线上,如果炸掉礁石改变航道,泰老两国的边界会发生新的变化。二是清理礁石会对当地的生态和村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三是担忧泰政府对中国在湄公河开发上的立场模糊,也无法回应是否存在过度开发。此外,中国、老挝等国正计划在湄公河流域建造大坝,其中泰国也有企业入股参与。
对此,任义生表示,泰国是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国家。我们注意到,泰国政府对湄公河疏浚工程项目持支持态度,呼吁有关环保组织停止干扰疏浚工程的行为。2016年底,为进一步提高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便利化水平和安全性,泰国内阁审议通过了2015-2025年澜沧江-湄公河国家间航运发展规划。今年1月,在缅甸曼德勒召开的航运联合委员会第15次会议上,泰方宣布已批准湄公河疏浚工程的前期工作。泰国港务部门负责人表示,疏浚工程是根据沿岸六国协议进行的,目的是扩大水道,保证500吨级货船能够全年通行,增加货运量和节约成本。巴育总理近日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也强调,湄公河疏浚工程是流域内各国达成的共识,不是任何国家的单方行为。
同时,柬埔寨首相洪森上周也在脸书上写道,在审时度势后,柬埔寨决定放弃长期以来对老挝敦沙洪大坝所持的反对立场,并对老挝作出的向位于该项目附近的柬埔寨省份低价售电的承诺表示感谢。该项目将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有澳大利亚媒体称,中国似乎不仅在南中国海取得了胜利,也在湄公河水资源控制权的角力中胜出。
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次区域总面积230万平方公里。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流域内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去年3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及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领导人出席会议,就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设等交换意见。
去年12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柬埔寨暹粒出席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外长会后表示,本次外长会进一步明确了澜湄合作的发展方向。中方愿意与其它五国一道,坚持“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这一澜湄合作主题,发挥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济互补的独特优势,逐步培育起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澜湄合作走廊,朝着建立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王毅强调,澜湄合作不仅造福次区域,而且有助于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新动力,有助于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有助于地区一体化进程,有助于共建“一带一路”尽快见到成效,有助于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本地区的贡献。相信澜湄合作一定会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本地区各国的欢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