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晟:多矛盾的日本社会,才会诞生APA酒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怡晟】
“APA酒店右翼书籍事件”发酵一个多星期,似乎有愈演愈烈的势头。24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十分罕见地出手封杀,要求中国相关企业全面中止与APA酒店的所有合作,并呼吁中国游客不要入住。当晚,日本媒体再报出,APA竟然不降调门,硬着头皮说坚决不撤书。
此前,中韩舆论都已被书中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触怒。众多网友对此十分愤慨,中国国内不少旅游预订网站也迅速作出反应,将APA酒店下架。中国官方也出面,严正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反省历史。在这样的局势下,该书作者、集团CEO元谷外志雄现身,依旧轻描淡写,以为“不出三个月人们就会忘记这件事”。
这样的态度让国人难以接受,而在日本国内怎样看待这一事件?这样明目张胆的右翼言论,真的为日本民众所认可吗?
书作者、APA所在集团CEO元谷外志雄
日本国内的矛盾声音
日本政府方面,就中国外交部的批评,官房长官菅义伟直截了当地回应称“不会对所有发言逐一给出评论”,并表示,不应该总是将过去不幸的历史作为焦点来过度关注,日中两国都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展示面向未来的姿态,这才是重要的。
日本的民众各种意见层出不穷。网络上,有持中立立场的网民认为,不希望日本的立场被一家酒店的言论代表了。还有网民认为酒店开门迎客,不应有类似这样的政治主张。
但也有部分网民称“如果中国人以后真的不住APA酒店,为避开中国游客,以后会选择APA酒店。”近几年,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连年增加,日本国内围绕中国游客素质问题、爆买现象等的批评数不胜数,面对此次直接对垒的日本酒店与中国游客,对大量中国游客来日不满的部分日本民众直接选择了支持酒店。
当然,部分偏激的网络言论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中的日本民众。笔者的日本朋友中,就有人觉得经过此事,不会选择入住APA酒店,因为其作为服务业者对待客人心态奇怪,其行为“让人感觉非常不适,不想作为他们的客人进去”。
一名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制作的资深日本记者,近日在早稻田大学课堂里对在场的年轻学生说:“全世界只有日本在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的年轻人们,不管是今后走出国门,还是一直留在日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日本媒体方面,围绕此事多为简单的事实报道,并且大量引用了日本民众的意见,并未围绕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展开讨论。但也有例外,17日日本电视台主持人宫根诚司在节目中谈及此事,因APA酒店价格相对较低,表示:“中国人住不住APA酒店是自由的,但是不住APA酒店还能住哪儿?”,甚至说“预约多得不得了啊,真的不住吗?肯定会有(贪便宜)不声张悄悄来住的人的。”该言论在网络上遭到了一些日本网民的批评,“这是跟外国游客说别来日本了吗”“难道全日本只剩这一家酒店了吗”。
2月将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等地举行的冬季亚运会因将APA酒店作为运动员住宿指定酒店,其应对也颇受关注。北海道知事高桥春美20日表示,若酒店行为给对象国家的运动员们带来不愉快,就很难说是恰当的,但也没有能针对酒店方面的强制手段。此前,有媒体报道,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不仅仅是中国选手的房间,各国选手的房间都不会放有令选手不快的东西。要为选手们提供能愉悦居住的环境”。但同时组委会也表示未因此次问题向APA酒店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称“希望成为亚运村的酒店遵循体育理念展开应对,避免发生偏见和歧视问题”。
此次事件像是一把将当下的日本切出了一个横断面的刀。由它切开的日本,就像在此次事件中发声的人们充满分歧的观点一样,从民众到媒体到政府,在回顾历史、思考未来时,几乎都躲不开分歧和矛盾这两个关键词。
分歧的日本国民
事实上,日本国内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普遍认识,还是承认其真实性的。日本的教科书上也有提及南京大屠杀,但同时会附加说明,指出中日两国在死难人数上有不同主张,日本国内虽然对具体数字存在多种意见,但普遍认为少于中方所公布的30万人。
但另一方面,近年右翼书籍走俏也是事实。虽然战后右翼势力的存在,使得各种右翼书籍在日本一直都有出版,但长久以来除了少数群体,基本无人问津。可近些年,右翼书籍的人气出现上升势头。走进日本的书店,总会在一些比较显眼的地方看到几本观点右倾的书籍,宣扬中国威胁论,主张日本要增强国力提高警惕等等。
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日本经济的下滑。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日本经济奇迹”。但是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经历了所谓“失去的二十年”,时至今日一直未能恢复元气。而在此期间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尤其在2010年,中国GDP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给日本民众带来了不安和焦虑,也因此右翼的强势言论让一部分民众有了找到方向的错觉。
这种日本国民的复杂心态,在是否修改宪法的问题上也有体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现行的日本宪法在日本多被认为是日本吸取二战教训,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其中的第九条规定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也因此《日本国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或“非战宪法”。为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的施行,日本的法定节假日中,就有一天是“宪法纪念日”。
继承外祖父岸信介的遗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有修改现行和平宪法的强烈意愿,并已经通过安保相关法的实施,以为宪法添加注解的方式,解禁了日本的集体自卫权。此外,经历去年的参院选举,国会中对修宪态度积极的势力也达到了提议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日媒评价这一状况使得“战后从未有过的修宪,渐渐接近现实”。
但这些右翼势力并不能代表日本国民的全部。在一些日本民众投票产生了修宪势力超三分之二议席的国会的同时,也有一些国民坚决反对修宪,更有一些国民为保护宪法而四处奔走呼告。笔者所接触的不少日本人,尤其是年老者都深以日本一直坚持施行和平宪法为豪。尤其是一些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们,对包括修改宪法在内的右翼言论颇为抵触。
坚持保护现行宪法的力量中,几个由普通日本民众组成的团体颇受瞩目。首先就是日本反安保法青年团体“SEALDs”。SEALDs是“为了自由和民主主义的学生紧急行动”的英文缩写。该团体成立于2015年,主要由首都圈大学生组成,主张安保相关法对宪法的解释属于违宪,并可能导致战争,在法案审议期间他们每周五都在国会前举行示威。
在此之前,日本年轻人一直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整体形象,对于选举等政治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多年以来投票率都在各年龄层中垫底。SEALDs虽然最终按照其既定计划已于去年8月参院选举后解散,但其活动让很多日本民众看到了年轻人在宪法问题上的责任感,日本大学生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2016年公布调查显示,SEALDs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政治的关心程度。除了学生群体外,一些普通母亲不希望孩子生活在一个走向战争的日本,组成了“反对安保相关法的妈妈会”,各地的学者们组成了“反对安全保障相关法的学者会”等团体开展了维护和平宪法的活动。
矛盾的日本政府和媒体
在回顾二战时,日本经常将自己定位成既是“加害国”又是“被害国”,即指日本既发动了战争给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苦难,但同时日本本土也遭受了包括原子弹在内的袭击,同样死伤惨重。
这样的定位使得日本在对待同一段战争历史的不同部分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矛盾态度。
对日本来说,站在加害国的立场,“遗忘”,或者说得更冠冕些,“抛开过去面向未来”,是主基调。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对于此次事件回应时说“不应该总是将过去不幸的历史作为焦点来过度关注”,就是一个真实写照。2015年底就解决慰安妇问题的日韩共识达成后,2016年底日本驻釜山总领事馆前再被设置少女像时,日本政府一怒之下召回了驻韩大使,也是因为这个“遗忘”的主基调。从日本政府到日本媒体都对中韩两国揪着日本的历史问题不放、围绕日本是否道歉了做文章,表现出不耐烦。
但这“遗忘”的主基调,说到底日本却只是选择性地在要求其他受害国家。日防卫相稻田朋美在日美首脑访问珍珠港后的12月29日参拜了靖国神社。据日媒报道,稻田在参拜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将战犯形容为“为保卫家人、故乡和国家而出战的人们”,认为如今日本的和平建立在他们付出生命的积累之上,称“不能忘记他们,因为我不想成为忘恩负义之徒”。
同时,站在日本作为“被害国”的立场,主基调似乎也不是“遗忘”。去年5月奥巴马作为首个在任美国总统访问了二战期间遭遇原子弹轰炸的广岛。访问前,日本媒体就将焦点之一集中在了奥巴马是否会就当年的袭击道歉,展开诸多讨论,做足了文章。访问后,日本媒体还对没有明确道歉的奥巴马的发言进行逐字解读。
实在不知,那时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媒体是否想起了他们眼中喜欢在道歉问题上“扣词扣句”“斤斤计较”的中韩两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