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军:全国处理边界纠纷的典范——微山湖纠纷始末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燕军】
近50年来,微山湖地区共发生因边界纠纷引发的大规模械斗40余起,死伤800余人。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对湖区边界进行了调整,但终因矛盾双方坚持各自利益,微山湖地区始终未能平静。如今,随着创新化解边界纠纷,微山湖成为了平安之湖,合作之湖。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是著名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全国传唱至今。电影中铁道游击队的原型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微山湖地区的八路军苏鲁支队铁道游击队。
1956年改编自刘知侠同名小说拍摄而来的《铁道游击队》和海报
微山湖位于鲁南苏北交界地区,与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合称南四湖。狭义上仅指湖腰拦湖大坝以南的部分,但一般用微山湖代指整个南四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微山湖地区不仅是我国有名的革命老区,是当时延安沟通山东、华中等革命区的必经之路,刘少奇、陈毅、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过湖;而且也是全国处理边界纠纷的典范,中央电视台一台曾在2007年播出专题片介绍这一地区的化解经验。
1 微山湖纠纷起源
现在的微山湖主要在明代古黄河决口形成的基础上而来,也正是由于清代黄河多次决口,造成了微山湖纠纷的最初来源。可以说,黄河既造就了微山湖的基础,也埋下了微山湖纠纷的隐患。
1.1 清代时期矛盾起源
南宋时期黄河夺淮南行,从江苏入海。咸丰元年(1851年),旧黄河在江苏丰县蟠龙集(今梁寨)决口,江苏丰县、沛县一片汪洋,清光绪《沛县志》描述“人互相食,饿尸遍野,惨不忍睹。”附近灾民四散,丰县沛县的地形地貌几乎改变,水系打乱,黄河带来的泥沙导致该地区沙化。由于当时无力治理,决口堵而复决,丰、沛县两县几近荒废,成为无人之境。
上图为历代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图(来自范颖),可见微山湖地区一直深受水患;下图为黄河决口造成的严重后果(图为1938年花园口决堤)
直至咸丰五年(1885年),黄河在河南兰仪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再次决口,改道北行从山东入海,结束了长达近七百年的夺淮入海,形成今天的黄河河道。丰、沛县两县逐渐摆脱水患,但同时这次新的决口淹没了山东巨野、郓城等地区。《光绪志稿》记载“山东郓城、巨野及黄河两岸之东民,首当其害。沛地则因黄水不西侵入,免受其害,秋九月,东民来垦荒湖田。”山东灾民来到江苏沛县沿湖新露出的土地上生活,披荆斩棘,开垦荒地,纳租交饷,为了自卫多组结成团,故又被称为“团民”。《唐氏族谱·清国史馆传》记载“官已出示招垦”,江苏沛县县令也允许山东灾民耕种无主荒地,以充银饷,但原有主田地则规定归还原主,给予了山东移民合法居留权。
实际上由于微山湖淤塞,确实出现大量无主滩地,沛县为获得田租也是对开垦持欢迎态度的。随着原住民又逐渐回迁,冲突显现。沛民认为团民霸占土地,团民则称自己耕种的都是荒地,双方僵持不下。为了防止原住民和移民发生冲突,地方政府在两者交界土地之间筑一长堤,规定互不越界。但这种方式效果有限,加之当地政府也没有将原有主田地归还原主,双方仍常有冲突致死事件发生。由于山东移民多血脉相连,团结一致,且精通武术,沛民经常吃亏。清政府也试图解决,但无太大效果,土地纷争逐渐升级。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各地匪患不绝。为了自卫,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成立团练,保卫家园,抵御匪徒。团民纷纷创立团练,故有“湖团”的称呼。湖团一方面起到了抵御匪徒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团民和沛民的力量更加悬殊,矛盾更加激化。
为镇压捻军(农民军一支,清称捻匪),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曾国藩来到徐州。沛民向其告状称山东团民皆通匪,希望全部赶走。曾国藩没有冒然解决,经仔细调查,避免激化矛盾,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灵活政策,不看原贯,只看品行。对山东团民中的抗匪团体进行了表彰;对通匪分子严惩,打回原籍;允许不通匪的山东团民继续在沛生活。对进京告状的沛民,面上惩罚,实际不了了之。自此,团民和沛民的纠纷基本告一段落,山东团民在微山湖西岸正式定居下来。
客观的说,这次引发湖田纠纷的移民,是当时灾民在无政府状态下,一次十分无奈的生产自救活动,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原住民与新移民的冲突。山东团民与沛民都是黄河决口可怜的受灾者,都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斗争,实质上是在有限的生存空间内发生的不得已的矛盾冲突。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生产力低下、政府能力不够的事实,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移民,在如今社会有政府组织、有资金条件下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例如当今类似的水库移民皆能尽量降低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当时沛民人数因水患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山东团民的开荒在客观上为沛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纳税占到沛县十分之一,当时绝大多数的沛民也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同属灾民的山东团民。
曾国藩当时的政策,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他的初衷是尽量缓和矛盾,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虽然没有彻底解决两方的矛盾,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尽力避免了更大的冲突。
在目前已有的一些描述文章中,针对这一段历史出现的充满地域性、偏见性的看法都是错误的,很多属于“何不食肉糜”式的指责。我们评价历史事件,一定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身处地的理解双方所采取的行为,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1.2 民国时期矛盾起伏不断
虽然曾国藩暂时稳定了双方的矛盾,但实质上冲突仍不断。山东团民与沛民互不通婚。民国时期发生多次大规模械斗,沛民持械甚至直接攻打山东团民的中心村寨,围攻七天七夜不破。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鲁苏人民矛盾缓和,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双方密切合作,微山湖地区是重要的根据地。
在解放前的一段时期,微山湖湖田大部分被地主、恶霸控制,出租给农民种植。南四湖中北部的独山湖、南阳湖全属山东管辖,南部的微山湖、昭阳湖由山东、江苏两省共管,没有具体边界。
1.3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和江苏地方志中,各自对微山湖地区矛盾发展的描述有一定的出入,地方志中的一些描述带有很主观的感情色彩,一些事件选择了回避记录。这也比较容易能理解,双方各自在描述时都比较倾向于己方。结合两方的地方志,以及一些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可查的政府文件,可以整理得到以下较为中立的内容以供参考。但不可避免以下内容与鲁苏双方地方史的各自描述都有出入。
左图为1954年微山湖流域,右图为1986年于志新摄影作品《运河之子》
建国后,双方冲突仍时有发生。1953年江苏人民政府成立,由于徐州被重新划归江苏,鲁苏对边界做了协商,中央政府同意山东以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湖区为基础,将湖内纯渔村及沿湖半渔村划设为微山县,打破了原来的团民、沛民界线。微山县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对微山湖进行统一领导,避免共管责任不分,防止发生械斗。两省边界基本上以湖田为界,除西岸部分沿湖村落,基本上是1953年的水域部分划为山东,陆地属江苏。这次划界造成了鲁苏由原来的传统线,变为了双方认识不一致的湖田界(因为湖田是会随开垦、水位等改变)。至1959年,双方基本上没有大的冲突。
微山湖二级坝位于微山湖中段,截断于湖腰,分为上下湖,下湖就是狭义上的微山湖
1959年,山东在微山湖上建成二级坝等水利设施,使微山湖的水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二级坝以北的上湖水量充足,二级坝以南的下湖加之当年雨量很少,水位降低,干涸出现大量湖田。由于旱涝灾害生活困难,沛县于当年9月组织抢种湖田,微山县于10月也开始抢种,两县发生械斗,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江苏省委对沛县的行为做了严肃处理,沛县县委做了《关于违反协议种植湖田的检查报告》,山东也作出让步,沛县抢种的湖田收益归沛县,收割完交还微山即可。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微山县人民政府绘制的微沛两县在微山湖区发生主要纠纷事件示意图
三年困难时期,双方人民都历经磨难。1961年秋,沛县提出“向大湖进军”的口号,再次抢种湖田,引发双方纠纷。同年冬,再次因抢种发生械斗,出现了建国后有相关资料明确记载的第一人死亡。1961年-1966年,共发生两百余起械斗,死伤多人。
1967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鲁苏双方再次协商,该次会议虽然达成一些共识,但仍没有遵守。进入十年内乱,武斗升级,甚至出现持枪打砸抢烧等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两地村民的矛盾仍未解决。各村私藏枪支弹药,械斗难以根本解决,常有报复,甚至发展到使用伏击。1983年伏击造成人员死亡后,国务院派出工作组。1984年,民政部在两省共识的基础上划分了大致的边界,为了避免矛盾,沛县14个村划给微山县,成立西平乡、赵庙乡。但结果是仍有械斗,双方在湖田中的种植互相交错,每年收割时双方需错时收割以防接触发生械斗,两方公安人员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在田间巡逻。2000年发生“8.30”、“10.15”特大枪杀案。
2 微山湖纠纷化解
从历史上来看,微山湖地区矛盾迟迟没有化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收入单一,对湖田依赖严重,造成因湖田种植的矛盾发生。微山湖地区自然灾害频繁也是一个原因,村民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而进行斗争。部分基层干部对死守土地的概念较重,认为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才能保护群众利益,过于强硬的解决方式反而激化了矛盾。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小农意识和狭隘的乡土观念,多年的争斗使两地人民长期处于相互蔑视、相互戒备的状态。一些法制因素也客观造成了矛盾的发生,包括对械斗不能严格执法,对流失枪支、猎枪不能严格控枪等因素。
为了打破僵局,维护边界安全,鲁苏两地的公安机关首先进行了合作。1999年,微山县和沛县电话实现互通。这是双方纠纷化解的先声。
2003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来源多元化,以及双方的努力,微山湖地区的矛盾逐渐降温缓解。当地村民称“这么多年械斗,村民都疲惫了,不愿再死人了。干部也害怕再出事。” 2003年6月,沛县大屯镇和微山县傅村镇划定了生产界线,探索解决方法。2003年7月,山东江苏的两市六县召开微山湖地区稳定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达到预期目的。2004年8月,江苏沛县与山东微山县缔结为友好县。而山东省济宁市和江苏省徐州市也签订了《关于联防联调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协议》,并成立落实稳定协议的领导小组,携手共建和谐边界。两省严格收缴枪支弹药。2005年9月,微山湖地区发生洪涝,沛县五段镇的已收割的1000余吨稻谷即将被冲走,微山县高楼乡组织20多条船奋战15小时,将粮食安全转移运输给沛县。两县的人民逐渐摒弃前嫌,相互帮助。
2011年11月1日,苏鲁边界和谐路开工建设,结束了边界路多年断头的尴尬历史(来源济宁政府网)
如今,微山湖附近的鲁苏合作越来越紧密,湖区人民以往的入学难、就业难、就医难、出行难等老大难问题逐渐解决。两地这条曾经争斗数年的界线,也在鲁苏的合作中变得模糊。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微山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路,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往日的湖田,被开发成湿地保护区、风景区。2011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微山湖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游人如织,而且也为南水北调的水质提供了生态保障,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