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实:与其争论,不如静心研究中国自主产权转基因作物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转基因农作物几乎是最容易撕裂朋友圈的话题之一,其杀伤力恐怕与中医话题难分伯仲。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争论往往以人身攻击和骂战而告终,许多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被骂成“帝国主义走狗”,也有许多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被骂成“愚昧的当代义和团”。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骂战不断升级,反映出国内舆论场仍缺乏整体上的理性氛围。脱离客观实际的口舌之争徒劳无益。转基因农作物该不该推广、该如何推广,最后还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管理中寻求答案。
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持续争论的焦点在于——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安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宜把话说得太满——这世上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安全,哪怕传统农作物也做不到绝对安全。某些传统农作物本来就含有有毒物质。因为毒性取决于剂量,过量食用便会导致中毒。例如,银杏中毒的案例在盛产银杏的浙江长兴县就很常见【1】。更何况,传统农作物照样可以引起食物过敏。全球食物过敏发病率为4%-6%,欧洲与美国9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为7%-8%【2】。现代质量管理认为,安全其实就是可以接受的风险,从这个思路来探讨转基因农作物才对。
转基因作物不安全?我们吃的还少么
对于“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安全”这个问题,科学界的看法其实高度一致,可以大致总结为两点:
1. “转基因农作物一概不安全”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2. 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验证。
上述看法并不等于为转基因农作物背书,而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公众普遍认为必须严格验证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这种合理质疑对维护食品安全有好处。然而,“转基因农作物一概不安全”则属于毫无事实依据的偏见,而且抱有这种偏见的人还不少。微信朋友圈里时常冒出一些标题耸人听闻的文章,诸如《转基因农作物致癌》、《转基因技术会导致亡国灭种》、《转基因农作物是外国生物武器》等等。这些文章能把外行吓个半死,却让内行啼笑皆非。
假如“转基因农作物一概不安全”,那么吃过转基因农作物的人岂不都得出点毛病?然而现实是——我国东部省份的城市居民,大多数都吃过转基因农作物。可是这几亿人该上班上班,该生娃生娃,既没有死去活来,也没有断子绝孙,平均寿命更没见少。许多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可笑谣言不攻自破。
东部省份的城市居民究竟吃过什么转基因农作物?其实答案就在超市的水果区和街头的甜品店。想必很多人都尝过番木瓜吧?经过中国政府审批、合法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可供直接食用的只有番木瓜【3】。大家吃番木瓜的时候大概没想到,我国市面上的番木瓜95%以上都是转基因品种【4】。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监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大昉表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均大量种植转基因番木瓜,从海外市场进口的产品也基本上是转基因的,但以上作物均获得相关部门审批【5】。
转基因番木瓜在中国市场“一统江湖”并不令人感到奇怪,这是因为它在经济效益上具有明显优势。番木瓜树会感染一种环斑病毒,使得结出的番木瓜卖相很差,而且产量严重下降。动物感染病毒后,其免疫系统会启动清除病毒的机制,所以许多病毒无法造成慢性感染,例如甲肝病毒。与动物不同,植物感染病毒的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果树一旦遭受严重的病毒感染就彻底废了,只能砍了以后再种新的。长期以来,番木瓜环斑病毒一直是悬在果农头上的利剑,一旦落下就会使家业毁于一旦。
a)感染了环斑病毒、半死不活的番木瓜树,b)感染了环斑病毒、卖相很差的番木瓜,c)电子显微镜下的环斑病毒
转入抗环斑病毒基因的番木瓜品种消除了果农的经济风险,问世之后很快受到世界各地果农的追捧。美国是世界上首先批准种植转基因番木瓜的国家。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夏威夷番木瓜产业的两大消费市场。早在2003年3月,加拿大就批准了美国转基因番木瓜品系“日出”和“彩虹”的进口。日本亦于2010年5月批准了转基因番木瓜的进口。
我国科研人员也不甘人后。华南农业大学在国内率先进行抗环斑病毒转基因番木瓜的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高抗的转基因品系——华农1号。于2006年获得在广东省应用的安全证书,大规模种植后产生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番木瓜生产上受环斑病毒威胁的问题【6】。
对于果农来说,种植野生型番木瓜毫无竞争优势、反而增加了许多额外的风险。没有哪个果农希望自己的家业因为环斑病毒毁于一旦,所以果农主动选择种植转基因番木瓜完全在情理之中,这种经济动机是难以阻挡的。
有些人对此很不满意:“为了我的健康,农民就不应该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这种观点和“我不喜欢雾霾,农民就不应该烧煤取暖”的论调一样荒谬可笑。说这种话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却完全无视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权利。就整体而言,农民并不是一个高收入群体。农民希望通过改良作物降低经营风险、增加经济收入,属于合理的利益诉求。那些自视甚高的“体面人”,凭什么让农民做出无条件的牺牲来满足他们的荒谬想法?
世界卫生组织说得好:“转基因食品得以开发和销售,是因为对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某些感知的好处。这是指将其转变为一种价格较低、利益更大(在耐用或营养价值方面)或二者兼具的产品。”【7】由此可见,农民增收的动机是转基因农作物得以推广的客观基础。只要某种转基因农作物能给农民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即使没有政府的鼓励它也会得到农民热捧——转基因番木瓜“一统江湖”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粗暴地禁种转基因农作物绝不是个好主意,这和禁止农民焚烧秸秆是一个道理——只要不解决经济动机上的问题,类似事件必然屡禁不止、防不胜防。
在很多地方,秸秆的回收处理竟然要农民自己掏钱,这等于在农田收益不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了农民收入,农民自然没有经济动机来配合禁令。许多农民只要能够钻空子,就把秸秆堆起来一烧了之,使得大江南北“年年禁烧年年烧,空气指数皆发飙”。
与之相似,某些转基因农作物确实能够带来高于传统农作物的经济效益。禁种转基因农作物等于减少了农民的预期收入,农民同样没有经济动机来配合禁令。如果政府不给农民提供更好的选择,在推广转基因农作物方面裹足不前,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年年禁种年年种,最后局面全失控”。
大胆研究,谨慎推广
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转基因农作物呢?农业部其实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大胆研究,谨慎推广。大胆研究是为了使中国在转基因技术方面有充分的积累,将来不至于吃亏;谨慎推广则是对公众健康承担必要的责任。
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农作物的开发和推广属于商业行为。各国企业的开发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压根就没出现过以毒死人为目的的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农作物是外国生物武器》这类低端谣言可以休矣。然而,某些销售转基因农作物的外企确实不怀好意,中国又不得不防。问题未必在于转基因农作物本身的安全性,而在于这些外企的商业模式。例如,孟山都公司向美国农民大量销售转基因大豆的种子,然后逼迫这些农民签署协议,禁止他们将收获的大豆留作种子。孟山都声称,所有种出来的转基因大豆都包含孟山都的“知识产权”,农民无权自行处置【8】。这样一来,农民就必须年复一年从孟山都购买种子,被彻底“绑架”。一批自行保留种子的美国农民被势力强大的孟山都告上法庭,弄得倾家荡产【9】。
假如有朝一日,孟山都在中国也来这一出,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保不住了,中国农民又岂能任人宰割?所以,绝不能让孟山都等贪婪外企的转基因农作物霸占中国市场。如何才能“拒敌于门外”?如上文所述,简单粗暴地禁种转基因农作物实不可取,那和清政府1876年拆毁淞沪铁路一样愚昧【10】。虽然孟山都的商业模式挺可恶,可是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出油率却比传统大豆高了1/6,优势是明摆着的【11】。经济效益更好的转基因农作物属于先进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是无法用一纸禁令长期封杀的。阻止外国势力控制中国铁路的最佳方法,是修建中国人自己的铁路,詹天佑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同理,阻击外企转基因农作物的最佳方法,就是开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农作物。
事实胜于雄辩。转基因番木瓜上市十几年,吃过的人有几亿。大家还不都活得好好的?
中国在开发转基因农作物方面其实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仅在水稻一种作物上,我国科研人员就已成功开发出抗虫转基因水稻、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抗干旱转基因水稻、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等诸多优良品种【12】。这些自主产权的转基因农作物意义重大:完成开发工作的多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的事业单位,属于广义的公有制经济的范畴。这些单位不可能怀有像孟山都那样残酷剥削农民的动机,国家更不可能允许他们那么做。我国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农作物的方式,应该类似于当年推广杂交水稻的方式——国家投资,让利于民。
可是咱们在前面说了,经过中国政府审批、合法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可供直接食用的只有番木瓜。为什么其他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农作物没能得到推广呢?说穿了就是因为舆论场上盛行的反智主义造成了本不应有的政策阻力。一些所谓的“文化人”裹挟着缺乏科学素养的群众,热衷于制造“转基因让中国人断子绝孙”的低级谣言。这些舆论和谣言对某些同样缺乏科学素养的政府官员造成了影响,使他们不敢承担推广先进生产力的社会责任,宁可将优秀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可是这意味着什么呢?我国水稻每年因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人民币【12】,抗虫转基因水稻本可挽回这些损失。换句话说,由于抗虫转基因水稻没能得到推广,每年就有100亿元被扔进太平洋里了。中国科研人员消耗大量科研经费、辛辛苦苦开发出的各种转基因农作物得不到应有的推广,等于国民经济每年都要支付极高的机会成本。盲目高呼“打倒转基因”的那些人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成了极力反对修铁路的晚清保守派在当代的翻版。
转基因农作物根本不值得恐慌,因为其安全性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验证。不够安全的别上市,能上市的放心吃,如此而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转基因食品的相关安全性评估包括【7】:
(a)直接健康影响(毒性);
(b)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致敏性);
(c)被认为有营养特性或毒性的特定组成部分;
(d)插入基因的稳定性;
(e)与基因改良有关的营养影响;
(f)可由基因插入产生的任何非预期影响。
上述信息都可以通过科学设计的实验来获得,其中持续90天的慢性毒理动物实验被认为非常重要。有人说,持续90天的动物实验不能说明问题,转基因农作物要经历3代人的检验才算安全。不客气地说,用外行的异想天开来班门弄斧真的不好。上述观点为何不能成立,想想两方面原因就明白了:
1. 与转基因技术相比,植物杂交产生的性状变化更为复杂、更难控制。从经验上说,绝大多数杂交都是失败的,产生优良新品种则属于小概率事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全国人民都吃,可是并没有经过3代人的检验;那为什么技术上“更干净”的转基因农作物就非要经过3代人的检验?这种双重标准说不通。
2. 药物临床前实验的标准远高于食品安全性实验。可是即使对于药物而言,各国药监部门也只要求持续90天的慢性毒理动物实验。因为没有哪些药物或食品的体内代谢过程会超过90天。换句话说,如果真有毒性的话,90天之内足以看出端倪;如果90天还看不出毒性的端倪,即使延长实验和观察期也看不出来。
我国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管理倒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审批的权限现在属于农业部。由农业部来做这个工作,未免有些费力不讨好。“费力”是因为农业部长期以来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和指导农业生产,而并非安全性评估。换句话说,执行安全性评估要额外配置资源,这资源还不一定够用。“不讨好”则是因为该审批权限吸引了社会上“反转基因斗士”的大量火力,以致总有人以“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来恶意揣测农业部,给农业部的干部造成不应有的压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将相关权限移交给国家药监总局。国家药监总局非常擅长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评估,这本来就属于其专业范畴。而且国家药监总局具备足够的公信力和独立性,基于真实的安全性数据发放的转基因农作物上市许可具有权威性,有利于平息公众的非理性情绪,是名符其实的“谨慎推广”。
转基因农作物并非洪水猛兽。它之所以引起某些人的恐慌,恰恰因为我国科普事业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使得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存在土壤。不过,随着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以及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产生理性认识。毕竟,生产力的发展是拦不住的,我们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90563
【2】搜狐健康:https://m.sohu.com/n/456564128/?_trans_=000115_3w
【3】人民网: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216/c1007-24372422.html
【4】华中农业大学学报:http://hnxbl.cnjournals.net/hznydxzr/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140613&year_id=2014&quarter_id=6&falg=1
【5】财新网:http://m.china.caixin.com/m/2013-03-04/100496590.html
【6】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1305/t20130513_3459131.htm
【7】世界卫生组织:http://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food-technology/faq-genetically-modified-food/zh/
【8】孟山都官网:http://www.monsanto.com/newsviews/pages/why-does-monsanto-sue-farmers-who-save-seeds.aspx
【9】有机食品消费者协会:https://www.organicconsumers.org/old_articles/Monsanto/farmerssued.php
【10】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淞沪铁路
【11】《时事报告》杂志:http://www.ssbgzzs.com/txt/2010-07/10/content_3603407_3.htm
【12】《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 12(2),9-16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