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玛丽娜·勒庞当不了法国的特朗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法兰】
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西方新自由主义基调的主流民调和媒体一次次失算。民粹主义的浪潮似乎已不可阻挡,英吉利海峡彼岸的法国也难以幸免。
抵制穆斯林移民、反对欧盟、反对自由贸易之风愈演愈烈,得到普京赞助的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也正在全力备战,志在成为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近日,法国《回声报》的民调显示,玛丽娜·勒庞将赢得第一轮选举,但会在第二轮中被右派的菲永或“独立派”的马克龙击败,而马克龙当选的可能性要大于菲永,因为后者最近丑闻缠身,被《鸭鸣报》爆料曾为妻子和子女在政府部门谋取高薪职位吃空饷。
菲永妻子被曝长期“吃空饷”
至于社会党推出的候选人阿蒙及“不屈的法国”(La France insoumise,2016年刚刚成立)的领袖梅朗雄,则立场过于左倾。在法国当前需要刺激经济增长、增添就业岗位的背景下,尽管可以赢得一些左翼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却一时难成大气。
当然,去年美国大选的经验告诉我们,民调什么的都是浮云。而且许多民粹主义的支持者因担心被政治正确的大环境排斥,在选举前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倾向。
另外,这些民调多由主流媒体主导,而越来越多的极右翼选民已经抛弃了主流媒体,转而投向Breitbart News(极右翼媒体)等“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因此,极右翼的实际支持数量被传统民调大大低估了。
不过,就算极右翼选民的民意被低估,笔者仍然认为,如果马克龙和勒庞同时入围第二轮选举,马克龙击败勒庞的可能性较大;这一预测与民调结果无关,而是基于以下两点做出的:
1. 法国两轮总统大选机制比美国的选举人团机制更能有效防止民粹总统的产生;
2. 勒庞是法国政坛老面孔,选民们早已审美疲劳,而马克龙则是相对新的面孔;后者还巧妙地包装了新自由主义。
以下,笔者将就上述论点展开具体分析。
勒庞为何无法成为法国的女特朗普?
众所周知,尽管特朗普赢得了美国大选,但希拉里的选票却远远超过他,多出了近三百万张。特朗普因为受益于美国选举人团制度才得以胜选 ,在该制度下,选举人的分配更偏向小州、小城市及乡村,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选票却被稀释,这一倾向显然更有利于打民粹牌的特朗普。
另外,“赢者通吃”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选:特朗普仅凭区区百分之一的优势就赢得了佛罗里达州、宾夕法尼亚州等较大“摇摆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当然,不可否认,特朗普赢得聪明,但“赢者通吃”这一点恐怕也是美国独有。
与美利坚国父们精心设计的选举人团制度相比,法国总统大选制度尽管参与的党派较多,机制却更简单:即赢得全国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当选。当然,由于法国并非两党制国家,因此各党派的选票较为分散,仅凭一轮大选往往胜负难辨;于是,现制度设计为两轮选举。
今年法国总统大选的第一轮将于4月23日拉开序幕;如果没有候选人赢得超过一半的选票,则第一轮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将于5月7日进入第二轮选举,取得票数较多的候选人最终胜出。
两轮选举之间间隔两周,该空档期给了选民们再次斟酌的机会。一方面,这样的第二轮投票可降低部分选民后悔的概率:事实上,在英国脱欧公投后,一些支持脱欧的选民在看到下跌的英镑和自家贬值的股票,立即就后悔了,以至于英媒中频频出现一个新词“悔脱派”(Bregret)。
另一方面,假如勒庞果真顺利入围第二轮选举,则根据历史经验,法国左派、右派以及中间派的一切反国民阵线的力量都会联合起来,为了击败勒庞而将选票投给她的对手。
比如,法国2015年大区议会选举中,尽管第一轮投票后国民阵线获得了所有党派中最高的支持率,却在第二轮投票中全军覆没,未能在13个大区中的任何一个大区获胜,便也未能获得担任大区议会主席的机会。数据显示,第二轮选民投票率明显高过首轮,显然是因为反对极右主义的人团结起来了。
2015年法国大区议会选举第一轮与第二轮结果图示(蓝色: 中右政党; 红色: 中左政党; 黄色: 地区政党; 灰色: 其他政党-大多为国民阵线)
再如,2002年第一轮总统大选后,玛丽娜·勒庞之父让·玛丽·勒庞以16.86%的得票率破例晋级第二轮选举,法国人民为此打出了“宁肯把选票投给骗子(即希拉克),也不要投给法西斯”的口号。结果,第二轮选举参与率空前之高,而希拉克也以82%的绝对优势碾压对手。
然而,尽管有良知的大多法国公民一次又一次地基于共和国理念抵制着极右主义,却难免对这种“不是选择的选择”深感失望和无奈,以下一位 《世界报》读者的评论就很有代表性,特此摘录翻译:
“她(勒庞)不会当选,事实上永远不会当选,但这仍将是一场灾难。她会在第一轮锁定25%左右的选票,而由于只有前两名候选人可以进入第二轮,她等于是挤掉了一个真正的、理性的备选项,届时将导致以下几种局面:菲永vs.勒庞(糟透了的假设,幸好现在已经不太可能了),或阿蒙vs.勒庞(仍然糟糕透顶),或马克龙vs.勒庞,这稍微能让人接受点,但仍不是一个真正的选择题。但没办法,尽管糟糕,这却是法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马克龙为何不会重蹈希拉里覆辙?
希拉里在大选期间反复强调自己的从政经验,从第一夫人、到参议员,再到国务卿,却没有考量过在美国经济疲软、伊斯兰国威胁加剧的背景下,她那丰富的从政经验非但没成其卖点,反成其污点。
美国选民们忘不了她在班加西犯下的错误,忘不了她那三万封被删除的邮件;但更关键的是,很多美国人已对她那张精英的脸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广受好评的美剧 《纸牌屋》中安德伍德夫妇的角色设计-民主党、精英男女强强联合、外表光鲜照人、暗地里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等等,太容易令人联想到克林顿夫妇了。美国能拍出这样的影视剧,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人民对传统精英之信任度已大大降低。
美国政坛黑幕剧《纸牌屋》中满腹心机的安德伍德夫妇
马克龙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说起来跟笔者还是校友。除去传统政治生涯,他还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当过两年投行金领。此时有人肯定会说,马克龙也是法国社会精英阶层的一份子啊——按理说也属于许多草根想要攻击的对象。
并且,他的政治主张强调企业和创新的价值,支持自由贸易和欧盟,兼顾社会福利,是妥妥的新自由主义观点,本质上与克林顿夫妇、托尼·布莱尔等人无异,而如今新自由主义已经过气了。
马克龙本质上是一位新自由主义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上述说法忽略了马克龙新瓶装旧酒、根据法国当前政治生态精心包装新自由主义这一点。
共和国最近两届总统萨科奇与奥朗德均政绩平平,只在任五年就下台;而恰好两人又都出身于一右一左两个主流政党。因此,传统主流政党,尤其是左派社会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在笔者看来,马克龙早在2009年便脱离社会党,又于去年为参加大选辞去经济部长一职,自立中间派新党“前进中”(En Marche),是再明智不过的决策。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与某些花边绯闻不断的法国精英政客相比,年仅39岁、相貌英俊的马克龙不仅生活检点,还为了真爱和诺言娶了比自己年长20岁的中学法语老师布里吉特 (Brigitte Trogneux)。
马克龙夫妇广撒狗粮
法国人在外以浪漫著称,但笔者在法国读书,深知精英阶层的大多法国人在婚嫁大事上也十分现实,讲究门当户对。比如说,巴黎政治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内部精英家庭之间谈婚论嫁现象十分普遍。在如此社会背景下,马克龙能在繁华浮躁的巴黎不忘外省旧情,事实上已使他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巴黎精英。
与马克龙的出身和经历相比,勒庞反而是法国的“政治世家”,而马克龙也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对手。
勒庞政治世家(从左至右): 让·玛丽·勒庞、玛丽娜·勒庞、玛丽安·马雷夏尔·勒庞
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马克龙开始就勒庞的竞选口号 “以人民的名义” 做文章:“如今有些人总是借人民的名义讲话,但这些人不过是口技表演者罢了。他们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嫉妒心和自家的私利,从父亲到女儿再到侄女(即年仅27岁的玛丽安·马雷夏尔·勒庞,已凭借家族背景成为国民阵线的新星),世代相传,一以贯之。”
当然,现在离法国大选还有两个多月,一切皆有可能,保守派菲永也有从空饷门阴影下“起死回生”的希望。笔者只是通过分析指出,马克龙的竞选策略比希拉里高明,背景也比希拉里有利;而勒庞却不具备特朗普的很多优势。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017年法国总统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