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向越南首条城铁交付第一辆列车 线路车辆全部中国设计建造
【观察者网综合】《人民日报》2月27日报道,中国企业交付越南首条城铁越南河内吉灵—河东线第一辆列车。这批列车由越南在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订购,每列车一共4节车厢,总计订购13列。吉灵—河东线城铁是越南首条城铁,总长约13公里,总投资约8.65亿美元,全部采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首批列车的到位,标志着这条备受瞩目的城铁建设进入全速推进阶段。作为中越两国重点合作项目,该城铁建设稳步推进,有望成为河内乃至越南全国最早开通的城铁线路。
运输途中的城铁车辆
“深夜奋战在现场的越中两国建设者真棒”
吉灵—河东线城铁共采购13列电动客车,每列车分别有4辆车厢。按照施工进度要求,首列车的4辆车厢于1月20日从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出厂,2月12日运抵越南北部的海防港,19日凌晨到达河内。21日凌晨,在上百名越南围观群众的欢呼和掌声中,中国专为越南首条城铁定制的第一辆列车车厢被成功吊装上桥。尽管下着细雨,几十名记者用长枪短炮对准即将起吊的车厢拍摄,空中还飞着几架拍摄用无人机。
22日晚,越南首都河内市河东郡光中大道车流如织,其余3辆车厢的吊装工作开始,依旧吸引了不少当地民众。一辆48轮加长卡车缓缓驶入作业区,其上运载的机车长约19米、宽2.8米、高3.8米,重达30多吨。在技术人员的准确指挥下,大型起重机将吊钩降至机车上方,工作人员从多点位对机车进行捆绑。吊装时,由于周围民宅密集,作业面有限,悬在空中的机车距离路边民宅最近时只有一两米,这让现场围观民众几度屏住呼吸。约半小时后,吊钩下降就位,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平复,四周响起热烈的掌声。
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后,3辆车厢全部吊装成功。自发前来观摩的高三学生阮福原激动地向本报记者竖起大拇指:“这是我第一次观看高空吊装,惊心动魄。深夜奋战在现场的越中两国建设者真棒!”
中国制造的机车运抵现场,技术人员为吊装做最后准备 摄影:刘刚
“这是越南第一条城铁,民众高度关注。此次车厢从海防到河内的运输过程中,跟踪报道从未间断。这条线开通后,不仅将会极大地缓解河内市目前的交通拥堵情况,而且将成为中越友谊的标志。”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工程分公司总经理唐红说。
“中方技术人员的拼搏精神令人钦佩”
记者摸黑爬上高架桥,只见刚才还悬于空中的机车,已稳稳地“坐”在钢轨上。由于车身包裹着光滑的塑料苫布,没有合适的抓手,工作人员将多条绳索固定在机车底部,两三个人拉一根绳,将轨道上的机车缓缓拉到预定位置。30多个人喊着“一,二,走;一,二,走”简单而有力的号子,拉动30多吨重的机车,前进近200米。
地铁车辆厂家展示的河内吉灵—河东线样车
站在机车最前方的轻轨项目三分部书记东平秋告诉本报记者,现场负责拉车的都是技术人员,从多个部门抽调。“我们在午夜见证中国制造的第一列机车和车厢成功吊装到轨道上,很自豪。我们这些海外工程建设者的汗水值了!”
当记者询问为何不用起重机时,轻轨项目总工程师王海波解释说,起重机装有履带,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公路路面的影响,中方技术人员选择将起重机的位置固定,通过人力将高架桥上的机车转移到其他位置,为下一辆机车吊装腾出空间。
中国建设者的拼劲深深感染了现场的越方人员。越南交通运输部工程师段文容告诉本报记者:“中方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扎实,他们的拼搏精神令人钦佩。”
“我要第一批试乘,体验便捷、绿色的交通工具”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有近800万人的河内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早晚交通高峰时,汽车与摩托车只能缓慢移动,尾气污染让人苦不堪言。越南副总理郑庭勇近日在考察河内城铁项目时就指出,越南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十分严峻,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河内吉灵—河东线建设现场
吉灵至河东线城铁项目初始投资总额为5.5亿美元,其中中国政府优惠信贷1.69亿美元,优惠贷款2.5亿美元,越方投资约1.3亿美元。2014年,由于道路扩建、列车车体采用不锈钢壳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中国自用地铁列车车体多采用铝合金——观察者网注),越南交通运输部对该项目增加了3.15亿美元的投资。
改线是河内首条城铁线路,从河内市中心的栋多郡吉灵车站至郊区河东郡的安义车站, 总长约13.5公里,全程为高架轻轨线路,共设12座车站。该线城铁按照双轨模式设计,轨距为1.435米,电气化,技术标准采用中国设计规范,可承受8级地震。该项目于2011年10月开工,由中铁六局担任EPC总承包商,项目相关的设计、制造、供货及服务等均采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
**按照规划,未来河内市将建设8条城铁线,里程达到305公里。**吉灵—河东线城铁项目将为越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提供有益借鉴。正如郑庭勇在考察城铁项目时强调的,这将为越南未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河内吉灵—河东线车站
唐红表示,新的一年,奋战在河内城铁建设一线的中国参建人员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加班加点保工期,让越南民众早日体验正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但他也坦言,相关工作仅靠中国企业一方的决心和努力远远不够,对设备招标结果的批复、有关方案的审批、已完工工程的验收等工作,离不开越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