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中美军费分别加7%和9%?看来特朗普不是里根 中国也不是苏联-席亚洲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特朗普透露,他任内向国会提出的第一个军费预算草案将增加9%,约540亿美元。似乎是兑现了此前关于重建美军的承诺。然而有意思的是,此话一出,共和党议员和军方一些前高官立刻跳出来喊,这点钱啥都不够干;而民主党方面则继续指责特朗普增长军费、削减国内支出。看来,这个特朗普军费真是有点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感觉。中国本周也进入两会模式,关于中国军费究竟会有多少增长,一样也成为媒体关注的问题,有媒体还发出“希望中国军费增长回到两位数时代”的感慨。那么,我们就首先来聊聊中美军费这点事儿。
说起军费,我们也不能忘记南亚的印度,据简氏市场集团今年发表的关于世界军费的统计,印度军费已经达到世界第四。然而,印度的军工产业现状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人经常拿印度如今的状态和中国70年代作比较。看起来,两者的一些表现颇为相似。那么印度有没有可能从这个状态里走出来呢?我们将在第二部分闲谈一下。
赌徒特朗普还没到要和中国梭哈的时候
本周,特朗普透露了他的第一个国防预算草案,计划增加军费9%,追加540亿美元。甚至还在视察福特号航母的时候说要维持12艘航母,全面“复兴”美国海军。然而这个军费预算草案有点“两头不讨好”的意思。
一方面,共和党人指责特朗普的军费提高得不够多,例如众议员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克·索恩伯里就表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做得更多一些”,他说特朗普的军费预算仅比奥巴马团队建议2018年军费数额增加了3%。
里根给美国带来的“光荣和梦想”和他在当时受到的“差评”一样明显
图中左侧大字:债务、失业、打击工会、种族主义、艾滋、伊朗、贝鲁特、塔利班
图中右侧大字:伟大、沟通、“推到这堵墙”、意志力和魅力……
80年代,美国人是这样抗议里根的:喂饱人民,不是五角大楼
稍后,美国海军部前副部长珍宁·戴维森也表示,如果接下来几年都是像这次这样一年540亿美元军费增幅,不仅根本无法实现特朗普的“350舰海军”计划,事实上,连修好美军现有的船都不够。
参议院军委会主席麦凯恩和众议员军委会主席索恩伯共同提出,要求从特朗普提议的6030亿美元进一步提升到6400亿美元。
另一方面,这个被共和党和军方说成“不够花”的军费增长方案同样没能缓和另一边的反对声音。民主党议员们纷纷指责,特朗普此举是大量削减内政经费,将其用于国防。
甚至,还有部分退役将军联名给特朗普写信,要求停止削减国务院(美国国务院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的经费——国务院近年来已经成了美国在全世界“煽风点火”的重要执行机构,削减他们的经费,势必减少对其他国家的颠覆破坏行动,这也是少数美国将领居然会支持“搞外交的甜饼贩子”的原因吧。
目前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的评价非常极端化,这幅漫画里,特朗普用“立体象棋”把墨西哥逼得无路可走,图中墨西哥总统涅托对表情绝望地抱怨:“奥巴马总是让墨西哥赢!”可见被媒体广为指责的对墨西哥的强硬政策其实为特朗普赢得了不少保守派的支持
而关于特朗普增加的540亿美元军费的去向,更是成为讨论的热点,美国相关专家认为,这540亿美元的去向,首先可能是扩大核武器方面的支出。这还有点里根的意思。此外,还有报道说,特朗普可能还会将部分海外干涉行动费用转移用来增强军力建设,以弥补军费绝对增量的不足。
另一方面,特朗普此次承诺增加的军费并未超过国会规定的军费上限。根据这个上限,2017年的国防授权法案允许动用的费用是6190亿美元。因此还有猜测认为,特朗普会调用300亿美元军费来修建墨西哥边境墙——当然这似乎不是很靠谱的猜测。
特朗普登上“福特”号航母,表示要保持美国海军12艘航母的规模,但海军随即抱怨增加的军费根本实现不了这个目标
不少人将特朗普与当年的里根相提并论。那么里根在他的第一个国防预算案里增加了多少军费呢?
1982年,里根政府军费增幅达20%。此后5年,美国军费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美国军费占GDP比例从1982年的5%增加到6.6%。
按照1990年美元价格计算,里根时代每年军费支出约29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按汇价计算的越战、朝鲜战争,甚至二战中的美军军费。
里根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和苏联软弱无能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有关。图为叶利钦正粗暴打断戈尔巴乔夫的公开讲话。谁能想象有人这样打断斯大林的讲话么?
这样的花钱速度,对于美国财政而言有着近乎于灾难性的影响。由于里根拒绝大幅增税,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大幅度增长,几乎所有经济指标都开始发出“红色警报”。
然而,里根对此并不在意,原因很简单,美国的军费大幅度增长带来的是苏联在军备竞赛上同样的大幅度增加投入,而苏联的经济指标远不如美国。在双方同步以破坏自己经济基础为前提的大规模军备竞赛的前提下,苏联肯定是先支持不住的那个。
换句话来说,里根军备竞赛是和苏联对赌,苏联如果不先垮台,美国的财政再过几年就肯定要垮。而最后的结果,也确实不出所料,在经济健康状况非常不理想,高度依赖石油收入,产业结构高度畸形的前提下,高额军费成为压垮苏联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了苏联经济崩溃,政治动荡,最后解体。换言之,里根的军备竞赛,其实是美国在综合国力竞赛上已经大幅度超越苏联以后,对苏联的“战略决战”。
美国在这场“胜者全得”的赌局胜利之后,通过吞吃巨大的“冷战红利”,迎来了后冷战时代的“克林顿盛世”。
克林顿时代经济增长率超过53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平均值,可说是一个“盛世”
然而,特朗普今天无法学习里根。且不说美国大幅度增加军费支出能否将中国带入冷战那样的大规模全面性军备竞赛。就说今天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健康程度,产业完整性,军费占GDP比值,这几项指标上,美国恐怕没有一个占优势。在这种前提下发动军备竞赛,最后的胜者是谁,恐怕甚至都不是五五开。
前几年就有美国智库写出美国在与中国军备竞赛中失败,重蹈苏联覆辙,解体崩溃,只剩下北美十三州的故事。如果特朗普不顾现状,强行进行严重损耗美国国力的全面军备竞赛,这恐怕就不是想象中的事情了。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首先必须是精通“赌术”,这种胜率不乐观的前提下,直接“梭哈”,肯定不是特朗普的做法。
作为赌场老板,特朗普当然知道什么时候不应该“梭哈”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的第一个国防预算提案,其实颇有点“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既不超出国防预算上限,又要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来兑现部分增加军费的承诺,明显是想两头讨好。从初步反应来看,两头讨好的同时,也肯定要受“夹板气”,有“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但这恰恰反映出,特朗普并不是他自己天天营造的“闯入瓷器店的公牛”的形象,相反的,这头公牛在瓷器店里正小心翼翼的闪转腾挪,只是不断的叫唤,让围观群众惊出一身冷汗罢了。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小心不打碎那些明清花、宋官窑的同时,还要捡出几件不值钱的玩意,砸个粉碎,来增加自己表演的可信度。比如,“柿子捡软的捏”,先欺负墨西哥,修边境墙;然后再加强反恐,反正在俄罗斯的努力下,中东反恐已经算是初见曙光了,把后续的事情办好不会太难。
同时,特朗普也不忘了在东欧、南海等传统热点地区“小火慢炖”——也不能让对抗的“温度”下降太快,免得被国内的“鹰派”说成“软弱”。可以说,特朗普也好,他的国防部长“疯狗”马蒂斯也罢,都没有在这两个方向搞出超过前任政府的“大新闻”,其实一点也不“疯”。相反,他们的表现反而可以用“小心”来形容。
从这个大趋势我们也可以看出,特朗普目前的当务之急恐怕还是“攘外必先安内”。整个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面临的最大主题都不是和中国或者俄罗斯进行“战略决战”,而是“一心一意求发展”,这和里根上来就砸锅卖铁和苏联拼消耗可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而言,特朗普似乎更接近“大萧条”中临危受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都面临着要重整国内经济烂摊子的问题。甚至,特朗普现在在国内推行一系列大型基建项目的措施,也很有点罗斯福新政的味道。
只不过,或许特朗普内心想着学罗斯福、学里根、学林肯,学这些“让美国伟大”的总统,但现实决定,他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谁也学不像。
与美国相对的,中国今年两会期间,军费问题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有国内媒体发表社论称,希望中国军费回到增长率两位数的时代。而在3月4日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傅莹公布的今年增长率则是约7%,这意味着中国今年的军费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虽然如此,但可以看得出,中国远没有到跟美国搞军备竞赛的阶段。2015年中国GDP为11万亿美元,如果按照美国冷战时代军费占GDP5%的标准,军费可以高达6050亿美元。照此标准,中国的军费甚至可以压倒特朗普的6040亿,而且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健康度,这样的军费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超过美国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有信心获胜吗?
特朗普的军备竞赛可能从核领域开始,不过现实注定,这是不能和冷战时代的那种疯狂竞赛相提并论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应该看到,毕竟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前,都没有实力和美国或者当年的苏联搞全面竞赛,因此我们的军事、科技、外交方面“缺口”、“空白”至今还是不少。至少到目前,我们还是要靠一些“杀手锏”武器来和美国进行“非对称”对抗,当面鼓对面锣的“正面刚”,中国还谈不上有优势。
因此,现在就贸然与美国进行“决战决胜”式的军备竞赛,对于中国来说,一样没有必胜的把握。
对于中国来说,未来一段时间,甚至未来十几年、 几十年的主题仍然是追赶。区别只是,以前咱们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以后,我们就要进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年代了,斗争手段和方式都将发生变化。
总结一下上面的意思,中美双方依然要进行长期的综合国力发展竞赛,现在还远没到拼命消耗国力拉对方进行全面“决战”时候。这一点,两国有远见的政治家们也都应该有认识。
还是那句话,特朗普成不了里根,中国也不会学苏联。中美的“凉战”,还远没有到“最终决战”阶段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咱们还是得继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中印两国的“长胡子”工程
本周,关于印度的新闻一如既往的挺多。3月1日印度又进行一次反导试验,3日又用建造了12年的“鲉鱼”级潜艇试射“飞鱼”反舰导弹。此外,还宣布了和以色列“再续前缘”,继续“合作研制”防空导弹。
近年来,关于印度军事新闻,每次出现总是能给严肃的军事新闻界带来一股欢乐的风,颇有点“说点不开心的事,让你们开心开心”的感觉。
讽刺印度核计划的漫画
印度几十年来军事技术发展方面磕磕绊绊的脚步,乍一看,颇有点让人联想起上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
印度的LCA战斗机,发展了30多年,不停变换国外合作对象,自身前后不同型号之间几乎都出现了跨代的变化,但最后的结果还是迟迟难以形成战斗力。
我们这边呢,1969年歼-8战斗机首飞。1980年“歼-8白”正式定型。服役就过时,仅仅装备了很少数量就在1985年停止生产。1984年,歼-8II首飞,1988年10月定型。
然而此时的歼-8II因为霹雳-4导弹已经下马,并没有配套的中距空空导弹,其实际作战能力依然很让人着急。
1987年,美国格鲁曼公司与中国展开合作,开展“和平珍珠”方案,计划为歼-8II战斗机安装美国的电子设备,包括APG-66雷达,1553B总线,火控计算机,先进惯导系统等。但这个合作在1989年后就停止。
1969年歼-8首飞,该机当时被西方认为是类似苏联Ye-152的高空高速战斗机,一度引起日本方面恐慌
苏联Ye-152M验证机,该机是后来发展米格-25战斗机的基础,其实和歼-8根本不是一类飞机
90年代,俄罗斯参与到歼-8II战斗机改造工作中来,至今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相关资料里,还在宣称中国当时购买了100台“祖克”雷达供歼-8IIM使用的这么一笔(当然实际上没有)。
但实际上,歼-8IIM停留在原型机阶段。该机与中国自己的歼-8B和歼-8III计划也没有直接联系。
真正具备使用“阿斯派德”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能力,实现歼-8II战斗机研制初衷的,安装国产208A火控雷达和“阿弹”的歼-8B直到1995年才定型。
而真正开始大量装备部队的,安装国产1491火控雷达和霹雳-11导弹的歼-8DH和歼-8BH战斗机,更是一直要到2004年才正式定型。此时距离歼-8战斗机首飞的1969年已过30多年。
甚至在歼-10和歼-11已经开始生产的21世纪,解放军还生产了一批新的歼-8F战斗机,在三代机全面装备部队前稍稍弥补海空军航空兵部队的超视距作战能力的“缺口”。
印度LCA的漫长试飞和研制过程让人联想起歼-8,不过区别在于,由于研制定位的问题,LCA的发展存在着天然的“玻璃天花板”,再怎么改进也改变不了其作为轻型战斗机的天然缺陷
当然,拿LCA和歼-8相比,除了两者都是“长胡子工程”(中国军工单位的俗语,用来形容那些研制多年,难以形成战斗力的项目)外,两者作为战斗机的定位并不相同。如果硬要拿LCA和中国的某个项目相比,恐怕还是当初的歼-12项目更为合适。不过中国很早就放弃了歼-12这条完全不符合现代战斗机发展方向的分支路线。
类似的还有核潜艇。我国的核潜艇计划从1958年起步,从1965年开始制造陆上模拟反应堆。1966年开始091型核潜艇的总体设计。1974年091型首艇正式入役。但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并未从此走上“康庄大道”。相反的,入役开始,各种故障、事故就没有少过——幸运的是,没有发生反应堆芯熔毁,潜艇沉没之类的严重事故——该艇长期未能实现远航目标,早期核潜艇部队甚至自己戏称自己为“三岛舰队”(当时的091型潜艇日常只在栲栳岛、葫芦岛、小平岛之间活动)。80年代文宣中反复被提及的“极限长航时试验”其实也是在我国近海实施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091型经过多次改装,较后期生产的几艘该型潜艇才具备了真正的作战能力,并在1994年成功以高速长时间追踪美国航母编队。但依然噪音过大,实际上可以算是“公开追踪”。
中国海军091型核潜艇很长时间没有形成战斗力,甚至解放军海军都一度失去信心
1994年追踪美国“小鹰”号证明,核潜艇是当时中国追踪美国航母最有效的海军装备,为后续发展核潜艇奠定了道路,可以说核潜艇作为中国海军的“长胡子项目”,其研制道路充满艰辛,也说明了什么样的项目需要长期坚持,什么项目需要及时放弃,其实是需要就事论事的,不能一概而论
印度“歼敌者”号核潜艇的动力系统是俄罗斯的“阉割版”,根本不能支持该艇发展到091经过多次现代化改装后那样的程度,可以说从一开始就被人装上了“玻璃天花板”,未来发展恐怕前景不妙
照这个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来计算,中国的091型核潜艇研制成熟的时间长达30年以上。
相比之下,印度的首艘核潜艇计划似乎更艰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该国从上世纪70年代的“932工程”开始研制国产潜艇核反应堆,但到上世纪90年代得到俄罗斯核反应堆技术支持后才正式开始。
2003年,印度宣布陆上模式堆达到临界点,2006年,印度宣布开始研制将装在“歼敌者”号上的正式反应堆。
印度核潜艇反应堆的技术一般相信来自于俄罗斯提供的相关技术,基本是一个降低输出功率的949型(奥斯卡级)的反应堆,从技术成熟度、安全性方面来说,起点是比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要高。
“歼敌者”号核潜艇在2009年下水,但此时尚未安装核反应堆。仅能使用码头上接入的高压蒸汽来对涡轮机进行测试。2013年8月,“歼敌者”号的反应堆首次进入临界状态,2014年开始海试。
参考中国091型的研制历史,“歼敌者”号的麻烦也才刚刚开始,该艇要真正具备作战能力,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不过,091型核潜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完善,到21世纪,已经具备了真正远航能力。经过现代化改装的该型潜艇还曾深入印度洋活动,相比当初的“三岛舰队”,那真是有种天翻地覆的感觉。不过最重要的是,091型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核潜艇了。
“歼敌者”号的起步要高于当年的091,但该艇却成了一个怪诞的验证艇,在原本线型不错的艇体上,强行加上K-15导弹发射筒,成为“弹道导弹核潜艇”——这种导弹射程仅为700公里,无法形成真正的潜基核威慑能力,和中国当年的092型携带射程2000公里的巨浪1具备威慑苏联远东地区能力不能比——未来该艇的定位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清了。所以恐怕它也无法成为印度的“091”。
中国和印度都是后起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国时间也相差不过两年,两国也都在上世纪50-60年代经历了迅速工业化的进程。如果考虑到中国建国初期“156个工程”的深度广度,中国比印度领先几十年也可以理解。
在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一个“瓶颈”,项目卡十年、二十年,其实完全可以理解。总有那么一些值得坚持和等待的“长胡子”项目的。在这个方面,至少中印核潜艇项目上的坚持,是值得的。
问题是,印度现在能做出一些看似中国70-80年代的事情,表明印度在20年后能赶上中国2000年以后的发展?
很抱歉,我看不出来。
本周印度宣布和以色列共同研制防空导弹,熟悉印度和以色列军事合作历史的朋友不难想起,短短几年前,印度曾以推动“印度制造”的原因,否决了本已签署合同的从以色列购买SPYDER防空导弹的项目,转用研制已有30年的“阿卡什”导弹装备印度陆军。
印度媒体批评“阿卡什”技术落后,射程仅相当于中国红旗-7号导弹
结果,到2016年,因为射程只有短短20公里,和中国“红旗-7”导弹相当,而实际作战能力还远不如后者,国产“阿卡什”再次被印度陆军拒绝。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印度这才在今年和以色列“再续前缘”,而合作的对象,其实依然是改头换面的SPYDER导弹,只不过这次号称要在印度本国生产,就算是推行了莫迪的“印度制造”政策了。
印度的“阿卡什”其实就是一个改用了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苏联2K12“立方体”(北约代号SA-6)导弹。
红旗-5导弹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当时我国相关技术水平,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成功
红旗-8号虽然进行了多次试验,但最终没有进行大批量仿制,因为其性能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
看看中国历史上对这种导弹的态度,诸位读者应该就能明白为什么笔者看不出印度有赶上中国的希望了。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通过某些渠道获得了一套苏制2K12“立方体”导弹,当时,这种导弹在1973年中东战争中大出风头,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导弹。对该导弹的研究摸底和仿制工作就被安排给了著名的今天的上海航天科工集团某研究院。这个计划取代了70年代期间提出的不切实际的红旗-5号方案,后者是一个采用当时国内没有研制基础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狂想方案”。
红旗-8号仿制成功后进行了若干次试验,但很快就被放弃了。原因很简单,我国经过验证后发现,冲压式发动机完全不适合打击高机动的空中目标,很容易在大幅度机动中熄火。
此后我国新研制的各种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均使用了火箭发动机。我国在90年代引进法国技术研制红旗-7导弹,21世纪引进俄罗斯技术研制红旗-16导弹,自力更生发展红旗-9导弹,引进“爱国者”导弹技术与红旗-2导弹部分技术相结合,研制红旗-12、红旗-22导弹……可以说,虽然我们放弃了一个红旗-8,但在整个地空导弹领域却做到了持续投入,毫不放松,这才有了今天中国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展和繁荣。
道理很简单,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和国家决心,不是看它在一个没有希望的项目上“坚持”多久,而是看它在整个相关科技领域是否有持续的投入。
相比之下,印度80年代集体上马的大量军事工业项目之所以持续到今天仍未能“开花结果”,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对于项目本身的“偏执”。印度军方和政府长期“拉锯战”导致这些项目研制指导方针变来变去,始终无法取得成果,最后都变成“超级长胡子”,既不能形成最终产品装备部队,又慑于舆论不敢轻易下马。
某种程度上,莫迪如今的“印度制造”模式,虽是用“在印度组装”当“遮羞布”,掩盖全面引进国外新型装备,但好歹总算是给80年代以来印度的一系列“长胡子”项目拉上了帷幕,算是进步吧。虽然,悲剧的是,还不知道这个帷幕以后是不是还会再被拉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真的不必感慨印度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因为中国虽然有大量下马项目,让今天的军迷们感到唏嘘“当年如果坚持把这东西搞出来,我们能提前二十年获得XX能力”,但其实,真心不必如此,需知,“沉舟侧畔千帆过”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