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发布: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据中国旅游网3月6日报道,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而制定的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建设工程,是统筹推进未来五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运营绩效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发展实现突破、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六大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
《规划》重点部署了未来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16项重点工程。包括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中国特色旅游服务中心体系,实现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构建旅游“快进”交通网络,推进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实现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无缝衔接,到2020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等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5A级景区;推动跨区域旅游休闲绿道建设,构建覆盖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绿道“慢游”系统,到****2020年,建成完成20条跨区域自行车旅游休闲绿道,全国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开展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完善城市游览服务,满足自助游、一日游需求。
自行车旅游休闲车道
除了12301、旅游服务中心等工程外,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累计完成10万座;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旅游步行街区、乡村旅游点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旅游厕所地图覆盖所有A级旅游厕所;无水冲、泡沫节水、微生物降解等厕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4A级以上旅游景区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所有5A级旅游景区全部具备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示范工程、旅游区(点)道路交通标识体系优化工程、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示范工程、A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工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工程、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程、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工程等工程,为广大游客提供体系完备、门类齐全,规范标准、优质高效,便利惠民、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
景区公厕前女性排队人满为患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答记者问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日前正式发布。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就规划编制的背景、“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等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已经由国家旅游局编制并正式印发,这是指导未来五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的编制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年规划的建议》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旅游业不仅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也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要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和旅游投资促进计划,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重要部署,提出“要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要求,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将《规划》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并于2016年12月7日以国务院名义正式印发。《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旅游局积极贯彻落实,研究编制并发布了《“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的编制过程是怎样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答:《“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编制工作自2016年初启动,期间编制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公共服务研究资料,重点围绕“全域旅游”、“厕所革命”、“旅游交通集散”、“旅游交通标识”、“旅游观光巴士”、“国民旅游休闲”、“旅游安全应急”等主题分别赴上海、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多个省市开展了实地调研,组织各地旅游、交通运输、国土、住建、安全监管等部门以及景区、旅行社、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人员召开了多次分析研讨会,并组织举办了2次片区座谈会、1次中期评估会和1次终期评审会,征求了近2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在充分吸收有关意见建议基础上,特别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 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我们对《规划》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论证评估,最终完成编制工作。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怎样的?
答:“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也将处于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建设完善、优质、高效、普惠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对优化旅游环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业品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以及积极助力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顺利推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国家旅游局提出了以下思路和要求:
一是坚持服务大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积极服务于“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大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均等公平、全域覆盖,以共建共享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普惠民生。
三是坚持创新务实。以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旅游公共服务实际需求为导向,全面优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供给结构、供给形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全程全主体覆盖。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旅游公共服务薄弱环节和主要短板,重点发力、重点推进,着力解决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满足游客实际需求、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不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等问题。
记者:《“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分为几个部分?
答:《规划》共5章,分4个部分。
一、关于规划背景。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成就,分析了“十三五”发展机遇,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挑战和短板。强调“十三五”期间的旅游公共服务要积极助力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顺利推进,要增进民生福祉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要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需求,要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推动提升旅游业品质。
二、关于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规划》提出,要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公共服务对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要在供给总量、供给结构、运营绩效、均等发展、空间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6大突破。
三、关于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规划》要求,“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要坚持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科技驱动、典型示范等有序有力持续推进,要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等6大方向积极推进。为此,《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16项重点工程,重点推进“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厕所革命推进工程、旅游“最后一公里”优化工程、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旅游休闲绿道示范工程、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示范工程、旅游区(点)道路交通标识体系优化工程、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示范工程、A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工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工程、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程、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工程。
四、关于保障措施。《规划》就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旅游用地政策、落实国民休假制度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