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么么茶:《海阔天空》让你泪流满面,你可知Beyond在日本的陨落
如果不是东京街头那一首让异乡女孩泪流满面的《海阔天空》,恐怕很多人都已经想不起,曾经还有一个叫Beyond的乐队,不知道这支天王级组合正是在日本陨落的。
就说当年有多火吧。出道第一年,就获得了香港吉他杂志音乐大赛“最佳乐队奖”,此后的九十年代里,几乎包揽了叱咤乐坛流行榜组合奖,至于白金唱片奖、中文十大金曲奖,也是拿到手软。累记至2000年,beyond唱片销量为15672300张,据说加上盗版数量已经上亿了。
但大红大紫的Beyond成员并不快乐,准确来讲,他们一直处于纠结和矛盾中。
“虽然红了,但是不开心,要做很多无聊的事情”
1983年乐队成立之初,Beyond以英文歌曲为主,曲风走向都是Art rock。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Beyond成了地下乐迷的宠儿。然而这种影响力却是极为有限的,在他们自己贷款筹办的小型演唱会上,只坐满了两排的观众。
乐队灵魂黄家驹进行了反思。他说,摇滚并不意味着颓废,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愤怒,更不是为了那种幼稚的摇滚姿态而摇滚。摇滚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真实、一种对于生活和精神的关注。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随后推出的专辑《秘密警察》销量理想,其中《喜欢你》、《大地》均成为流行歌曲,乐队也开始取得一些乐坛奖项。再之后的《真的爱你》和《光辉岁月》将Beyond彻底推向乐坛高峰。
但他们依旧不快乐。
一方面,昔日的那些追随者纷纷指责他们背叛了理想和原则,屈服于主流商业化。媒体也不断发问:为何一个摇滚乐队会制作如此讨好大众的作品?Beyond是否已失去了摇滚乐队的理念?Beyond是否不再摇滚了?
另一方面,90年代初期的香港乐坛异常浮躁。唱片公司普遍实行拿来主义,把欧美日本台湾的歌曲填上粤语歌词,交给偶像歌手们唱。相比较之下,Beyond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原创。Beyond以前可以整天埋头在排练棚里排练,而现在为了更大的影响力,他们不得不去拍连续剧,上电视玩游戏,做很多和音乐没有什么关系的东西。
“虽然红了,但是不开心,要做很多无聊的事情。”
Beyond对于香港乐坛彻底地绝望了:这里没有自由,没有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只有唱着翻唱歌曲的明星与花枝招展的偶像。其实Beyond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让他们继续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机缘巧合,日本经纪公司Amuse的老板大里洋吉看了Beyond的演唱会,他认为Beyond在舞台上很有活力,歌曲的旋律很好,技术也不错。出于扩张业务的考虑,希望可以签下Beyond,并帮他们开拓日本市场。
在日本,依旧没有找到想要的
有日本的公司欣赏他们,Beyond很高兴。在当时,日本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市场,每个乐队都对日本的音乐环境向往不已。鼓手叶世荣说,真有种要到国外念书的感觉。
双方一拍即合。Beyond东渡日本,继续追寻自己的摇滚梦想。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生活不便。初到日本,好不容易找来的房子连窗帘也没有,黄贯中就用报纸铺在窗口上面,却连阳光也一起挡住。
“日漂”孤独。他们的生活闷得让人发慌,黄贯中躲在家里看电影,黄家强打电动游戏,叶世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连黄家驹也不想摸吉他。
这些都可以忍受。
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司对他们的要求和他们自己对音乐的期许,也有很大差距。他们渐渐发现,日本不过就是一个变大了好几十倍的香港。
叶世荣回忆,当时主要是公司的立场让我们惊讶。制作第一张唱片时我们就感觉不太高兴,公司希望我们走流行的路线,而我们很想做一些重型音乐。
双方冲突逐渐加剧,直到黄贯中对着日本老板大吼道:你永远告诉我们在日本要这样那样,那你为什么要大老远地费力气去签一个香港的团回来?难道就是为了把他们都变成日本人?你这样不是自相矛盾吗?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但Beyond绝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乐队。有坚持,也有妥协。为了能在日本学到更多音乐方面的东西,他们听了公司的话,调整了风格。
事后叶世荣回忆,有可能是经验的问题,后来录音的时候才发现,日本人做出来的效果也特别美。我们那时候比较年轻,火气比较大,稍微改变一点自己的想法就不接受。后来唱片做完之后仔细地去听,其实对我们音乐的帮助也挺大的。
《海阔天空》,绝望的呐喊
在反复的碰撞和打磨后,1993年,正值Beyond成立十周年之际,黄家驹写下了这首记录Beyond十年心路历程的巅峰作品:《海阔天空》
多少次 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谁明白我)
《海阔天空》收录在粤语专辑《乐与怒》中,歌词承载了黄家驹与乐队赴日本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也表达了黄家驹内心深处对香港乐坛的挣扎和失望。有人这样评论:这是在被长期压抑之后爆发的癫狂和绝望的呐喊。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海阔天空》虽然是Pop Rock的风格,但是富于斗志,充满着青春年少时在体内汹涌澎湃的热血:坚持理想,永不放弃,不屈不挠。从此激励了整整一代人,被反复传唱,成为无数70后80后甚至90后心目中的经典,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能够互相心灵相通的那把钥匙。
无论我们已经变得有多么成熟多么世故,这首歌依旧是一个逃生舱口,让我们迅速地回到年轻时那青涩、纯粹的热情中去。继而点亮每一个听者躯体里神经活动的火花,然后在心中变成了一场烟火秀:无论何时何地,哪怕异国他乡,只要哼唱起《海阔天空》,就能够迅速拉近距离,照亮彼此的内心。
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
然而,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走遍千里唱得再high,也无法挣断在背后一直绑缚着的那根隐形的线。一梦醒来,自己还是笼中鸟。
《海阔天空》给Beyond带来了名气,负面作用是,公司需要他们继续上一些和音乐无关的游戏节目,来进一步提高知名度。而这,是Beyond在香港就一直所逃避的。
他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纯粹地做我们喜欢的音乐?
1993年6月24日,Beyond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名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节目时,黄家驹从2.7米高的台上失足跌下,后脑勺着地,当即昏迷。
朋友们想尽一切办法帮黄家驹恢复意识,他们甚至找来了一个气功大师。可惜天妒英才,6月30日凌晨,黄家驹与世长辞。
《海阔天空》成了黄家驹的绝唱,也成了他短短31年人生的最好注脚。他去另一个世界追寻自由,留给我们不朽的音乐精神。
在黄家驹去世的几个月前,他在电台中直言,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再之前,他还说过,香港只有唱着翻唱歌曲的明星与花枝招展的偶像。
秋日君遗憾地看到,哪怕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依然是唱着翻唱歌曲的明星与花枝招展的偶像。当然,现在他们换了个名字,叫“流量鲜肉”。他们不需要创作什么,只需要在舞台上一站,就有无数拥趸为他们摇旗呐喊。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没人去想着如何认真做音乐,只有所谓的IP和真人秀大行其道。
而那些所谓的音乐圈里的人,蹦蹦跳跳,吵吵闹闹,早已丢掉了音乐的灵魂。他们缺乏了一种精神,一种从内心深处打动人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Beyond,来自黄家驹在舞台上挥舞双手所喊出的口号,来自每个Beyond歌迷的内心。
那就是:
摇滚不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