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谈国货:有企业连一个国产螺栓都不敢买
据新华社3月10日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如何提升中国产品质量?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成为许多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有企业连“一个国产螺栓都不敢买”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均瑶集团副总裁张维华表示,去年35名在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开展提升品牌质量的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份长达46页的报告。“现在很多人到国外‘扫货’或者在网上‘海淘’,我们调查发现,选择通过这些方式购买海外商品的人中36.2%的人是因为有正品保障,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仍然是产品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均瑶集团副总裁张维华
根据相关调研报告,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了2千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对下游产业的影响、市场份额的损失,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了1万亿元。”张维华说。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维修部高级经理徐小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我曾经去一个民营企业调研,发现这个企业的产品做得非常好。一方面企业有非常强大的研发团队,另一方面在全球采购最好的零配件进行集成,这证明中国企业是能做成优质产品的。”
“但是我问企业老总,有没有国产的零部件?他回答:很少,连一个国产螺栓都不敢买。”徐小平说,螺栓虽然小,但用在关键部位,凡有受力要求的都是一次性的。旋过以后就要扔掉,不能重复使用。“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很多螺栓,标号是对的,材质却不对。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粗制滥造,造成的后果是,螺栓装在某个部位,时间一长就松掉了,造成安全事故。”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维修部高级经理徐小平
把好检验检测关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从生产制造到进入市场,要确保产品质量,第一关是工人的手,第二关是检验检测。虽然近两年来,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步受到重视。比如,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智能制造的实验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和企业对接,但还是出现了“对不上”的问题。
对此,徐小平建议,可以组建专门的中介机构,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让学校在平台上找到对接路径,脚踏实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产品生产出来了,必须经过检验才能进入市场。在此方面,我国有过深刻的教训。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沈志刚说在调研中发现,检验检测行业存在各种乱象,有的瞒报结果,有的为了追求利益违规提供虚假报告,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汽车、电梯是否安全,食品能否安全食用,都要看检验检测的结果。”沈志刚建议,由国家认监委牵头,加快推进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联合评审和统一发证工作,同时对合格的机构在网上进行公示,实时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提高社会公信力。
从政府采购开始确立“质量第一”的导向
打造质量强国,政府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张维华认为,从当前情况看,需要加快出台质量促进法。
江苏阳光股份董事长陈丽芬代表对此深有感触。“现在一些政府的采购项目采用的是最低价中标,只考虑价格,不考虑产品质量和服务,严重影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她建议,要从提高产品质量出发,整治违法违规的招投标机构和行为,杜绝盲目的最低价招标乱象,调动那些提供优质优价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的积极性。
“如果做实体经济的企业赚钱难、利润低,或者创新的成本高,风险大,就很难让企业主动去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代表说。
张维华认为,通过制定出台质量促进法,可以合理分配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和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在质量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国家对质量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丰富质量评估和监督手段,激发企业树立长远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记者朱基钗、蒋芳、何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