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彦聪:不是把“萝卜开会”变成“群英荟萃”,就叫中餐西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莫彦聪】
近年来,“西式中餐”成了餐饮行业一个火爆的概念。但所谓的“西式”,或说以更现代化的手法、更独特的食材烹饪中国菜,到底体现在哪里?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甚至不少人只着迷于调整摆盘方式、上菜次序,不顾内里逻辑,结果反而舍本逐末了。
西餐与中餐的碰撞,自近代以来并不罕见。西方列强叩开中国国门以后,西餐也裹挟在西方对中国的殖民活动里一同到来。在开埠较早的地区,西餐的食材技法对本地饮食带来了很大影响。广东点心里的蛋挞,上海菜里的炸猪排,都明显源自西餐。英国著名的“伍斯特郡酱汁”(Worcestershire Sauce),在上海成了配年糕的辣酱油,在香港成了配牛肉球的喼汁。
上海菜中的炸猪排,大多蘸辣酱油食用 图/东方网
这些都是西餐对本地餐饮的影响,但这种碰撞是建立在中国被侵略的痛苦之上的。且即使只从餐饮的角度来看,也相当直接,仿佛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恐怕算不上“西式中餐”。与此同时,西餐也出现了本土化,“豉油西餐”、“海派西餐”即是。
文化交融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而随着中国走向世界,我们也面临着如何跟外界对话的问题,“中餐西吃”也许是过渡方法之一。有人见“中餐西吃”,总有“西化”之忧,也许担心失去了中餐的韵味与传统。但如想让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餐,“西吃”也是较为简单易行的入门方法。
要论“中餐西吃”,先得弄懂中西差异。而笔者认为,中西饮食之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上菜制度的不同。
在中国,商周时期(一说是因周公制礼),人们席地而坐,采用早期分餐制。每人面前摆一个小桌,分方位落座,而小桌环绕的空间才是宴会主旨的展现。鸿门宴中,项庄舞剑而意在沛公,正是如此。后来随着胡床的传入,高足家具发展,中国人也逐渐不再席地而坐。
中国人的饮食形态,到宋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唐朝结束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同时,坊市制度被打破,宵禁取消,社会上逐步形成繁荣的商品经济。有一种说法是,宋朝的平民走上街头,走进食肆,自然把在家的合餐制也带过来;纵偶有伴乐之人,也不能像真正的贵族宴饮一般讲究,自然不好再分餐。同时,宋朝也是中国烹饪技术成型的关键时期,据考证,“炒”的烹饪方式就发端于宋。
此后,合餐制逐渐成为中国人饮食形态的主流,餐桌上也讲究菜肴摆得丰盛热闹。而以合餐为主的中国人,对西餐或日餐的分餐制也能适应,在用餐方式上有一定开放性。
李安电影《饮食男女》剧照
反观西方,则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如今的西餐大多采用吃完一道再上一道的“俄式上菜制”,而这也是西餐烹饪的基本出发点。因每次只能吃一道菜,每一道菜就要有复合性的安排。味型可以有主调,但不能过于单一。因此西餐人常津津乐道于“设计”,即使是精彩的食材与技法,如搭配不当,也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这一“关窍”,可以作为“中餐西吃”的参考。
最简单的“西吃”是什么样子呢?可以我曾在澳门吃过的一道南乳汁排骨为例。炆透的大排吸收了甜而微醺、香而不冲的南乳汁,入口软烂。不过,一般南乳汁用来捞饭,但此处却配了法式餐包。传统法餐常配餐包以便把酱汁都吃尽,这道菜殊途同归。这样的“西吃”看似简单易行,其实是融入了西餐理念的结果。
而更好的“中餐西吃”,则是在一道菜里体现复合感受。我曾尝过一道“中餐西吃”的虾菜,主菜是将明虾取虾球,以鱼汤粥水浸熟,这是顺德菜的经典手法,可保食材断生发甜;辅以些许枸杞叶,再淋上虾油。旁边配虾头酥炸,一开二,露出饱满的虾膏。整道菜在口感上有强烈冲突,虾球鲜嫩,虾头香脆;前者清甜,后者浓鲜。烹饪手法都源自粤菜,是经典的中餐口味,而菜品整体设计,又把握了西餐“复合安排”的诀窍。
顺德汤粥 图/南都网
当然,有优秀的出品,自然也有不佳的出品。曾尝过一套西式中餐,有一道菜只是炒青菜,不过采用了西餐摆盘,将青菜塞进碗里,扣在碟上成型上桌。炒青菜很烫,必须拨开散热才能入口,不明白造型意义何在。而且,炒青菜在合餐制的中餐餐桌上,与浓厚的主菜是很好的搭配,却并不适合“独挑大梁”。在俄式上菜制中,顾客被迫白嘴吃完整份炒青菜,也谈不上“美食”了。这样的“中餐西吃”,恐怕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不愿接受。
实际上,不论“中餐西吃”还是“西餐中吃”,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不只中餐在革新,来到中国的西餐也有本土化的发展,譬如法式甜品常见的“四小件”(petit four),也有了不少中餐版本。如今不少中餐厨师尝试在一套宴席中,不但更注重每道菜的次序搭配,也逐渐开始加入一些位上菜,希望产生新思路。当中国的影响力逐步提高后,西餐必然也会主动接受中餐影响。
希望有朝一日,中餐能让西方人更了解,不再局限于左宗棠鸡式的外卖,或北京烤鸭式的传说。古人云:修文德以来之。兴许一道有吸引力的中国菜,也是以德服人的好办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