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新时代的中国
【采编/观察者网 刘楚楚 王骁 刘富东】
12月10日,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会议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社科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承办。
会议开始由上海市长应勇致开幕词,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发表主旨演讲。
之后,原澳大利亚总理,现任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陆克文发表了主旨演讲。
他首先强调了自己和中国还有上海的渊源。他曾经在大学时期就学习中文和汉学。80年代,他来到上海代理领事职务。那个时候的上海最高的建筑还是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当他知道上海要建设浦东新区的时候,他认为那是天方夜谭,但是今天上海还有中国的成绩有目共睹。
他谈到,以前关注中国重要会议的人多数属于学者,而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会关注十九大,这是因为中国崛起了,强大了。了解中国符合世界各国的天然利益。而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提出建议,认为中国的政策经常会使用很少的字数进行高度概括,比如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江泽民提出的“走出去”等。他认为世界人民对于这些高度概括的词语里所包含的内容有着了解的渴望。
他认为目前西方学界发展出了五个主要的分析的流派,以便来理解国际政治行为,他们分别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结构主义、构建主义、后结构主义。而这五个流派都无法很好解读中国。所以一个可以解读中国的理论流派尤其重要。
他批评了传统汉学的问题就是山头林立,不能集大成。有些西方人对于中国存在偏见,有的中国经济专家没办法把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和中国政治经济学进行结合,不能理解中国政治中的核心概念。
所以他建议创立新汉学流派,不能只做简单的分析,还应该成为中国的集大成者。
中国有自己的选择和道路,这是重要创新
随后进行大会演讲的是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不一样的是,不仅把自己定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把自己定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就是干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样一件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明确说过:“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所以他认为研究现代中国应该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脉络,深入研究新时代的客观条件。其次,他认为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和阐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第三,他认为要从历史、现实、未来相联系的角度,深入研究新时代走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不断跟踪研究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最后,要从中国和世界相联系的视角,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讲好中国故事。
下一位进行大会演讲的是前斯里兰卡外交部长尼哈罗·罗德里格。他的主旨演讲重点阐述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对他的一些启示。
罗德里格
**罗德里格强调,美国喜欢强调美国第一,而中国则强调要成为全球的负责任大国。他认为没有一个政治体系是唯一的选择,中国有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道路,这是重要的创新。**中国进入新时代,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好消息。中国争取的是一个共赢局面,而不是称霸。
之后,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发表了大会演讲。
于信汇提出,由于包括中国、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崛起,当前国际格局正面临转型,出现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人关心未来中国的诉求与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中美在这一轮国际格局转型过程中的关系。对此,他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我们并不仅仅追求自身的繁荣和发展,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最后一位发表大会演讲的是英国伦敦经济政策计划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
罗思义谈到,多年来中国经济在中国以外只是专家们的研究对象,他们首先学中文、掌握中文,这些专家的研究输出非常有限,有的是出专著,有的很遗憾今天还在抹黑中国,甚至预言中国经济的灾难。虽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不过这些外国的中国专家们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并不是世界经济研究中的主流。
罗思义还强调,**如果要预测中国未来,不但要掌握中文,还得掌握中国经济理论。**多年过去,没有人觉得研究中国经济有什么奇怪的,研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研究的主流了。中国成功摆脱了过去苏联以及西方经济学家的影响,让西方的经济学家们认识到中国的经济理论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
罗思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