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教科书式老赖,送你一碗阳春面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林立】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是鲁讯先生说的,我向来是不信的。
但是,最近网友曝光、媒体跟进的教科书式老赖案,让我不得不怀疑人生,怀疑我的“不信”。
2017年11月22日,网民“认真的赵先森”赵勇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久等了!请看什么是教科书式的耍赖!”在微博的视频中,赵勇讲述了其父亲遭遇车祸后,“五次转院,四次开颅手术”,成为植物人,但肇事司机用教科书式的耍赖手法,以其女儿名义买房买车,变相转移财产,逃避赔偿责任。
教科书式老赖黄淑芬面对赵勇时居然若无其事地说,“我就是人品有问题”,“我是收入不低,我得还贷款(房贷)”,“判几年,最起码我这点钱,我也不用还了。
“教科书式老赖”当事人
尽管我曾在法院工作,见多了教科书式的老赖,但我看了视频后,仍难以遏制出离的愤怒——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然而,教科书式老赖的后续发展,再一次刷新了我对人性丑陋的认识。
11月24日,河北唐山中院决定对黄淑芬拘留15日。12月1日,赵勇父亲去世。12月11日,赵勇接到交警电话,得知拘留期满后“失联”的肇事者黄淑芬已请律师提交鉴定异议书,要求法医再次鉴定,这意味着“这次不仅面临常规解剖,可能要摘除器官送到各个医院做病理切片……(父亲可能)最后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教科书式老赖不是天生的,那么Ta是怎样炼成的呢?教科书式老赖这种比羊驼还神奇的“神兽”,是在法律的缝隙间和人性的黑暗面“野蛮生长”起来的。
第一,有适宜的气候。企鹅在赤道上是难以存活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在逐步建立,但还很不健全,且因为财产信息不公开,仍不能全面有效地制约“教科书式老赖”的生长和繁殖。许多人都痛恨“老赖”,但尚未形成共治“老赖”的局面。
第二,有舒适的环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尽管法院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在推进执行工作,但教科书式老赖还是暴露出执行的诸多问题。现在,还有不少被执行人无惧执行,不在乎上“黑名单”,他们可以不坐飞机,不坐动车一等座,但是可以堂而皇之地“享受低消费生活”。
第三,有良好的饲料。道德的沦丧,自私的驱动,为教科书式老赖提供了最好的“狗粮”。打开淘宝网的司法拍卖页面,可以看到不少拍卖的房产都是带租约的,而且很多租期长达二十年。“买卖不破租赁”的法律规则,被“老赖”们玩得无比娴熟,成了执行的一大障碍。
执行很难,真的很难。我刚进法院工作时,就遇上了一次夜间执行。有一天,法庭庭长让我参加晚上的执行行动。我问,晚上还要上班?庭长说,没办法,白天,被执行人常常躲着,找不到,只能晚上去“抓人”。
这种“躲猫猫游戏”,几乎每天都在中国的某一处上演。有时候,法院还得大年三十去“抓人”。有些人怕在看守所过年,只得拿出平时怎么也拿不出这时候就拿得出的钱来“赎身”。
然而,执行拘留的效果是有限的。法院拘留一次,最长十五日。一般不能多次拘留,否则就可能成了变相有期徒刑或拘役。
更有效的办法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全国人大,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还对此出台了专门的解释。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被追究此罪的并不多。原因之一,可能是取证困难。不少法院移送公安的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案件,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可见,治理教科书式老赖,消灭此“神兽”的生存空间,绝非某个部门某些人的事,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们应将治赖提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和制度构建的层面。
“人若无信,不知其可。”社会无信呢?当一个社会的整体信用度降低到很低甚至为零的程度时,法律的执行成本就会变得极其高昂,甚至可能因此失灵,我们每一个都将成为受害者。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全覆盖社会信用体系,使失信人承担巨大的道德和法律成本。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应立法强制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而不应仅由法院一家推动或牵头。比如,不动产和车辆的登记信息,至今不能与法院的执行网络联网。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查封不动产和车辆仍然只能用传统的方式——由执行法官到财产所在地“手动”查封。
查封现场(图/东方IC)
我们需要建立财产信息公开制度。财产信息不公开,现金交易较普遍,客观为“老赖”转移财产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应当建立财产信息公开制度,让老赖无财可藏。在这一方面,官员亦不能例外,而且应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我们可以规定,超过多少金额的现金交易,必须进行纳税申报,否则以偷税论处。
我们需要改革执行体制,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执行体系。执行工作,问题很多。比如,执行应由法院还是公安负责?执行能否实现全国统一,以解决异地执行难问题?执行的权力是否过大?执行的透明度是否充分?执行人员是否充足?执行监督是否到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却一直难以解决。现实情况是,一个执行法官负责几百件甚至上千件执行案件,高负荷工作,而且难以令人满意。有时,当事人甚至无法与执行法官取得联系。
我们需要重建重信守义的传统道德体系。任何善良、正直的人,都不可能对“教科书式老赖”视若无睹。然而,有些人在谴责不道德行为和制度不公平的同时,却在利用制度的漏洞从事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
我在大学读书时,宿舍的生态圈比较“自然”,人鼠相处无碍。被我们的剩饭剩菜喂得肚子圆鼓鼓的老鼠,经常大摇大摆地从我们面前慢悠悠地走过。“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治鼠患才有可能。如果我们像大学宿舍的学生一样睁一只闭一只眼,教科书式老赖的泛滥就难以遏制。
被誉为“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的武侠小说《英雄志》里有一个叫吕应裳的人物,一生笃信儒学,想生四个孩子,分别用儒家四维“礼义廉耻”命名,结果老婆“不争气”,只生了三,分别叫吕得礼、吕得义、吕得廉,偏偏少了一个“耻”字,加上三兄弟有点混,被戏称为“无耻三兄弟”。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如果人没有了羞耻,还剩什么呢?如果社会没有了羞耻,还剩什么呢?只剩下“无耻三兄弟”的笑话了。
中学语文课文里也有一篇日本小说——《一碗阳春面》。小说讲了一个欠债还钱的感人故事:母亲为了还亡夫生前欠下的巨额债务,节衣缩食,带着两个孩子过着贫穷艰难又有尊严的日子。母子三人每年大年三十到一家面馆点一碗阳春面,三人共吃一碗面。终于,他们经过共同努力,还清了债务,回到面馆,点了三碗阳春面。
母子三人可以选择逃避,但他们没有当教科书式老赖,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然而,在中国如黄淑芬一样的千千万万老赖们呢?如果给你们送上这样一碗阳春面,你们吃得下吗?
教科书式老赖这种奇特的生物,可能像老鼠一样很难灭绝。但是,我们至少不能让他们成为鼠疫一样的灾害。如果我们拿出当年治“非典”的决心和举措,就一定能治好教科书式老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