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软实力叫“锐实力”?经济学人这把黑得有点Low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逐步崛起成为西方主流媒体“又爱又恨”的事儿。许多人认为,这其中有“软实力”的功劳,使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以稳步提升。但有人却“不买账”。譬如《经济学人》在最新的封面文章就不觉得这是“软实力”的体现,偏要另组辞藻,说这是“中国的锐实力(Sharp power)”,称其为一把“能穿透文化壁垒,改变西方价值观的利刃”。
12月16日,《经济学人》撰文,以《锐实力:中国影响力的新模式》为题,臆造一个“悄然左右别国公民言论、遏制西方民众发声”的中国,给“中国威胁论”这贴药强行换汤。
《经济学人》12月16日头条报道,配图中地图再次出现错误
文章从最近很火的“澳大利亚人的抱怨”开始,即“中国通过官方、非官方渠道,渗透澳大利亚政坛、商界、学术界,引得当地人士不满”的谬论。《经济学人》由此展开,称“这种现象”不光光发生在澳大利亚:
今年9月,新西兰华裔议员杨建被指“曾就读中国间谍学校”,还为竞选一事将这段求学经历“从履历上”抹去,“故有中国政府在背后作祟的嫌疑”,尽管当事人已经矢口否认;加拿大情报机构“担心”政府内部有过多“中国因素”,该国政府在2010年时,就向内阁各部长警告,称已经“发现了把柄”;德国情报机构在上周(10日)出面“指控”1万名德国群众,称这些人的社交媒体账号是“中方操控”;美国参议员马克·卢比奥(Marco Rubio),作为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CECC)副主席在上周(12日)出席国会的咨询时,指责美国立法者、商业人士对中国“恶毒学术攻击不闻不问”,并举例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S San Diego)此前办过一场达赖喇嘛的演讲,此后“中国政府就控制了来该校留学的中国学生数”。
这些并未得到证实的指控,被《经济学人》一口咬定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体现”,还故弄玄虚地将其标签化,对此统称**“锐实力”,即“试图渗透、颠覆别国政治、学术、媒体,为中国宣传积极的一面,扭曲、误解至于相反的言论”。**“锐实力”的体现,在于其“锐”字:有穿透性,对目标有塑造性,文章以此列举了中国的两大“罪证”。
首当其冲的又是孔子学院。作为宣传中国文化,加强对外交流的非营利性组织,孔子学院在《经济学人》嘴中成了持剑人(中国)的“利器”。“虽然孔子学院在对外交流、传授汉语方面深受外国人喜爱,但不经留意,中文课的学生们会对中国的‘集权主义’产生留恋之情。”
文章写到,许多国外大学已经用孔子学院的中文课程代替了自己开设的语言科目。究其原因,《经济学人》没有讨论这两种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比,而是直接断言,“这是中国政府砸钱的结果”。
位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孔子学院
另一大“神器”是社交媒体。想必各位读者还记得今年下半年,在澳大利亚各学府闹得沸沸扬扬的4个“争议教参”事件:教授在黑板上用中文强调“不要作弊”;教授用印度地图解释中印边界线;教授称“台湾是独立的国家”;以及在考试中出现“中国官员什么时候才会说正话”(正确答案居然是“当他们醉了和不设防的时候”)等提问。
这几件事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经济学人》似乎不是很理解,还对中国网民的愤慨表示“很惊讶”。文章反而认为,事后导致两位教授道歉,一位教授停职查看的做法很“极端”,称“这是中国渗透学术界的证据”。
文章还提到了另外几个“嫌疑人”。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受中国政府出资,不仅作为影响外国学术的工具,还充当对本国留学生的监视者一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全球14个国家都有波段,“涉嫌操控33个电台,给专递中国正面信息提供了帮助”。此外,“国产电影”、“中国商人”等皆有上榜。
位于伦敦的西班牙塞外提斯学院 图自Instituto Cervantes
《经济学人》还不忘提到澳大利亚学者写的那本《无声入侵》,这本因出版社觉得“会颜面扫地”而根本就没有出版的书,尽然被文章拿来当作“中国渗透论”的例子。
最后,《经济学人》贴出了“澳、菲、韩、日四国近年来对中国的印象分的起伏”。从结果来看,除了韩国,其他三国对中国的积极看法都在增加,但这个转变在《经济学人》眼中却有个“灰暗”的原因,“这是中国政府遏制不利言论的结果”。
图表来自《经济学人》报道
实际上,《经济学人》借孔子学院、“澳大利亚”等问题来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渗透论”,在西方媒体中也不是一次两次。这次又加上了“锐实力”的新说法,难免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
早在2014年12月,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回应过外媒炒作的“孔子学院妨碍美国学术自由”一说,她表示,美国所有孔子学院都是美国大学自愿申请,由中国高校与美国高校合作开办的,所有教学与文化活动全部公开、透明。中方根据美方要求,提供教师、教材等方面的帮助,从未干涉过学术自由。
而对于近日多次刷存在感的澳大利亚部分政客与媒体,中方也已多次出言正声。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本月5日再次强调,“中方一贯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我们也会遵循这一原则同澳大利亚发展双边关系。中方无意干涉澳大利亚内政,也无意通过政治献金影响澳大利亚国内事务。我们再次敦促澳方摒弃偏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中国,看待中澳关系。”
耿爽还表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不仅符合中方利益,也符合澳方利益,希望澳方对此有清醒认识。
或许可以将此前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送给某些澳媒和政府高官的警告也送给这篇文章,这些报道捕风捉影,充满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是典型的歇斯底里和偏执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