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可: 亏本经营、采访被拒也要坚持右翼的《产经新闻》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廖可】
提起日本《产经新闻》,相信许多国人都觉得它的大名“如雷贯耳”。它那右翼的办报特色和立场,早已让“反华反韩急先锋”的“美名”传遍了亚洲。
最近,作为“搞事王”的《产经新闻》又开始“发功”了。
12月13日,《产经新闻》发布了一则新闻,题为“南京事件80周年:中国当局拒绝《产经新闻》对追悼仪式的采访”。
《产经新闻》报道截图,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新闻中写道:“关于13日的追悼仪式,产经新闻按照规定向中国外交部申请了采访事项,但却被拒绝授予现场作为入场证件的记者证。”对此事,《产经新闻》耿耿于怀,不断刊发后续评论报道,声称中国此举是要让外媒“封口”。
然而只要上网一搜就可以发现,不少知名外媒都对南京追悼仪式现场进行了报道,不仅包括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还包括了日本本国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
路透社当天的现场报道截图
看来,这“封口说”的闹剧不言自破了。
然而,虽然《产经新闻》发出这么显而易见的假新闻,许多日本人却十分买账。在推特上一查,许多日本网友直接就分享了该则新闻的相关评论,并附上了“果然是这样”、“中国就会干这种事”之类的评论。
日本网友在推特上支持《产经新闻》:“产经加油!”
当然,也有许多日本网友大喷右翼分子“脑残”的发言,称“《产经新闻》这种报纸还是不要存在的好。”“日本的小报《产经新闻》,到现在还在写那些‘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的发端就是因为《朝日新闻》的报道’这种屎一样的文字,但是产经的记者不知道吗?朝日的新闻使用的素材是全世界历史书都有记载的史实啊。如果连这都没考虑到,还是去检查一下脑浆比较好。”
图为日本网友抨击产经
事实上,这也不是《产经新闻》第一次自称被中国政府“拒绝”了。今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召开记者见面会,《产经新闻》就刊发了一则报道,题目为“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欲出席李克强总理见面会遭拒”,指责中国政府“拒绝”《产经新闻》记者进入会场,并声称政府是“妄图加强对外媒的管控”。
图为“《产经新闻》记者欲出席李克强总理见面会遭拒”的报道
然而事实却是,当天有1000个境内外媒体记者获得许可入场,包括日本本国媒体。那么个中原因究竟为何?我们可以在《产经新闻》自己的报道中一窥端倪。
报道写道:“针对产经记者被拒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6日的记者见面会上解释,对本次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提出采访申请的国内外记者有数千人以上,因为会场不够宽,能够出席记者见面会的记者大约只有1000人,恐怕不能参加的媒体不只有产经一家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接下来的一段描述:“实际在见面会现场仍有空坐席余留。日本媒体中,只有本报未能出席。而对此,许多参加了该见面会的记者也表示不知道具体为什么。”
图为《产经新闻》对华春莹回复的报道
到此为止,个中原因已暗示得很清楚了。而《产经新闻》记者能不能在入场1000人的范围内这件事,恐怕产经心里也是有数的,毕竟肩上扛着的“反华急先锋”又不是装饰品。
其实,《产经新闻》自称“被拒绝入场”的情况不单单发生在中国,就是在自己日本的境内,也时常有类似事件发生,最近的一次就是在今年的10月23日。
当时,《东京新闻》社会部的记者望月衣塑子担任讲师并组织召开宪法学习会,同时告知各个报社驻新泻县的县政记者参与,然而几家报社中唯独《产经新闻》记者未被告知。《产经新闻》记者当日直接前往现场,却依旧遭到拒绝并被驱逐出场。
对此,25日,《产经新闻》新泻支社对望月衣塑子以及宪法学习会提出抗议并要求对方道歉,而组织方以“会场内有许多对《产经新闻》社不满的人在,组织方为推进学习会顺利进行而判断不邀请《产经新闻》记者”为理由,并未道歉。
于是,《产经新闻》再次上演“惯用桥段”,连续几天刊发多篇后续和社评,对望月衣塑子记者进行报道和抨击,其中尤以题为“‘若产经在场很难说话’、‘就像恐怖分子一样’,记者因此被拒绝采访”这篇后续报道最为典型,在报道中《产经新闻》把望月衣塑子拒绝该社采访的理由写了出来,那就是“《产经新闻》与本次演讲会的立场不同”,还爆出望月衣塑子称产经为“恐怖分子”的传闻。
图为“‘若产经在场很难说话’、‘就像恐怖分子一样’,记者因此被拒绝采访”的报道
看来,好像只有《产经新闻》一直在遭遇各种“特别”的事。
要理解个中原因,首先要明白《产经新闻》的立场问题。
每个报纸出名的方式各不相同,《产经新闻》却独树一帜。《产经新闻》与《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并列为五大日本全国性报纸,然而发行量一直在全国6、7位左右徘徊,经营也是连年亏损。它出名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立场和新闻风格。
该报前身是1933年创刊的大阪《日本工业新闻》,后来不停兼并各家报社,于1950年迁往东京变为全国性报纸。但自此后,《产经新闻》负债愈多,最终与1958年接受住友银行及其他财团的支援,立场也自此变为右翼。1967年后,《产经新闻》与富士电视台、日本放送等媒体组成富士产经集团,并归属旗下。由于近年业绩不佳,一直需要集团的资金支持。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产经新闻》的右翼立场与其没钱是密不可分的,它的论调牢牢被日本财团所掌控,而财团又和自民党关系亲密,因此《产经新闻》经常被人们称为“自民党推销员”。只不过,《产经新闻》从不承认自己是右翼报纸。
同时,也是因为没钱,《产经新闻》民粹化倾向较严重。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称《产经新闻》为“小报(タブロイド紙)”。这种“小报”的特点就在于新闻风格是激进、越界的。
这点从《产经新闻》的办报口号也能看出——“不避讳,不一窝蜂,讲重点的报纸”,事实上它也从来都敢说些别的媒体认为不该说的话,比如煽动反中反韩的报道。就在前段时间,《产经新闻》还在头版头条连续多日、大篇幅报道了日本对马海峡和北海道大片土地被韩国人和中国人住满的系列报道,暗示中韩购地者在侵蚀日本领土,煽动反中韩情绪。
《产经新闻》关于对马海峡土地被购买的报道,大意为“对马海峡无论房子还是土地,都已变成韩国的领土了”
自从日本与中韩两国交恶后,《产经新闻》的民粹化愈加严重,以至于喜欢看《产经新闻》的人几乎对其他日本的媒体都没什么好感。
实际上在日本,不同报纸的受众群体,其意见和立场差别非常明显,且此差别有更加扩大的趋势,也就是所谓的社会集团两极化。一位日本友人告诉我,经常看《朝日新闻》或者《每日新闻》的读者觉得经常看《产经新闻》的读者很愚蠢,觉得他们似乎很容易被自民党和右翼洗脑;而经常看《产经新闻》的读者认为那些购买《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人是卖国贼,是“臭左翼(原文‘パヨク’)”,有种水火不容的感觉。
这个事实也可以从一位日本网友在推特上的推文可以看出。他写道:“反对日本引进远距离巡航导弹的有:朝鲜、立宪民主党、希望之党、日本共产党、朝日新闻、中日新闻、少数日本国民;支持日本引进的有:自民党、产经新闻、读卖新闻、多数日本国民。”
而另一位网友更加直接,他写道:“看了《产经新闻》以外的报纸或电视台,就会变得讨厌日本,就会变成赤军(恐怖分子),就会喜欢‘特定亚洲’(原文“特定アジア”,代指被右翼认为反日色彩强烈的中韩朝三国),就会想对韩国谢罪,就会变成傻瓜。”
我的日本友人说,《产经新闻》总是说些人们爱看的新闻,而不是像《朝日新闻》那样似乎总是站在高处指导大家,所以比起《朝日新闻》,许多不太愿意思考的人很容易被《产经新闻》吸引,转而批判起《朝日新闻》。
然而,有时候孰高孰低,看一看办报理念因何而起就知道了。《产经新闻》理念立场根本起源——没钱。而被右翼势力骂称“中国新华社东京分社”的《朝日新闻》,其办报理念源自于对二战的反省。
侵华战争爆发以来至二战结束,《朝日新闻》是日本军部鼓吹战争的宣传阵地,在二战后该报理念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945年联发两则社论,自责作为报纸未能阻止战争,有失报道真相、教化理性的责任,决定“和国民一起赋予报纸新的使命”,号召反省战争。
上世纪80年代中日建交后致力于对慰安妇的报道持续至今,虽然期间因为对慰安妇的某则报道因启用的被采访者不当,导致报道真实性被广泛质疑,以至于遭到了右翼势力的强烈谴责,但《朝日新闻》仍然坚持“战争使得慰安妇失去了人权,导致了她们悲惨的命运”的论调,不断提醒日本人牢记战争。
正是因为老是说一些日本人并不喜欢听的事,《朝日新闻》似乎近年来不太被日本人买账了,但比起“独树一帜”但仍然经营惨淡的《产经新闻》,还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