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最新剧情:女装大佬司马懿三气诸葛亮
【文/观察者网 肖晟仕】《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相信不少朋友都在追,豆瓣评分上甚至超过了《军师联盟》,达到了8.6分的好成绩,可以说是口碑人气双丰收。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不过,这部剧最近更新的剧集中,为了捧司马懿这一主角形象,剧情上颠覆了许多历史事实和人们的固有印象,来了一出“司马懿三气诸葛亮”,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愤怒。
“一气诸葛亮之子午谷奇谋”
先来科普一下子午谷奇谋始末:
这是魏延提出的一条策略,由他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认为此计凶险而不智,所以不予采用。
此策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1、有没有人这么干过,下场如何?2、站在上帝视角,此计可行吗?
从第一个角度分析,历史总是有其相似性,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7月,闯王高迎祥率领全部主力进入子午谷,企图偷渡这里,然后奇袭西安占领陕西。但他首先忽略了子午谷的天气与险峻的道路:由于道路狭窄,天降大雨,高迎祥的几万大军走了好几天,才走了一半路程,人困马乏,物资损失严重。当他艰苦行军终于到达子午谷黑水峪的时候,却发现早已有两万明军埋伏在此。结果高迎祥被俘,闯王也就成了李自成。
从第二个角度分析,首先“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这一策略就不太现实,高迎祥已经用生命证明了这一点。其次是魏军不仅要完全不知道此次军事行动,在魏延军抵达长安时,魏军驻守长安的夏侯楙要被魏延“一举拿下”。最后,关中平原八百里无险可守,魏延就算打下长安,也很有可能会面对魏国不断的援军。
所以所谓的“子午谷奇谋”,可行性不高,且与诸葛亮原本的战略不同:诸葛亮北伐中原的第一步从来都是占据陇右,切断凉州与关中的联系。诸葛亮不采纳激进的子午谷奇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做法,没有不妥之处。
而在这部剧里,编剧借司马懿之口直接肯定了“子午谷奇谋”,认为诸葛亮不用此计是失策,此乃“一气诸葛亮”。
“二气诸葛亮之上方谷大雨”
上方谷之战,大家都知道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诸葛亮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逃脱。
《虎啸龙吟》是怎么演绎这场戏的?
先是司马懿深陷火场,面对绝境。
而后天降大雨,射他的箭也被随身携带的宠物龟挡住了。
对,你没看错,司马懿随身携带的宠物龟挡住了箭,由于死里逃生过于兴奋,还在雨中冲朝诸葛亮吐舌头,作“略略略”状。
诸葛亮当时表情如下,此乃“二气诸葛亮”。
“三气诸葛亮之女装大佬吟出师表”
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的事儿,《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的的:“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简单概括一下史实: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激怒他想逼他出战,司马懿很生气,上表请战,但被辛毗劝住了。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只是演给大家看,以展示自己的武勇。
那么《虎啸龙吟》是如何“改编”这段历史的呢?
诸葛亮送司马懿女装,逼他迎战,结果两军对垒,司马懿大大方方穿上了女装。
诸葛亮见司马懿如此从容,有些难以接受,说了一句:“彼,深知我也。”
司马懿开始吟诵《出师表》,以此来反气诸葛亮。
然后诸葛亮被气晕了,甚至吐血,此乃“三气诸葛亮”。司马懿从而完成反杀……
诗圣杜甫曾有千古名篇赞《出师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南宋文人安子顺曾这样评价《出师表》:“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而让“司马懿穿上女装吟出师表,将诸葛亮气晕吐血”这样的剧情安排,已经超过了我想象力的下限。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剧中,诸葛亮在死前“悔过”,说自己五次兴兵,劳民伤财,百姓面有菜色。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劝姜维,司马懿他在一日,你便不可北伐。
诸葛亮5次北伐是真,但历史上蜀国百姓“面有菜色”跟诸葛亮毫无关系。蜀民面有菜色有原文,但你要看看是在什么时候。《资治通鉴》记载:“吴主问汉政得失,对曰:‘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当时是蜀汉景耀年间,也就是公元258年-263年7月。诸葛亮什么时候死的?公元234年。这其中差了整整二三十年!
而“司马懿他在一日,你便不可北伐”,这更是扯淡。从公元238年到262年,姜维历史上北伐整整11次,而司马懿之死是在251年……
虚构的东西是真是假,观众一查便知,倒也不至于深入人心,然而半真半假、断章取义乃至移花接木的手法,一般人难以辨别,长此以往或许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固有印象”了。
该剧的编剧常江曾这样评价《军事联盟》的虚构度:“《军师联盟》完整的故事按四阶段划分,曹操曹丕阶段司马懿的记载较少,需要补充和演绎的多些;曹睿和曹芳阶段,大的事件都可以取材历史了,但是为了好看,还是采用了虚构却又被观众广为喜爱的空城计、上方谷等故事,也是有实有虚。一定要开的话,上下部综合起来,六实四虚吧。”
那么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能力差距有多大呢?陈寿写《三国志》这样评价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而他用他相对的短处“奇谋”与“应变将略”五次北伐,陈寿是这样评价的:“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敌人都是人杰(司马懿),人多势众,而且占了防守方的优势,再加上诸葛亮用的是他不太擅长的“奇谋”与“应变将略”,所以也只是压着魏国打,“未能有克**”。**
历史上对司马懿和诸葛亮优劣的评价也不胜枚举。
裴注三国志: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唐太宗李世民:
宣王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
简单而言,这两段话可以理解成,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诸葛亮带领中国队疯狂进攻,巴西队主教练司马懿只敢防守。
在整部电视剧全部完结之前,几实几虚尚不好评价,但为了突出司马懿的主角形象,如此颠倒黑白,抹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诸葛武侯,《虎啸龙吟》的编剧的确得好好反思一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