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会师:央妈没动而美元先动,人民币能在6.60下方稳住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韩会师】
人民币对美元升穿6.60可能算得上近期外汇市场的焦点事件之一。
9月下旬以来,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多次突破6.60整数点位,但持续时间都较短,总体上人民币在6.60上方波动。
近1个月人民币汇率走势
此次人民币升穿6.60之后能否稳住广受关注。
判断人民币能否在6.60下方稳住,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人民币为何从12月20日开始快速拉升并在21日最低探至6.55附近。
一般而言,造成这种快速攀升的原因不外乎三个:
一是出现较大规模的客盘结汇,导致短时间内银行结售汇顺差规模急剧上升;
二是多数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信心增强,市场短期内出现较为一致的美元抛盘;
三是央行入市主动拉升人民币。
笔者认为,原因三的可能性最低,因为根本没必要。
央行直接入市调控汇率点位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国际收支安全与市场交易的平稳运行。
而9月以来,人民币基本维持横盘震荡,结售汇总体较为平衡,外汇储备下滑势头也已被扭转,此时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在6.65还是在6.55对于央行来说没有本质区别。
因为各种宏观监测指标显示,我国目前不存在国际收支安全与市场交易遭受重大冲击的迹象,此时去主动拉升人民币可谓出师无名。
原因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年底临近,企业包括奖金在内的各种支出需求增加,短期内出现集中结汇导致结售汇顺差突然增大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仅仅是原因一,似乎理由也不是很充分。因为即使企业短期内出现了较多的结售汇顺差,但如果银行自营盘将这些美元承接下来,也不会导致银行间市场出现集中的美元抛盘,也就不会出现人民币的快速拉升。
此外,经与多位市场一线交易人员沟通,在20和21日,似乎大家都没有看到集中的大规模企业结汇,客盘结售汇可能总体是顺差,但是没有看到爆发性的顺差激增。
所以,对于20和21日人民币快速从6.60上方升至6.55附近的合理解释似乎应该是:
市场在客盘结售汇出现顺差(很可能规模不大)的同时,以银行自营盘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持有美元的意愿下降,导致银行间市场连续出现美元抛压;
在人民币升穿6.60整数点位之后,市场情绪受到进一步刺激,机构投资者持有美元的意愿进一步下降,市场流动性同时下降,此时即使是少量的美元抛盘也可以导致人民币较大的升值幅度。
为什么机构投资者持有美元的意愿下降?
笔者认为,这可能主要是由于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特朗普税改法案和美联储12月加息都未能有效提振美元指数,导致机构投资者对美元后市的上升空间出现较大疑虑情绪。
此外,前期也可能存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押注美元将因税改和加息走强,他们在希望落空后反向平仓,这也会增大美元抛盘压力。
总体来看,人民币近期快速击穿6.60的主要动力可能来自市场对美元失望情绪的积累,境内银行客盘结售汇的小幅度顺差和前期押注人民币将因特朗普税改和美联储加息而贬值的投机者平仓助推了这种情绪在短期内的发酵。
但现在我们还很难得出人民币将在6.60下方稳住,并进一步升值的结论,这从21日人民币触及6.5538之后迅速回调可以看出端倪。
人民币20日从6.60上方升至6.5798花了一个交易日的时间,但21日开盘后升至6.5538只用了不到10分钟。
此后人民币展开回调,直到下午4:30收盘报6.5858,中间并没有经历明显的调整就回撤了320个基点。
22日,市场陷入横盘整理,基本在6.5650-6.5850区间震荡。
这种快速升值再回调的波动形态,特别是21日闪电升值后马上大幅回调的表现,往往意味着升值过程中成交量很低,同时在价格触顶后,市场预期发生扭转。
换句话说,在人民币升至6.55附近之后,企业购汇意愿和机构投资者做多美元的意愿迅速增强。
但6.60这一整数点位仍是市场重要的心理关口,在国际市场美元不甚坚挺的背景下,市场总体上虽然认为人民币到6.55附近之后有“超升”嫌疑。
但对于人民币维持稳中走强的大势可能还是有些想象空间,这可能是人民币未能在21和22日的回调中再次跌穿6.60,而是基本稳定在6.5850以下的原因。
总结一下,人民币近期快速升穿6.60可能主要源自国际市场美元的不争气,而非境内结售汇市场的高额顺差,是短期市场情绪调整在价格上的外在表现,虽然这有助于人民币后市维持基本强势,但若没有结售汇市场内持续顺差的支撑,在国际市场美元波动带动下,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回到6.60上方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