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CGTN融合内容生产和融媒体技术,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郭可
【文/郭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
自2016年底开播以来,短短一年时间,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就在国际传播领域就展现出不俗的成绩。
总部位于南非的新世界财富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国际新闻媒体调查报告》显示:CGTN力压BBC、CNN等,被评为最中立的国际新闻媒体。
脸谱(Facebook)等公司推出的2017年品牌排行榜中,CGTN已成为全球50大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之一。截止2017年12月26日,CGTN在脸谱的粉丝数达5469万,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脸谱平台粉丝量全球第一的新闻媒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项评选活动都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前者体现的CGTN的新闻专业水平,后者则是依托新闻业务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开播仅仅一年的CGTN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原因,值得学界和业界共同研究和探求。
CGTN已经从过去的24小时英文频道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之一。从理念上来看,自开播以来,CGTN一直坚持“移动优先、融合传播”的理念,开播之初,其主播、节目呈现方式,甚至于演播室的色调,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背后,不仅是其依托央视的雄厚技术、前沿的融媒体传播技术、理念,更有其新闻内容的专业性。
CGTN演播室
就规模而言,CGTN拥有六个电视频道、一个视频发稿通讯社和新媒体机构,从这个维度看,CGTN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电视台,已经成功整合成为一个结合通讯社功能和多层面播出渠道的多语种、多平台的融媒体传播机构。资料显示,截止2017年12月,经过一年的努力,CGTN实现6个电视频道共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整频道或者部分节目落地,整频道用户超过3.87亿户;CGTN英语主账号总粉丝数约7000万;各语种账号的粉丝总和超8800万。
CGTN已经从初始的英文频道脱胎换骨,通过融合新媒体的理念,将内容生产与信息技术有机融,以“多形式采集、同平台共享、多终端分发”的创新运行思路,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公开消息表明,今年10月10日,CGTN融媒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融媒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大化,不仅可实时共享中央电视台所有电视和新媒体新闻资源,还汇聚了全球25000多家网络媒体和70家权威媒体机构的资讯。
CGTN融媒中心
融媒中心在内部工作机制作了大胆的创新性探索,有机融合内容生产与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符合受众需求,优化播出效果。把内容生产的编辑和记者与信息技术开发人员放入一个工作区域,这样做法,使得编辑记者们随时能根据内容生产来确定最优的技术发布方式,身边的技术开发人员可以随时参与讨论,并提出最佳技术实现的路径和方案。当然,技术开发人员也可以从技术层面提出内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注意事项。
CGTN融媒指挥台Superdesk
对技术运用的另一个案例是,CGTN 新闻移动客户端顺应从移动优先转为AI 优先的时代潮流,提供多语言机器智能翻译功能,集成了人工智能翻译功能,对客户端内的新闻内容提供英、西、法、阿、俄五种语言的翻译,为不同语种的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这也扩大了CGTN的受众面积。
这样的创新工作机制的设立使得CGTN完全能够做到以“内容生产为导向”、“技术实现实时化”的战略目标。短期来讲,可以使编辑记者与技术开发人员不再是“两张皮”之间的合作,使两者能真正有机融合起来,发挥跨学科和跨平台的优势;长远来讲,在这个过程中,CGTN也培养出既熟悉内容生产流程又懂得技术开发的融合型媒体人才的。
CGTN 融媒采集域
CGTN技术的创新给其内容的创新插上了翅膀。笔者使用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分析系统对CGTN一年来的国际媒体反馈进行分析,发现CGTN播出的内容2017年提及最多关键词是“联合国”(中性词)。快速的反应、客观中立的报道成为吸引受众的为CGTN在脸书平台上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受众。
CGTN这种内容和技术融合的创新工作模式符合当今大数据时代的融合国际传播特征,无缝实现“信息入口移动化、新闻产品视频化、机构媒体平台化”,有利于其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语和俄语五大语区根据当地文化环境,生产符合当地语区受众的本土化特性的内容,同时以客观公正的“中国视角”来展示,不断扩大CGTN在全球媒体市场的占有份额,成为我国国际传播一张亮丽的名片。
相信不远的将来,这种内容和技术融合的创新工作模式,将转化为CGTN新一轮国际传播的优势,在与西方媒体争夺话语权过程中“弯道超车”,实现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