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四代战斗机要轻还是重?其实关键是新-胡晓明
最近,中巴联合研发新型隐身战斗机的消息再一次引爆了网络上对后歼-20时代我军新型隐身作战飞机需求的论战,笔者试图以此文为饵,就新型隐身战斗机这一命题进行适当的讨论,供同好参考,通过交流,相互弥补不足,共同增进对后歼-20时代新型隐身战斗机的装备需求及发展前景的认知,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当中国空军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隐身战斗机并对其进行了贴近实战背景的广泛测试之后,对伴随着信息化革命时代以隐身作战飞机广泛应用为代表的全新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的感悟,有了更加清晰而客观的认知。
从欧洲引以为傲的EF-2000和阵风战斗机在F-22和F-35面前悬殊的实机模拟空战交换比,到网传歼-16多用途战斗机在目视距离上才能发现鹘鹰隐身验证机的“谣言”,无论实情如何,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三代机进行改进、改型来提高对抗四代机作战效能的妄想,在无情的现实中有多么的苍白与无力。于是乎,研制、发展新型隐身战斗机来取代既定的四代机与三代半搭配组合中三代半角色的需求日嚣尘上,并被一些军迷冠以中四或轻四的名头,进而引发了持续、激烈的探讨与交锋。
不得不说的鹘鹰
一旦提到中四,不免令人联想到FC-31鹘鹰外贸隐身战斗机,从诞生之处,就被一些军迷戏称为隐身米格-29,常规气动布局,相对轻、小的机体,有限的弹舱空间和动力不足的双发中推构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装备价值和发展潜力。几年过去了,伴随着军迷们揪着鹘鹰各种缺陷和不足之处的抨击声,鹘鹰从1.0版本进化到了2.0版本,气动外形、机体结构小改的同时,弹舱也不再是摆设。对照土耳其的TFX隐身战斗机、韩国的KFX隐身战斗机和日本的F-3隐身战斗机概念,看似丑小鸭的鹘鹰,反而成长为世界军贸市场上最现实也最靠谱的隐身战斗机方案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三代半飞机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其造价越来越接近四代机
对于鹘鹰,笔者一直认为这就是个针对外贸市场需求,给沈飞练手,积累隐身战斗机研发设计经验的项目。沈飞不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选择跟进,就有可能像美国的波音和欧盟那样在新一代战斗机研发领域被洛马甩开,而洛马一家独大的后果是什么,大家看看F-35这几年都出了哪些幺蛾子就可见一斑了。不是说鹘鹰这个外贸产品有多大的价值,也没人觉得现在这个状态的鹘鹰2.0版本能够满足我军的需求,而是在当今这个世界,连沈飞都知道要紧跟时代的脉搏,要搞真正的隐身战斗机的时候,还执拗在三代半能够给四代机打下手、甚至能够同正经的四代机进行有效对抗的妄想中意淫的做法,逐渐显得因循守旧、不合时宜。
用三代机,哪怕是“三代半”,去对抗四代机,实在是妄想
三代半尚能饭否?
时至今日,在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隐身技术的作战体系下,中国与主要假想敌之间的武装冲突,极有可能是彼此间以响应迅速、攻势猛烈的对攻行动为手段,通过对作战体系效能发挥的关键节点集中力量进行快速、精确打击,相互撕裂、肢解、瘫痪彼此的作战体系,弱势的一方在不断的消耗中将逐渐陷入作战力量混乱和作战行动脱节的深渊,整体作战能力不断被削弱,最终作战体系被破击,战争潜力遭到抑制,从而走向失败。信息化战争阶段,从以往的兵力集中,转而强调信息力与火力的集中,围绕信息进行争夺与较量,实现对信息的及时获取、有效控制和高效利用,综合运用作战体系下的各种打击力量,尤其是通过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电子对抗武器、网络战武器和远程投送装备的广泛运用,在全纵深、全频谱围绕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和有较大威胁的武器装备系统实施有效的联合打击。
现代隐身战斗机作为这一趋势的结晶产物,即使是鹘鹰这种以外贸需求为导向的低端隐身战斗机,在作战行动中利用隐身的优势抑制敌方对己感知能力,通过至少与三代半持平的电子欺骗、电子压制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也能在实战中轻松虐杀三代半,并且与敌方隐身战斗机和防空网进行对抗,在夺取制空权的同时对地面与海上目标进行强势打击,进而粉碎敌方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能力,摧垮敌方的战争潜力。需要强调的是,笔者不是认为鹘鹰有多么优秀,而是觉得在新的时代不能以衡量旧式战争的陈旧观念来套用2020年代的信息化战争,不能想当然的臆测在未来可能的诸强对决中,中国和我们的敌人都会像两伊战争中的伊朗和伊拉克那样沉醉于游牧民族间较低对抗水平的装备SHOW。
美军F-15\16战斗机空战常见分解动作,可见F-15的攻击动作要简单得多,因为射程、探测能力、飞行速度……各方面都占优势,没有必要进入“狗斗”
如果四代机对三代机作战,动作无疑会更加简单直接,效果却更好,图为超视距空战中,改变雷达反射截面积对结果的影响,可见当己方战机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于0.1m²时,几乎是不可能输给雷达反射截面积2m²的对手的,0.1平米左右正是F-35的RCS值范围
诚然,三代机在吸收四代机的成功经验与技术转移之后,通过改进、改型可以得到相当大的能力提升,作战效能明显改善,但与以F-22和F-35为代表的隐身战斗机相比,实用价值并不显著,四代机利用系统和体系上的双重优势,不会给三代半多少挣扎的机会,充其量不过是作为全新作战体系下维持编制规模与从事辅助性任务的力量补充而已。而所谓的“代差”,则是难以回避的关键问题。
成本因素
四代机的成本是军迷讨论时经常提及的,但一些军迷往往把采购成本与成本这个过于宽泛的概念等同,其实除了采购费用,还至少应当包含武器装备进行部署、人员编制与培训、装备日常使用、维护保障等环节的支出。
一方面,以歼-10C、歼-16和F/A-18E/F Block2为代表的典型三代半战斗机,在改进、改型过程中充分借鉴和吸收了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主动相控阵雷达、玻璃航电、先进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红外成像空空导弹、防区外投送精确制导武器等逐渐成为标配,尤其是融合了电子情报、电子欺骗、电子压制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三代半在采购价格上,并不比F-35这样的“低端”隐身战斗机便宜多少。
F-35战斗机项目虽然问题多多,但值得解放军借鉴的角度却不少,例如先进的自主式保障概念
这种设计概念即使在F-22和歼-20上也还没有得到实际运用
另一方面,隐身战斗机虽然采购价格相对昂贵,但在日常使用和保障上,由于在装备研制阶段就更加注重后勤保障系统的同步建设,在全寿命周期内,综合成本也没比三代半贵到哪儿去,而隐身战斗机出色的突防和战场生存性带来的额外收益,则与三代半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下面,笔者就以执行作战任务的效费比举例探讨一下隐身战斗机与三代半战斗机之间的作战效能差异,简单言之,在对某个地面目标进行打击的攻势任务中,我们选择隐身战斗机和三代半战斗机携带同样的精确制导弹药对目标进行突击。
如果采用三代半战斗机执行该任务,虽然能够通过电子欺骗和电子压制等电子战手段来掩护自己的突防,却并不能有效抑制具备较强电子战水平的敌方作战体系的感知能力与反制能力,突防和生存性较差,为确保同样的打击的效果,必然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员,出动更大规模的数量与波次,在空中预警指挥机、电子战飞机的指挥、协调和掩护下,占据旷阔的空域协同作战,忍受一定的可能的作战损失才能完成。
而隐身战斗机在运用方式上,是与三代半完全不同的,可以利用隐身、态势感知和电子战的多重优势抑制敌方作战体系的感知能力,相对自由的选择在有利于己方发挥优势特性的条件下穿透敌方作战体系,从而拥有较强的突防和生存性,通过较少的出动数量与波次,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效打击。两者消费比之间的PK结果,不言自明。
对于F-35,了解的越深入就会觉得这个项目值得借鉴的美好想法越多,问题只是如何避免这些想法的带来的利益被研制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吞噬
F-35战斗机故障预测系统与健康管理体系预测对象,这些内容,军迷很少谈及,但对于部队和研究机构来说,极具革命性意义
F-35自主保障系统
F-35采用了这么多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可靠性的新概念,新设计,但结果却……这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苦恼了……但这不妨碍后来人学习
中四还是轻四?
军迷们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先入为主套之以三代机时代典型的中型战斗机米格-29和F/A-18的“经验”来审视所谓的中四,或者以沈飞正在开发的鹘鹰外贸隐身战斗机甚至美国的F-35为基准而一厢情愿的联想。有些军迷觉得就是在意图鼓吹鹘鹰转正,动不动就是鹘鹰、F-35如何云云,对此,我想反问的是,都是重型隐身战斗机,歼-20和F-22一样吗?我军未来发展的新型隐身战斗机和鹘鹰会一样么?而这款新型隐身战斗机又会和F-35一样吗?不能刻舟求剑般,人为地以鹘鹰或F-35为基准竖起一道篱笆,强行限定某个武器装备必定会如何如何,把思维与逻辑禁锢在对鹘鹰和F-35缺点与不足的无尽鞭挞中难以自拔。每个国家的防务需求、军队的作战思想和战术战法都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国情、军情,以及面对的假想敌的不同,都是有适当的取舍与平衡的,不能以外军对适合该国作战体系的某个特定武器装备的具体指标来强行约束其他国家的类似装备也必须符合某项特定指标。
众所周知,F-22战斗机拥有无比强大的隐身、态势感知和机动性,虽然作战半径较短,但在冷战期间与苏联空军争夺西欧制空权的大背景下并不是什么问题,而冷战结束后,在压制中国崛起的新需求下,作战半径短的缺陷却尽显无遗,F-22在未来试图与中国海空军航空兵争夺东海制空权的战斗中,不得不将空中预警指挥机、电子战飞机和空中加油机等保障力量前推到歼-20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以内。这种尴尬,美国空军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清楚的。接着说F-35,号称要与F-22高低搭配、轻重搭配,吸取了F-22为空战而优化的狭小内置弹舱在挂载空对面武器时限制颇多和作战半径较短的教训,固然为取代F-16、F/A-18C/D、AV-8B、A-10等一大票作战飞机而过于贪大求全、麻烦不断,但美国人硬是靠着自己在航空领域的硬实力把它啃下来了,只看到F-35有诸多的缺陷和不足,而无视F-35在理念和工程等领域的成功经验,F-35在信息化水平、隐身设计、飞机结构、一体化航空电子系统、态势感知、电子对抗、综合保障等要素上,真的比F-22差么?
三代机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示意图
三代机对地面目标空袭队形示意图
美军突击大型目标队形示意图
隐身让四代机可以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杀手”,一架飞机解决问题,这里面节约的成本可就大了
那么适合美军作战体系需求的F-22和F-35,能满足中国空军的需求么?答案是否定的,我军需要的显然是更符合我国防务需求和作战体系的新型战机。随着歼-20的不断成熟,我们看到的是一款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超音速机动性更接近F-22,但在飞机结构、信息化水平、一体化航空电子系统、态势感知、电子对抗、综合保障等要素上又借鉴了F-35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具备歼攻一体综合作战能力的重型远程全能隐身战斗机。
笔者认为,从进入隐身战斗机时代后作为新一代战斗机标杆的隐身能力、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电子战等几个特征而言,我们所探讨的这款与歼-20搭配的新型隐身战斗机,必须具备一定的隐身特征,必须有能挂载常用空对空、空对面武器的一定尺寸的内置弹舱以满足歼攻一体的任务需求,具备较为完善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对电子战能力有着一定的硬性需求,拥有较远的作战半径,且不说是否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与超机动性,这款新型隐身战斗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个轻、小的飞机。不论是中型机还是轻型机,都只是相对于歼-20这样的重型机而言,类似当初美国人研发F-35的套路,只是相对于F-22轻巧而已,实际上是个类似F-15E的重型机,而文中我们提及的这款新型隐身战斗机到底是轻、中还是重,这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就如同我军正在试装的某型轻型坦克一样,虽然名义上是轻型坦克,但全状态时高达33吨左右的战斗全重,甚至与59式中型坦克相去不远,真的轻么?而这个轻,只是相对于战斗全重接近60吨的99A主战坦克而言罢了。
而文中这个所谓的中四,大家还不如理解成中等技术难度隐身战斗机项目,反而可能更贴切些。
装备需求与前景
我军现役二代改进型和三代战斗机受研制年代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机体寿命偏低,且通过升级改装提高作战效能并延长寿命周期的意义不大,已开始逐步进入淘汰期,目前是以苏-35SK、歼-10B/C和歼-16进行替换,虽能满足近期周边主要威胁方向上的对抗需要,但庞大的换装需求与相对有限的生产能力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无论军迷们如何兴奋的畅谈阵风、台风战斗机和EA-18G电子战飞机在同F-22、F-35的近距格斗空战中扭转乾坤,双方巨大的交换比却让有识之士越发的清醒,随着以F-35为代表的隐身战斗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扩散,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趋势是无法回避的,三代半在我军装备体制中的地位和在实战中的价值,必然迅速走向没落。
随着我军加速迈向联合作战的力量体系,空地密切协同进行快速响应、精确打击的任务需求凸显,我军也的确需要一款相对于歼-20而言综合成本相对较低,态势感知能力及格,维护性更好,保障要求更低,出动率更高,具备基本的突防和战场生存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的战损率,在繁琐纷杂的实战化任务中解放歼-20手脚的新型隐身战斗机。并不是说要威胁歼-20的地位,而是在四代加三代半组合的现有装备体制下为应对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的新变化,压缩三代半原定换装规模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及时替换数量庞大的二代、三代和三代半战斗机,与歼-20一道,为更好地满足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既定目标,加速向全新作战力量架构迈进的新机型。至于隐身舰载战斗机,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涉及篇幅,以后再谈。
有了东风-21D,并不需要歼-20和新四代机携带能够打航母的大型武器
像JSM这样的小型导弹足以满足隐身战斗机对海攻击的大部分需求
美军也没让F-35挂LRASM,这个任务是交给战略轰炸机的
由于隐身技术的扩散,世界主要强国之间越发倾向于通过快速响应、精确打击的体系破击战以攻代守;伊斯兰国覆灭的同时,极端宗教主义的主要力量从叙利亚战略转移,转进到欧盟、东南亚、中亚等区域,对我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成了现实的安全威胁;周边地区强国在边境地区对我国进行讹诈的行径愈演愈烈,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我军在作战方向上也有了新的调整与加强,对新型作战飞机在高原环境下起降性能、可维护性、保障能力与出动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歼-20为满足对抗F-22的需求而采取了较为完善的综合隐身措施,目前看来,在大多数作战任务模式下略显过剩,通过合理的气动布局、结构设计,即使在隐身涂料等手段的应用上适当简化,依然可以拥有强大的隐身能力。如同F-35在模拟空战中大比分压制三代半的台风、阵风战斗机一样,假使采用新材料、优化结构的鹘鹰验证机在目视距离上才能被歼-16发现的传言为真,那么新型隐身战斗机借鉴F-35和鹘鹰验证机的成功经验,在隐身手段上适当简化,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在性能与成本、维护、保障之间达成更加合理的平衡并非妄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在主动控制技术上的越发成熟,即使安装推力矢量喷口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制进度不如人意,新型隐身战斗机依然可以拥有不亚于三代半的机动性,只是或许会比高档的歼-20稍差而已,在面对假想敌国家装备的F-35和三代半时也够用了。
对于内置弹舱,笔者认为应该比鹘鹰2.0版本稍大,如果能接近甚至达到歼-20的水平则更好。近年来,美军以GBU-39小直径弹药(SDB)为代表的新一代精确制导弹药开启了时代的先河,以110公斤级的箬小身躯却拥有着媲美900公斤级BLU-109的毁伤效能,随着我国在精确制导弹药小型化、火炸药、推进剂等领域的飞速进步,歼-20和新型隐身战斗机使用内置弹舱挂载小型精确制导弹药也可以像美军的SDB那样较好的适应大多数作战任务的需求。至于一些军迷畅想的通过歼-20甚至新型隐身战斗机弹舱内挂载类似JSM和LRASM的隐身反舰导弹来执行反航母作战的情景,笔者窃以为在机载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实用化和小型化取得目标性进展之前,还是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发展中的远程打击飞机更为恰当,当然,能实现更好,也不要过分苛求。贪大求全,很容易步歼-9和F-35的覆辙而一路荆棘。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我国军用飞机研发体系中除了极个别的民营企业外,大多数都是中航工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与机构,竞争与分工协作并存,并非某些军迷想象中的那样壁垒分明。在我国武器装备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发展愈发成熟的大趋势下,并不存在某项技术只能被刻意局限应用于某一特定型号武器装备的可能,更不会像某些军迷臆测的那样“重复建设”造成过度铺张浪费。自歼-20诞生以来,随着我军对隐身作战飞机作战运用的认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翻新的理念和技术在改进歼-20、探索所谓六代机概念、研制新型隐身战斗机和远程打击飞机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相互促进,加速推动我军新型作战体系的不断进化。
四代机对预警机这类关键节点目标的攻击,可能是比单纯击落战斗机更重要的任务
对于隐身飞机而言,空中突防的概念和非隐身完全不同
最后,对于军迷们的关注点,笔者认为观察的视角还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军情,着眼于我军在拥有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之后,在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上,在组织编制与装备体制上,在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建设上的新方向为准绳,从我军主要作战方向与假想敌作战体系上,参考世界航空科技前沿的总体趋势和我国的现有水平与发展潜力,以动态和发展的观点,理性探讨未来新型隐身战斗机的装备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