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叙利亚危机走到关键节点 仍存诸多变数
作者:李昊
到本月为止,残酷的叙利亚内战已整整持续了六年,造成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国际政治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国际政治力量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政治分歧与相互对立的单边行动,这是叙利亚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症结所在。而在近期,叙利亚问题的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剧烈调整,叙利亚内部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曙光开始显现。但同时,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尚不稳定,各方政治合作的基础依然脆弱,国际社会解决叙利亚问题的诚意与智慧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事实上,已持续6年之久的叙利亚危机又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上,相关各方的抉择将在根本上决定叙利亚问题的未来。
当前,国际局势开始有利于解决叙利亚问题。叙利亚战争的性质经历了“颜色革命”、全面内战直至代理人战争的演变过程,叙利亚局势始终深陷国际政治博弈的漩涡。但从2016年开始,联合国以及美、欧、俄、土等相关各方相继调整叙利亚政策,2016年底,土、俄合作主导叙利亚局势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5年12月的联合国安理会《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奠定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基础。根据决议,各方应在18个月内、即2017年7月前完成签署和平协议、起草新宪法、组成新政府等政治进程。2016年下半年,叙利亚内战快速升温,俄叙联军、反对派武装、库尔德武装、土耳其与自由派联军在多个战场展开大规模攻防,实际是为在即将开始的政治进程中抢占有利地位。
在此期间,土耳其脱离对美战略依赖,开始独立参与地区战略重构。长期追随美欧的叙利亚政策曾使土耳其陷入被动,陷入与俄罗斯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对抗。但在未遂军事政变前后,土耳其政府开始承认俄罗斯取代美国主导叙利亚局势的现实,土俄也从对抗走向合作,并最终促成阿勒颇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新的全面停火协议。自此,美欧主导叙利亚局势时期各国势力逐鹿叙利亚的混乱局面结束,土俄两国合作主导叙利亚局势的格局逐渐清晰。
另外,叙利亚战场局势也暂时呈现稳定局面。阿勒颇战事结束后,叙利亚战局开始回归安理会《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确立的轨道。2016年12月30日之后,除“伊斯兰国”之外的各派武装首次出现全面停火局面,目前各大战场均是针对“伊斯兰国”武装。土俄直接参战也增强了对叙利亚各武装力量的掌控能力,有利于避免各派再起冲突。比如俄叙联军合围阿勒颇的行动与土自联军幼发拉底之盾行动毗邻展开,不仅未出现擦枪走火,还在战役层面协同行动。更为重要的是,相关各方均表明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姿态,均对停火做出了响应,这使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有望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和平对话。
尽管出现上述调整,但叙利亚地缘政治格局仍存在诸多变数,相关各方政治合作也较脆弱。首先,美、欧的叙利亚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打击“伊斯兰国”局面出现后,美、欧出于自身安全利益考虑,将会重新加大介入叙利亚问题的力度,竭力掌控打击行动的部署与节奏。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旦对伊朗核协议问题采取激进政策,势必造成叙利亚内战再起。
其次,土、俄政治合作面临新的挑战。土耳其之所以与俄罗斯合作扭转叙利亚形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配合国内总统制改革和稳定国内政治局势的需要。因此,土耳其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以及俄罗斯逐步撤出叙利亚战场,将使土、俄政治合作面临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另外,叙利亚各方停火协议也有一定脆弱性。阿勒颇战事结束后,叙利亚反对派与政府军开始围绕伊德利卜省紧张对峙。同时,幼发拉底河以西的“伊斯兰国”控制区正面临土耳其军队正面强攻、库尔德武装后部包抄、俄叙联军侧翼窥伺的处境,该地区的“伊斯兰国”武装崩溃后,三方很可能在抢占地盘过程中爆发新的冲突。
再者,相关各方能否就未来政治版图达成共识。土、俄主导的停火协议主要是为迫使反对派与政府军确认当前叙利亚北部地区的势力范围,但形成全国各派普遍接受的最终政治版图,依然面临复杂的国际协作与国内斗争。
最后,应对人道主义危机与恐怖主义挑战。在叙利亚战争后期,各方均面临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挑战,其中涉及复杂的国际法问题。随着“伊斯兰国”成为主要打击目标,相关各国势必遭受更为极端的国际恐怖主义袭击,各国应当做好防范政治冲击的准备。同时也应防范叙利亚各方借反恐之名打击异己势力,这一问题在某些有恐怖组织活动的反对派控制区尤为突出。(作者是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特聘副研究员、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