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号文件"这样解答“拒绝农村凋敝”问题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很多人从城市返回农村老家。在这个春节假期的“返乡季”,有人感慨乡村不复年少时的繁荣热闹景象,哀叹“农村正在凋敝”;也有人看到城乡融合在加快,乡村生产生活在渐进城市化的步伐。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农业怎样发展可以让农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分享更多?
就在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掐指一算,这已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4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针对当下农业和乡村的新变化,海客邀请到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李国祥研究员做独家解读,看看2017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农民今后怎么干?
——————————————
按照传统的正月过年习惯,春节还未过完,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正式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虽重点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但是其中任何一项政策措施,无不直接间接地与农民有关。
国家现代化,对农民影响极其深远。工业化,让近3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要么举家外出务工,要么独自一人离开农业。城镇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要么在城镇生活,要么在城镇定居。农业现代化,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流转土地成规模发展生产。
工业化和城镇化,一般都伴随着农业萎缩与农村凋敝的发生,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世界现代化国家农业从业者普遍地呈现老龄化态势,农村中难以见到年轻人,农村缺乏生机。客观地说,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是我国农业从业者的主力,农村空心化等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是不争的事实。
国家现代化,是放任农业萎缩和农村凋敝,还是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这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治国理政的理念问题。中国的态度十分明确,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事关农业农村农民政策举措,已经是新世纪第14个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升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可能有人会问:农民收入是否能够增加,是农民自己的事儿,政府何必瞎操心?这个问题,实际上只要对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时期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快慢的表现有所了解,就能够很好地回答了。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曾经出现过一轮高速增长的黄金期,给当时争论不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话题雄辩地提供了答案,从实践上回答是否需要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民增收形势好,曾有多年的增长速度接近10%,不仅农民高兴,社会和谐,而且经济社会大局也呈现出繁荣景象,消费旺盛。国家变化快,百姓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好处。相反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过农民收入增长低迷徘徊时期,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工作被动,这也让很多人难忘。正因为如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
随着大量农民工大量从事非农产业,农业对农民收入总体上越来越不重要,甚至很多农民家庭基本与农业没有太多关系。种田养猪不如打工,这正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力量,也是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在看到规模化农业会带来农民增收外,总还有一部分农民离不开农村,也离不了农业。农业收入始终是一部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如何让依赖农业的农民能够增收?发挥政策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在确保国家粮食前提下,要优化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让农业提质增效。除国家对农业大布局外,如何让农业更好地为一部分农民增收作持续更大的贡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我们知道,大宗农产品生产要能够不断地增收,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现实中,很多农民没有实力流转到足够大的土地规模实现增收。我们在农村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的农民每户流转到大约10亩地,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每年能够净赚2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村核心家庭来说收入已经不菲了,且特色农产品与大宗农产品在经济上的最大区别是避免了同质竞争,不存在滞销的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选项。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虽然主要是农民自己干,但提供基础设施和必要的公共服务是政府责无旁贷的。
单纯地搞农业,等他人来收购农产品,主动权和话语权在别人手里,赚钱很难。一些地方农民家庭搞起了农家乐,种地养猪规模都不大,但照样能够赚到比外出打工更多的钱。近年来老百姓消费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越来越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休闲旅游上,农业休闲、农事体验,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出现了,农业发展出现了新机遇。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这无疑有助于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十年后,农村谁来种地养猪?这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让农业后继有人,让农村也能够吸引年轮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他(她)们成为家庭农场主,或者领办农民合作社,甚至直接创业创新办农业企业或者在农村办企业。
土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稀缺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用再怎么严格手段守住耕地红线都不过分。但是,我们在农村中也发现农业农村发展,除了缺资金、缺技术和缺人才外,也缺土地。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难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农民空闲房和宅基地上做文章。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和进城,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工盖起了新房或者在城镇购买了新房,按照传统是不动用祖传的老宅子的,否则就是“败家子”,空心村和空闲房在农村越来越普遍。解决这个难题,除了农民观念上要突破外,还需要政策上给力。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允许农民入股等方式鼓励使用农民空闲房和宅基地,另一方面加大试点力度允许通过有偿退出方式让农民将空闲房和宅基地置换出来,从而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建设用地瓶颈难题。
总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谋划发展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体现。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现代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增收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农业萎缩和农村凋敝也就有效地避免了。将来国家现代化了,农业仍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依旧繁荣,农民安居乐业,那时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锁定“三农”的历史贡献就更加显现了。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