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意见“美容”是“叶公好龙”
某地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其中不乏尖锐声音。会后,意见材料几经修改,尖锐意见随之消失殆尽,最终未能供领导决策参考使用。(2月7日 人民日报)
既然劳心费神地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就应该让领导干部听到“原汁原味”的意见,就应该帮助领导干部从尖锐声中听出群众诉求、从大白话里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工作的改进,确保为民服务工作再上台阶。
然而总有一些党员干部,怕群众的辣言辣语让领导听到不舒服,于是就对群众的意见进行“美容”。出现了因意见直白就“穿靴戴帽”,变得转弯抹角,甚至改变意见本意;因意见尖锐就“打磨棱角”,删减重要信息,甚至直接剔除不用等情况,这无不具有“惧怕意见”的嫌疑。这样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其实是一种叶公好龙的行为,应当改正。
前年,《人民日报》曾发表中央第九督导组组长高祀仁文章《把群众意见当作治病良药》,文章指出,对待群众意见的态度,就是检验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的试金石。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乐于、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不“赶场走秀”,不“叶公好龙”。这个群众意见,自然包括那种尖锐的、不那么好听的群众意见,只有认认真真地去群众不好听的话,才能掌握群众的喜怒哀乐,了解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
前不久,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与媒体座谈是就说道:“坐南朝北,站在政府立场考察民意;坐北朝南,站在百姓立场监督政府。”王雁飞开玩笑说:北京有“朝阳群众”,我们四川媒体,能不能也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麻辣烫”品牌。王雁飞开门见山希望媒体监督,希望媒体多一些批评报道。这无疑是表达出他们想听到群众的真实声音,想听到群众和媒体的真心话、牢骚话的迫切意愿。
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如此看来,听取群众意见,就应该是全心全意的,就应该不怕群众的尖锐意见,不应该怕群众的辣言辣语,那种打着听取群众意见的旗号,却对群众意见进行“美容”的人,确实是叶公好龙的行为,他们心里是不想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的,所谓听取意见,只不过是走过场、搞形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