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货币政策转向对投资理财市场影响巨大
作者:余丰慧
2017年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就来了个下马威。2月3日,央行进行的28天、14天和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比节前小幅上调了10个基点(1个基点为万分之一);同日,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SLF隔夜、7天、1个月利率分别上调了35、10、10个基点。
我们知道,2017年1月24日,6个月、1年期MLF利率均比上次操作上升了10个基点。这也就意味着,从直接面对市场储户与企业存贷款利率全面市场化后,中国央行与国际接轨的利率手段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上调,而且是短中期利率全面上调。
在2017年1月24日央行MLF利率上调后,作者就撰文指出,中国央行此次操作意义非凡,凸显其智慧与聪明,并且是一举多得之策。从数量上投放流动性,保持金融机构资金充足,从而不影响市场流动性与经济发展所需资金。而价格上提高利率,又防止放水流动性导致货币贬值预期增大。同时,采取美联储等西方国家意义上的利率手段调整,即不是直接面对居民与企业存贷款利率进行调整,而是直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资产与负债变动调整利率,避免了前者对市场冲击过大的弊端,也标志着中国利率手段正式与国际接轨。
中国央行不到半个月时间两次上调“利率”,是否预示中国货币政策转向进一步从紧呢?最少两个判断是无疑的:首先,货币政策开始彻底从紧毋庸置疑,其次,中国进入加息通道也无需怀疑。
从国际大势看,美联储2015年后半年就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接着美元开始走高。同时,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发达体货币政策都在转向适度从紧。中国央行不可能独善其身,否则,汇率利率背离导致的负面影响中国或吃尽苦头。
国内最少两大因素决定中国货币政策必须收紧。首先,去杠杆要求中国货币政策从紧要担当重任。本来高负债率、高杠杆率与货币政策过度放水不无关系。解铃还需系铃人。其次,中国通胀率在直线上升。中国2017年1月通胀率或达到2.4%。这也决定了货币政策一定要转向。
从高层释放的信息也证明货币政策从紧是大势所趋。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近日撰文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过度扩张总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固化结构扭曲和失衡,加之通胀预期有所抬头,部分领域资产泡沫问题较为严重,开放宏观格局下还面临着汇率的“硬约束”和资产价格的“强对比”,在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注意“更加中性”的表述,其实是适度从紧的同义词。
国际国内货币政策变动都对经济金融市场带来最大最直接的影响,中国同样如此。对居民企业等经济体的各类投资行为或影响最大。
目前,居民理财投资市场热度不减,诉求强烈。那么,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持续去杠杆情况下,如何投资理财,如何使得手中资产保值增值呢?特别是在安全前提下如何保值增值呢?
总的策略是选择一些抗通胀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资领域与市场和产品,一定要回归保守型投资理念。固定权益类投资产品可供选择,包括黄金白银投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大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固定收益理财保险产品、基金类产品等等。
美元以及美元资产仍旧可以作为投资选项。澳元、日元等都有机会。
房价价值洼地的地区投资房地产或是抗通胀的最佳选择。
股市、期市等交易类较强的市场风险过大,不易染指。当然,在股市里可以选择大盘绩优与成长性高的价值投资板块。价值投资或是今后中国股市的主旋律!
余丰慧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