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向学生众筹,不应轻轻忽略
《北京青年报》2月6日报道了一件奇葩的事儿。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一中学老师向学生发起众筹,要求每人“赞助”自己一两百元,用于该老师买车。2月5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事老师已经意识到错误并退还全部钱款,此事系朋友们间玩笑。
以奇葩新闻开始,以玩笑作结论,当事老师认个错,退了款,事情似乎就了结了。但是笔者以为,老师向学生众筹,看似危害不大,潜藏的思想根源却未必同样不值一提。如果这事真就这样“一天云彩满散”了,实在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失策。
其一,应该深挖“老师向学生众筹”的病根儿。这些年,一些老师把学生当成谋取不当利益的资源,摊派活动费用、兜售自己编的教材、“推荐”自己在校外办的补习班……扭曲了师道尊严,突破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干起了“靠学生吃学生”的买卖。老师向学生众筹,只是老师从学生身上不当谋利的新花样。尽管这些老师的行为还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但是对于教书育人这个特殊职业,对于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来说,这样的错误思想必须及时深挖,这样的思想病灶必须及早清除。深挖老师思想深处的病根儿,让更多老师认识到不良问题的思想根源,是对老师的保护,也是纯洁教师队伍的必修课。
其二,必须重视“老师向学生众筹”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老师“开发利用”学生,不仅客观上玷污了老师的信誉,而且败坏了老师在学生和学生家长心目中应有的纯洁形象。学生尊重老师,学生也从老师的行为里汲取一生的行为准则,因此,老师是学生的品行模范。如果老师“钻到了钱眼儿里”,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健康的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成长。对于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的家长来说,如果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偏私的,是爱财的,就会刺激家长通过满足老师的不良企图来“为孩子好”。这种不良循环会对公平教育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其三,要用好“老师向学生众筹”这一反面教材。深刻分析“老师向学生众筹”的思想根源和现实危害,不是无限上纲上线,也不是为了让涉事老师一定要付出“惨重代价”。涉事老师认识到错误,并从思想根源解决问题后,就应该放下包袱,以新的面貌轻装上阵了。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充分利用这一反面教材,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内的思想整顿工作,让更多的老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思想上建立防火墙;通过完善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让那些从学生身上不当谋利的行为在萌芽阶段就能被发现、被斩除。
对于看似轻微的不良行为,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更应该注意举一反三,从萌芽状态入手,提前介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