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维权咋那么难?
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维权咋那么难?
背景:成都一小区进行业主委员会选举,七八名自称业主的人冲入会场,一男子将投票箱砸烂,其余众人将大半选票撕毁、抛撒、踩踏,致使选票无效,业主成立业委会的心愿落空。记者了解到,小区物业公司客户经理竟是肇事者之一。当地警方依法对物业公司客户经理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相关涉案人员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中国青年报发表朱达志的观点:*该小区管理十分糟糕——生活垃圾堆场散乱,电梯频繁下坠,外墙渗水长达两三年,瓷砖脱落……部分业主对小区物管颇为不满,且沟通无效,于是才动了成立业委会与之博弈的念头。肇事的物业服务公司人员知道,业委会成立后,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吊儿郎当、偷奸耍滑、尸位素餐了,进而暴力破坏选举。该小区从2015年6月开始组建业委会筹备组,却一直未能进入实质性成立步骤,居然通过市长信箱、问政四川等渠道多次反映问题,才于2016年12月获得温江区房管局等部门的同意批复。依照《物业管理条例》,业主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根本无须请示报告;所在地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有协助、监督之责,并无批准、审查之权,怎么八号公馆成立个业委会,折腾了一年半才获准?物业服务人员暴力破坏小区业委会选举何以有恃无恐?联想到业主此前为了成立业委会而四处碰壁,这些疑问恐怕不难回答。
*小蒋随想:*现实中,业主对小区物业不满意的是多数,满意的是少数,成立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博弈的就更少。究其原因,成立业委会的流程非常繁琐且有各种掣肘——先要召开业主大会,须由建设单位书面告知物业方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往往与物业公司存在利益捆绑,甚至干脆是物业的“爸爸”,所以建设单位常常不主动提交有关材料。等到业主缓过神来,几次三番催促甚至讨价还价,才可能争取到提交材料的机会。这才刚“入门”,还得等有关部门“审批”。之后才到业主大会筹备阶段,又得由建设单位及其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协助筹备”。如果建设单位消极参与业主大会筹备组,又是个坎。除了与建设单位与物业公司博弈,业主是否心齐也是问题。当业主代表也好,成为业委会成员也罢,都没有报酬,而参与有关工作、与各方打交道,必然要付出大量时间以及经济成本。就算有人有奉献精神,还是可能吃力不讨好——一些业主诉求不一致,存在“内讧”可能。此外,积极推进业委会成立的人的车胎被扎、房门锁芯被堵等“被报复”事件屡见不鲜。回过头看本例,破坏业委会选举会场的人,被行政拘留5日。相对于侵犯业主权益所获的暴利,这样的处理对物业方面有多大震慑力?业主维权仍然路漫漫。
女教师扎堆儿生二孩,缺位咋补?
背景:驻马店第二高级中学一位女老师准备生第二个孩子,把学生家长折腾得够呛,班主任要求家长值班,不行就每人交600元。学校一位老师说,教师生二孩,到外边请老师是要掏钱的,可这个钱一直都是学校来出,从没让学生自己掏过。
*中国青年报发表熊丙奇的观点:*针对二孩政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对女教师生二孩情况进行调研,然后从财政拨款、校际教师调配、利用社会资源等多方面,帮助学校解决师资临时短缺问题。学校可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聘请教师代课(学校短期招聘临时教师很难保证质量)。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忌讳这一做法,担心这会产生“利益输送”问题,而且对培训机构的师资有所歧视。其实,只要办学信息公开透明,就可消除利益输送的担忧。根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应对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一视同仁,政府采购(管理、服务),应平等地面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培训机构。今后,公办学校向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采购课程,进行师资合作,可以是常态。不能以僵化思维处理因社会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全面二孩令教育系统、学校手忙脚乱,一方面是因为教育部门缺乏前瞻性,没有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则因封闭办学,学校无法灵活地利用社会资源办学。
*小蒋随想:*女教师生二孩是一种权利,学生们接受义务教育是另一种权利,当两种权利产生“矛盾”时,需要积极协调,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形成对立乃至相互“侵权”。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意识到,女教师扎堆儿生二孩是阶段性的——二孩全面放开,不少年龄偏大的女教师想赶紧生二宝。基于此,扩充教师编制、新招教师未必可取。引入“外援”缓解教师阶段性短缺是一种选项。这之中,确保教学质量应成为首要考量,也是学生与家长最为关注的。社会上有许多课外培训机构,不少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这些机构补课,说明相关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够格的。下面的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能否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让社会机构的老师进学校代课。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服务公开透明,让学生与家长参与评价代课教师的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疑虑。当然,此举还会涉及同工是否同酬的问题,必须尽量平衡代课教师与正式教师的收入。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还须调动内部潜能,通过提升工资与职称等方式,激发已过育龄或无意生二孩的育龄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在征求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对即将退休的、身体健康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实施“返聘”。办法总比困难多,多方努力总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