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重在激发“四股活力”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文件,或在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任务,且有多地相继公布了混改、员工持股实施细则甚至明确试点企业名单。如上海、云南、新疆、吉林等地提出积极推进市属企业上市及资产证券化;福建、北京、青海等力推员工持股试点;四川、天津等将推动员工持股年内落地等。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将成为国企改革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并作为重点向前推进。但是,推进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可能各地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国企改革来说,无论是实行混合所有制还是其他方式,都应当把目标放在增强活力方面,且这里所说的活力,不只是企业活力,还有政府活力、员工活力,尤其是社会资本的活力,必须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主要目标。而在激发活力方面,不同的主体也要有不同的要求。
对政府来说,就是要激发“放”的活力。目前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总体上关系还是没有彻底理顺,政府对企业的放权没有到位。企业还在扮演行政机关的角色,从企业经营者的选聘到对企业的管理,从资源配置到收入分配,从投资管理到薪酬管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所以,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解决好政府的放权问题,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让政府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把该赋予给企业的权力赋予给企业,把该履行的监管责任履行到位。只有这样,国企混改才能达到目的。
对企业来说,就是要激发“闯”的活力。眼下的国企,多数都是按照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进行,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动力,缺乏热情。别看国企都一个个规模很大,实际上长期以来这些企业都没有真正的在市场中冲一冲,没有在创新方面有大的动作。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明显不足,多数情况下必须依靠垄断、行政资源、政策倾斜等才能勉强维持生存。所以,推行混所有制改革,就是要把企业推向大海,自己游泳,自己寻找生路。
对员工来说,就是要激发“干”的活力。国企的员工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员工相比,在上班的时间方面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工作的效率就存在差距了。一方面,庞大的管理机构,让管理人员比重过高,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人员进出无法按市场化进行,工作效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员工持股,解决员工“干”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对社会资本来说,就是激发“投”的活力。社会资本没有出路和投资动力不强的问题,是经济活力不够、经济转型步伐不快、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去年下半年起,社会资本更是陷入了投资低迷的状态,原因就在于经济形势不佳、企业效益不太好。加上改革迟迟没有推动,导致社会资本没有比较好的投向,继而影响投资的积极性。国企改革对社会资本来说,是目前最好的投资平台。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把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有效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整体上市、资产证券化、员工持股等当然是吸引社会资本的有效方式,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要以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转让、资产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只有真正改了,社会资本才有出路,社会资本的投资活力才能激发。
总之,国企混改必须把激发活力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混改,让国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并为建立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创造条件。(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