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农业新业态异军突起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继续锁定“三农”工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就是,提出将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个新业态主要是指开拓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早已认定农业农村具有四大职能,而我国仅仅主要利用了两大职能。传统的农业主要是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农村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是两个传统的职能。而多功能性主要是指农业与农村也可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城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基地。这两个新职能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在我国虽然需求量很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受制于土地红线,近年来刚刚开始发展,还比较缓慢。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在农村再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
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土特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大。每年的节假日,大量的城市居民到农村去旅游,乌镇、周庄人山人海。但是,我国大部分的村庄还“处在深闺人未识”。由于缺乏外部资金的投入,不少农村虽然景色不错,但脏乱差也很严重,缺乏建设和维护。
前几年我们做过一个北京市小产权房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北京郊区农村买小产权房的有相当比例是原来生活在城里的老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回答是在郊区生活成本低,房子便宜,生活环境很好,也很安静。城里腾出的房子要么让孩子们住,要么出租出去贴补家用。这种小产权房式的养老其实挺有意义的。当下的情况中,太多的年轻人在市区买不起房子,住在郊区的年轻人大好的时光都花费在了路上。而与此同时,市区的小区却居住着很多退休老人,这些市区小区的周边都是马路,人口多,也十分拥挤,生活环境与郊区要差不少。如果能够进行一种置换,让在市区居住的老人到郊区去养老,而让年轻人在市区居住,这种互换就可以解决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大把时间都耗在路上所带来的拥堵与污染,而城里老人也可改变在无清静不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无奈。比如,可以考虑把郊区村庄的集体建设用地拿出来,建设养老公寓,让市区老人们搬来居住养老。“养老下乡”应该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产业。
农村的小产权房虽然不合法,但不能因此而把相应的开发都统统拒之门外。今年的一号文件打破了过去的政策坚冰,提出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这些土地政策的突破为农村的休闲农业及养老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农村新业态的“异军突起”,除了农村土地政策的保驾护航,还应该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现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建设不能盲目地套用城市的一套发展理念,迫切需要今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从而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郑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