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失守“不涨价”承诺未必是坏事
据媒体报道,继红米4系列、小米电视3s 48英寸和55英寸版先后宣布涨价后,小米电视官方微博近日也发布公告,宣布小米电视3s 60英寸和65英寸影院版上调至4799元和6699元, 相比此前的价格,分别上涨了300元、700元。涨价的原因是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与汇率波动影响,产品零售价远低于成本。
对此,有人表示能够接受,有人表示不能接受。支持涨价的理由是,元器件的涨价、采购成本的上升,确实让企业无力承受,只能通过涨价来消化成本,这也符合市场规律和规则。反对涨价的理由则是,既然承诺过不涨价,就应当信守承诺。否则,企业的信用何在。
小米能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快速膨胀、占领市场,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产品的性价比。雷军能够和董明珠在公开场合设立10亿元的“赌局”,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小米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对走电商销售之路的高度自信。只是,市场并非如雷军和小米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只是一个性价比就能决定企业在市场的命运。更多情况下,市场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应,尤其是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才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
小米就是这样的宠儿,一个更在于销售形式上竞争、内容上缺乏有效竞争力的宠儿。小米的产品,可以在性价比上获得一时的市场竞争力,当价格的光环逐步褪去以后,留下的就是市场竞争力的急剧下降。所谓的性价比,更多的也表现为“假洋鬼子”。在未来一段时间,如果再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其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可能会被格力等“后起之秀”超过。而家电领域原本就不是小米的优势。
小米也曾当过“后起之秀”,只是这个“后起之秀”的成色不高,其在手机、家电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源于电商的兴起,源于销售模式的转型。而销售模式转型,显然只是阶段性的,是形式和表象的,要想“后起之秀”的光环不褪去,就必须把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毕竟,像小米这样的企业,不是纯流通企业,销售模式只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一个方面,销售模式只有与技术模式高度融合,竞争优势才能保持。
小米能够从高度自信的性价比中快速褪色,并失守“不涨价”承诺,说到底,就是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一旦上游元器件涨价,短时间内或许能够应付,时间一长,只能失守承诺。
虽然小米失守“不涨价”承诺,未必就会发生灭顶之灾。毕竟,涨价并不是小米一家的“专利”,小米能够坚守到现在,已属不易。但是,由于小米打的是性价比招牌,如果性价比招牌失去光泽了,那么,小米的优势也就失去了。能否在性价比优势失去的情况下,痛定思痛,把重点转向技术领域,在核心技术的攻关方面做出积极改变,并取得重大突破,对小米来说,是前景明暗的关键。一旦小米从单一的销售模式创新和领先转向销售与技术的高度融合,那么,小米仍然会成为市场的宠儿,且宠儿的成色会大幅提升。
对企业产品来说,能够在功能、品质、外观等一致的情况下,价格更低一些,当然是性价比高的体现。但是,对多数消费者来说,实用和外观漂亮,仍然是决定购买冲动的核心因素。只要产品质量满意、外观新颖、使用方便,多数消费者仍然会将其作为首选,而忽略价格的影响。
对小米而言,涨价是迫不得已,这也不符合雷军的一贯作风。但是,不涨价就意味着无法生存,不能生存的话,一切都免谈。能否因此而在经营思路上有所转变,从过度依赖销售模式的优势转向销售与技术的融合,将是小米能否再展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相信此次涨价一定会令雷军及其小米的思考进一步深化,并最终做出根本性改变。(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