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晓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逐梦圆梦的“中国力量”
作者:凌晓明
丁酉年元宵佳节的氛围似乎比以往更显特别,诵诗词、猜灯谜、吃汤圆、舞龙狮暖洋洋的中国节,与之前春节的剪窗花、写春联、挂灯笼、闹花灯红彤彤的中国年,都在涌动和激昂着千百年传承的家国情怀,尤其过去“深藏闺中”的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走进了视线,走向了民众,走遍了大地,更是胜过往昔,给节日亿万中华儿女以振奋,以力量。这与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呼应、互对应。近些年来,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种种成就,不仅来自于道路选择、理论引领、制度优势,更出自于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不断传承、大力弘扬和奋力发展。
*让传承好的历史责任在寻梦历程中给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千百年来所积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和标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财富。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星河灿烂,生命力之久远,创造力之强大,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得益于许多年以来在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在立志并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甘愿奉献,责任传承,文化自信,展示了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励精图治的勇气。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第二季)受到全国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高度关注,播出期间不仅“拯救了无数玩手机的低头族”和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热门话题,而且带动了多地正在积极筹划名人名家带头诵读经典活动,还引发广大民众对有关管理部门的建言献策。上海高中女生武亦姝能成为全民点赞对象,是因为她用16年时间达到了诗词2000多首储备量,唤醒了绝大多数超过其年龄甚至几倍的人们对中国诗词的文化记忆。其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坚持了十多年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读本》,团队多年的坚守与给力,在应试的夹缝中独辟蹊径,“传承”了一次让普天下中国人的文化寻梦觉悟提升的良机。笔者所在单位去年底获准了教育部重点建设项目——《多举措保护与弘扬川剧文化》,也是长期以来立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学生心中的实践结果,由此本人深感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的重要性。“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不仅仅是央视的成功策划传播,还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精心孕育,只要和文化相关联的机构和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传承和坚守文化自信的坚强力量。
*靠弘扬好的时代责任在逐梦过程中聚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和骨气、底气所在。逐梦过程中,每个人的不懈追求总能体现在精神财富与现实力量的转化,不久前,“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再一次地为我们展现了非同凡响的人生经历与成就,从科学家院士到大学生村官,从医生老师到焦裕禄式干部,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用不平凡的点点滴滴昭示了时代前行的铿锵足音,为我们诠释的是逐梦道路上的何种的心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弘扬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必然大力显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就必然在现实生活中找准切入点和代表行为,无疑,“感动中国”15年来表彰的上百名年度人物,他们不仅是树立的时代丰碑,也是中华民族厚重精神力量的代表,这样的感动,这样的力量,恰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化自觉的“领头雁”和“排头兵”。文化自觉需要在思想文化新觉醒、新成果和新实践中不断去感召、来弘扬、作强化,被网友称为“诗词界的饕餮盛宴”这届“中国诗词大会”上,历经人生坎坷、饱经生活风霜的农民白茹云把古诗词认知感化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内蒙65岁农民王海军只读了4年书,修自行车间隙过去三年他写下了一千多首诗……他们对中华古诗词的执着与挚爱,感天动地,催人泪下。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与个人的追求航向、价值共识和行为世范上,都会提供丰富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所蕴藏和散发向上向善的品质与精华,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与骨髓的基因与精神。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坚若磐石的力量洪流。
以发展好的使命责任在圆梦征程中发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中央十分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常常引经据典,充满睿智,掷地有声,力重千钧,信手拈来的用典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接地气,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写照。春节前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央以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还是第一次,明确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发展好,就要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不仅要“进行时”,还要有“将来时”,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我们的使命,中华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中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根植于五千年中国发展史,走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传给我们梦想实现的“法宝”,是我们文化自强的基石,“一带一路”打开“逐梦空间”,不就是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启发而创造性转化吗?当中国对外开放越发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就更多涌入,丢弃“自家宝”,就容易落入西方“普世价值”的陷阱,就越容易出现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没有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哪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不断发力,持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才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宝贵文化资源,是我们的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瞩望文化自强的“中国力量”之源,只要我们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就一定会能铸就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滋养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精神高地,那么我们追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就会更加顺畅,更加有力!(作者是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