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限权治权,须防止“地方规矩”大过天
如果权力部门能以此为戒,常回头看看政令落地的执行力,那些奇葩的“规矩”、傲慢的“规矩”,也才能真正恪守规矩、敬畏规矩
2015年3月,国务院发文取消了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证事项,其中包括:室内装修企业经常需要办理的“装饰项目经理”和“室内设计师”等多项资格认定。然而,近期有报道称,海南省海口市却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市内的装修从业人员,必须在“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协会”办理诚信档案,办此档案的前提是获得这些2015年就已经被取消的资格认证(2月13日中国广播网)。
明令禁止的,却又死灰复燃;还给市场的,又拉回来坐地生财。为什么装修工人在海口从业,必须参加培训并缴费?国家早已取消的行业资格认定,为什么海口要用红头文件强制推行?这些严肃而敏感的问题,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媒体抽丝剥茧出的真相,在围观群众心里,不过是此地无银而已。从新闻中看到,面临质疑,海口市住建局给出了个令人莫名惊诧的答案:来海口就必须遵循海口规矩!
住建局嘴里的“海口规矩”,不过只是一块遮不了羞的老虎皮,仅此而已。一来,海口市政府恐怕不会认这个“规矩”;二来,海口人民自然也不会信这种权比法大的“规矩”。
但既然职能部门提出了这个“规矩”的说法,就不妨看看这“规矩”的背后,还有多少令人拍案称奇的故事:第一,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协会把住建局的红头文件当摇钱树,把本不需要缴费的认证与国家早已取消的资格强制挂钩。为了规避有关政策,他们居然重新创立一个新的资格认定。这种明目张胆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严肃的红头文件怎会为之开路?权力监督部门何以未能及时纠偏这种行为?第二,地方协会与住建部门的亲密关系,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比如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协会,与海口市室内装修行业“双创”整治办公室,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行业协会的办公室里,记者还发现了海口市住建局工作人员的工位;而在住建局工作人员工位对面,就是该协会的培训教室。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权大家分”的背后,是否达成了“有财大家发”的默契?
资格许可过滥、红顶中介遍地,这是全面深改路上的“大老虎”。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紧紧扭住简政放权这个“牛鼻子”,逐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事实上,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其中,取消491项,下放127项。今年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坚决取消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坚决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行业协会商会不得强制企业入会或违规收费”。遗憾的是,“上面吼破嗓子、下面甩不起膀子”,简政放权的清障利好,恐怕最多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一言蔽之,越是限权治权,越要防止“地方规矩”大过天之乱象。
政令不畅、有禁不止,改革红利再是撸起袖子,也难敌地方部门的“自由裁量”,换句话说,地方规矩不能成为政令肠梗阻。眼下而言,“海口规矩”的曝光也未必是个坏事。如果权力部门能以此为戒,常回头看看政令落地的执行力,那些奇葩的“规矩”、傲慢的“规矩”,也才能真正恪守规矩、敬畏规矩。
应严肃问责
虽然海口市住建局2月13日称,住建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拟将取消上述不合理规定。但显然,仅仅取消还不够。一是要启动问责机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二是深刻反思并改进行业协会工作。在一些领域、少数地方,行业协会成了“二政府”,不仅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还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要彻底斩断灰色利益链,扭转“以证代管”思维,以法律法规形式列出职业资格“正面清单”,同时,有必要集中对地方各类规矩进行审查清理。
山东 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