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郑洛新将成河南提质转型升级的创新支撑
作者:杨建国
农历新年伊始,河南多项国家战略迎来重大进展。事关“河南创造”的主平台: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也迎来的大动作。
2月9日至10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带领省四大班子领导调研观摩示范区建设,深入郑洛新三市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工作推进会。
农历新年刚过,全省最高规格“第一波”大考,给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笔者认为,从这次观摩活动,以及稍后进行的工作推进会上,透露出了未来郑洛新发展的几大主线。
首先,产业。
谢伏瞻书记在调研第一站,重点强调:创新必须与产业相结合,笔者认为这也是郑洛新未来发展最核心的主线,成为河南产业提质转型升级的创新支撑。
创新不能玩概念,不只是狭隘的技术创新。要达到区域均衡、载体实践、培养内升动力、优化市场环境的创新局面。传统依靠资源投入和叠加取得产业规模效应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又蓄势待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激发产业的集聚效应,就需要用创新来作为支撑。
推进会上,就创新和产业的结合提到了几个方向:包括选择若干重点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行创新突破,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也包括以新技术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在创新和产业结合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郑州片区,无论在当前的发展基础,还是未来的产业规划上,要相对更完善一些。尤其是,郑州片区正在谋划的以北斗云谷、地铁城等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更是将产业研发、生产和应用扎实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可以说,从郑州片区的发展和规划中,能够看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甚至是整个河南在未来发展中将要达到的方向和目标的雏形。
其次,集聚。
发展产业创新,“筑巢引凤”能不能吸引来先进创新力的企业,和这些企业的先进科技力量,至关重要。
还是在推进会上,河南省书记和省长在谈到郑洛新发展时,都用了一个词:集聚创新资源。这个创新资源,既包括对本省、本地创新资源、科技资源的更高效的利用和转化,也包括扩大创新资源的开放,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平台和人才,将郑洛新打造成省内外优势创新资源的集聚区。
笔者认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打造招商引资的平台、科技孵化的平台、人才引进的平台、品牌集聚的平台、自主研发的平台。
当前,“引进来”和“走出去”如今招来国内乃至国际先进企业已经不难,但如何让这些企业把科技力量留在当地才是关键。
第三,市场。
未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发展的主线之一,就是市场,市场、企业将成为郑洛新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动力。
一方面,将会激发起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转换成通俗的解释就是,河南的高新科技产品未来要在国内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从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到引领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集聚区发力,掌握核心技术,就能抢占发展先机。当然,这过程中要避免同质化严重,产品避免“一窝蜂”。
第四,协同。
这个协同一方面指的是郑洛新三个片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三地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另一方面,包括各种创新模式的协同,推进产学研金的协同,形成整体效应;第三,还包括郑洛新和全省之间的协同带动作用,向全省辐射带动,面向全省整合资源。
在这方面,洛阳片区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尤其是,洛阳片区着力打通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可以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协同发展方面,可以推广学习的样板。
最后一个,是机制。
促进河南科技创新实现大的突破,动力在改革、根子在体制,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制度的改革,将成为郑洛新发展的关键。
这方面,新乡片区做出了不少成功的尝试,比如涉及制度保障、优化环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金融融合等方面的10条意见措施;比如,为切实促进政策落地,新乡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逐条细化梳理,确定92条具体任务,并一一分解,落实执行。
未来,更多类似新乡片区的这种机制上的改革和创新,将为河南科技创新提供最坚实的保障。(作者是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