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情书”,快餐时代情感表达的非典型样本
浙江宁波市北仑人民医院的一对夫妻,因为上班时间常常是错开,两人有时甚至好几天都碰不上面或说不上几句话。结婚近30年来,丈夫每次都会写一张纸条留在枕头下面,这几十年来,妻子似乎也已经习惯了,每次下班就去翻看一下枕头,今天到底写什么了。(2月16日《现代金报》)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天价玫瑰”甚嚣尘上;根据微信团队的统计,2月14日0点到18点,520元的微信红包共发出960万个。与这些“烧钱”的情感表达方式相比,“枕下情书”成本显然要低得多;然而,真诚的态度,坚持的力量,让“枕下情书”既感动了当事人,也打动了许多读者。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人们情感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单一化;礼物是否贵重、是否稀缺往往代表着心意与诚意,让情感表达的成本越来越高,“谈感情伤钱”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在经济因素越来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的消费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获得那种单纯、纯净的情感生活。
由于特殊的行业属性,身为医疗工作者的这对夫妻难以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互动。丈夫对妻子的爱与关心,难以找到表达的出口;更何况,憨厚老实的丈夫,并不习惯进行口头的情感互动。“枕下情书”通过“见字如面”的书信,让妻子感受到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呵护。
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在于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枕下情书”并非即时性社会互动,而是延时性社会互动;丈夫的情感表达,妻子要等下班回去才能接收、感知到;尽管如此,“枕下情书”并不影响夫妻之间的情感互动,反而赋予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
在讲究效率、追求精准的现代社会,利用电话、短信、微信来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互动更加便利,这位丈夫为何要“另辟蹊径”、宁肯走弯路呢?“见字如面”的“枕下情书”摒弃了争分夺秒的投递流程,在无形之中塑造了一个安顿期许的空间。一封封穿越时空的“枕下情书”,将过去和现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呈现在妻子面前的,是尘封的时间的重量,是积淀的情感的味道。“枕下情书”在本质上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更有助于守望精神家园。
夫妻关系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契约关系,也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与情感共同体。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也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罢,许多人并不缺乏对美好情感和婚姻的向往与追求,却难以抵御时间的洗礼与现实的考验;“枕下情书”作为快餐时代情感表达的非典型样本,做到了许多人没有想到或者即使想到了也难以坚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