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俊:耶伦立场“鸽”变“鹰”推升近期加息预期
作者:连俊
上周,美联储主席耶伦分别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半年度经济和货币政策证词。去年大部分时间在加息问题上持“鸽派”稳妥立场的耶伦,出人意料地发表了“鹰派”言论,“等待太久才开始加息是不明智的”。
耶伦的“鹰派”表态与去年大半年的“鸽派”姿态迥异,但延续了去年12月后对加息前景展望的基调。从这段时间的影响看,耶伦的这番言论大大提升了市场对近期加息的预期,尤其是3月份的加息预期飙升。
不过,如果我们分析目前美国政经格局就能发现,虽然耶伦反复强调经济向好,但是影响美联储加息决定的关键因素,与其说是美国经济,不如说是美联储看淡美国经济前景,甚至是为了未雨绸缪以留出更多应对市场风险的余地。
在耶伦的描述中,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温和增长势头,就业市场将继续改善,通胀率将继续回升。如果以最近发布的短期数据看,这种判断似乎并不为过,甚至还略显保守。比如,美国劳工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CPI月率增长0.6%,大幅高于预期,创2013年2月以来新高。美国商务部当天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美国1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4%,远超预期。此外,1月份失业率虽然升至4.8%,但劳动参与率由去年的62.7%上升至62.%,反映出有求职意愿的人口数量上升。
这些数据无疑在表明上呼应了耶伦对加息前景的判断。
但是,如果以更长的时间区间来观察美国经济走势,就能看到其复苏基础不牢的问题。
2016年美国GDP增长为1.6%(初值),是2011年以来最低值。去年一到四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1%、1.4%、3.2%、1.9%(四季度为初值),呈现出起伏不定的态势。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虽然近期出现提升,但去年全年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5%左右。就业方面,去年9至12月的非农就业数据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劳动参与率始终在62.7%左右徘徊。
这些数据不支持美国经济采取加息的政策操作,至少理由是不充分的。
数据所能解释的,是美联储去年“用嘴加息”的奇怪做法: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释放加息信号,但直到年底才真正采取措施。只不过,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以及特朗普政府就职后多项政策的动议或出台,美联储的决策也可能因之转变。
从外部因素看,2016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在2017年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虽然有诸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全球物价水平回升、劳动力市场有所改善等有利因素,但在很多领域仍然是经济复苏乏力。同时,国际贸易增长未见起色,国际直接投资有所回落,全球债务水平也在高位攀升。
世界经济低迷的增长局面,加上美联储对加息预期的推动,使得全世界的资金在2016年纷纷涌向美国,推升了美国市场的繁荣。联合国贸发组织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外资流入高达3850亿美元,居全球之首,是第二名英国的一倍还要多。资本快速流入的直接结果是资产市场迅速膨胀。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2016年9月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集团股票市值为18.86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最高市值。以此衡量,美联储目前利率水平确属低位。
从内部因素看,从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到他就职的这段时间内,市场对其经济刺激政策预期看好,美元指数一度飙升。特朗普近期还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财政部对现有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进行审查,为未来放松对金融行业监管铺路。这些政策恐怕将进一步推升当前已是天文数字的美元发行量,进而推升全球市场面临的风险。
对这些因素,美联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上,美联储官员就表达出对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并认为这将影响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此次耶伦在作证词时,虽没表示明确判断,但也承认“美国财政政策变化及其他经济政策会影响美国经济前景”。
综合这些情况分析,目前美国经济并没有描述的那么美好,各种风险的累积也达到一定程度。因此,美联储需要尽快摆脱低利率,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如果拖延太久,有可能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提升加息节奏——万一这种情况发生,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全球市场来说,恐怕都不是好消息。
连俊 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