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敏:直觉和大数据,谁错了
作者:杭敏
近日,微信号文章《如果你直觉:西方国家媒体特爱负面报道中国。大数据告诉你:直觉错了》引起民众热评,其中“西方大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都以褒扬为主、中国媒体对西方大国的报道都以批判为主、英美媒体都爱黑自己祖国、中国媒体都爱赞美自己祖国,中国媒体对大部分外国的评价都低于对方对中国的评价”等观点引发了不少争议。
《直觉错了》一文的发布主要基于博主对GDELT的数据分析,但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有客观性价值的研究结论来看的话,我们还需要明确其中判断媒体正面或负面报道的具体标准与维度。从事过相关媒体内容分析的研究者都知道,正面或负面报道的判断不能仅限于定量的大数据,还必须有客观的定性研判,这样才能确保结论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所以,目前当我们还不清楚这些判断的标准和维度时,更应该将文中的观点看作是一种参考性的信息。
“西方大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都以褒扬为主”,不少读者认为这个结论与大家的常识性认识有出入。这里的原因或许在于,欧美国家的对华报道有很多集中在社会文化等议题上,而在此类议题中西方媒体呈现出的绝大多数都是客观、友好和正面内容。这样报道的“量”上去了,平均下来确实可以得出对中国报道以褒扬报道为主的结论。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政治经济类议题中,尤其是当中国经济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严峻考验时,虽然西方社会大多认同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但是在经济金融改革等很多具体议题的报道中,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猜测、质疑和批评仍然很多。
而同为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等因为与中国文化共性更多,所以媒体报道对于社会文化议题的关注相对少些,报道焦点更多集中在一些敏感议题,甚至是争议性议题中,比如,主权争议、军事部署等,因此,负面内容占比更多,这恐怕也基本合乎大众的基本判断与认知。
我曾在北欧工作学习多年,总体感觉北欧对中国持非常友好的态度。这大概与北欧国家和平、富足和包容的民众心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高认同感有关。近年来,随着对华贸易文化往来的不断增多,北欧国家对华报道也大多呈现的是正面的信息和积极的内容。至于“英美媒体都爱黑自己祖国、中国媒体都爱赞美自己祖国”,我认为这还必须考虑到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媒体自身定位的差异。不少西方媒体媒体将其定位为watchdog(监督者)甚至是iconoclast(反传统者)和dissident(异见者),以监督、批评建制者为其价值导向,注重个体真实。而中国媒体倡导正面宣传为主,注重整体的、本质的真实,希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不同的角色定位使我们在内容报道和态度表达中产生了差距。(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谷棣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