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一带一路”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李贝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一带一路”兮通八方
阿拉山口“一带一路”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首席专家 赵磊
口岸以及中欧班列是衡量“一带一路”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一带一路”在国内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物流大通道以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二连浩特4个沿边陆路口岸节点。阿拉山口市积极助力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战略支点城市。
阿拉山口市位于新疆西北部,隶属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边境线长26.3公里,铁路、公路分别距乌鲁木齐市477公里和500公里,距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12公里。全市总面积12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3.2万人。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口岸;1991年7月,铁路口岸临时过货营运;1995年12月,开放公路口岸;2003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口岸;2006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建成运营;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阿拉山口市;2014年6月,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形成了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架构。
阿拉山口市地处西部开放最前沿,凭借全长10900公里、辐射国内国外两个13亿人口的“新亚欧大陆桥”优势,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和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经过26年的建设发展,阿拉山口市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通关过货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物流网初步形成,已发展成为集通关、贸易、保税物流、加工、仓储、金融、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沿边新兴口岸城市。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阿拉山口依托口岸及综保区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多年来,阿拉山口持续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自口岸设立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00余亿元,形成了铁路口岸区、公路口岸区、边境互市区、商业区、仓储区、行政办公区、生活服务区、绿化环保区和综合保税区等九大功能区。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功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对外开放的水平全面提升。
随着铁路H986、公路H986、出入境动植物检疫隔离场、货物车辆全天候车体检查室等一批通关保障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阿拉山口还积极推行24小时预约通关等通关便利化措施,通关效率不断提高。阿拉山口还获批为进口粮食、整车、活畜、植物种苗指定口岸和铁路国际邮件交换站,获批筹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作为新疆第一个、全国第十六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六大产业平台和四大加工制造业”,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目前已入驻各类企业150余家,园区进口油气、粮棉油、金属矿产品、木材、跨境电子商务、整车进口等六大产业均有若干家企业支撑。
综保区相继完成了园区服务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宽准轨铁路专用线、整车进口检测线、标准化厂房仓库、货物堆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欧亚商品、韩国商品直销中心已投入运营。综保区还复制推广了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成功获批铁路专用线集装箱换装资质。
综保区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全疆边境口岸货物换装能力,承担着中国与中亚、俄罗斯、欧洲等贸易往来的战略任务。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境内关外”保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优势。二是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宽准轨铁路、公路、管道三位一体运输方式的综合保税区,在不同目的地的大量货物在综保区实现聚集落地后,可以充分发挥综保区货物集拼运输优势,采用铁路、集装箱及公铁、海铁多式联运向国外和国内定点配送,将实现货物快速、低成本的运输和配送,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高货物物流配送效率。三是拥有全国唯一铁路国际邮件交换站优势。
二、阿拉山口“一带一路”建设的突出优势
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欧班列是阿拉山口“一带一路”建设的两大突出优势。
新亚欧大陆桥通道辐射区域:东起连云港、日照,经陇海、兰新铁路线至新疆,经过中亚、西亚、欧洲到达荷兰鹿特丹港,是除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桥以外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输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经阿拉山口出国境后可形成3条线路抵达荷兰鹿特丹港。中线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北线大陆桥减少行程3000公里,比走海路费用节约20%,时间减少一半。北线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到彼罗巴甫洛夫斯克纳,再经莫斯科、布列斯特、华沙、柏林到达鹿特丹港。南线经过阿雷西、伊列次克、布良斯克,再经过布列斯特、华沙、柏林到达鹿特丹港。
新亚欧大陆桥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陆上运距2000-5000公里。从远东到西欧的运输线距离,经新亚欧大陆桥比绕过好望角的海上运输缩短15000公里,比经苏伊士运河缩短8000公里,比经巴拿马运河缩短11000公里,比经北美大陆桥缩短9000公里。整个新亚欧大陆桥避开了高寒地区,无封冻期,气候条件优越,可以常年作业。目前,除我国内地外,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一些大洋洲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均可以利用此线进行运输。
新亚欧大陆桥在国内全长4213公里,联接了我国11个省(区)89个地(州、市)的570多个县(市),辐射全国35%的人口和37%的国土面积。对外,联通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了397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向东、向西延伸区域各居住着约13亿人口,通过阿拉山口出境后,形成北线和中线两条运输线路(这两条线路覆盖了哈萨克斯坦14个行政区划州中的10个州及其主要能源资源产地)。
中亚五国大部分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线和中线区域,新亚欧大陆桥经阿拉山口口岸全线贯穿中线,这为各方进一步经济合作奠定基础。其中,中亚五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该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还有富铁、铜、铬、铅、锌、镍、金、铝土、磷、钾盐等储量丰富的矿产,开发前景广阔。据有关部门统计,与我毗邻的哈国,至2016年已探明重要矿藏有90多种,石油蕴藏量170亿吨,油气探明储量列全球第9位;天然气预测储量146万亿立方米;煤炭储量345亿吨,其开采量居世界第10位;铀矿储量85万吨,居世界第2位。此外,哈国钨储量居全球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储量占亚洲第一位。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对中欧班列发展的首个顶层设计。规划确定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物流大通道和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4个沿边陆路口岸节点,并明确了五年发展目标,即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量稳定、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中欧班列年开行5000列左右。
目前,中欧班列特别是几大品牌班列(蓉新欧、渝新欧、汉新欧、义新欧等)基本都经过阿拉山口。经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已达35个,全年开行1200余列,较2015年增长1倍以上,阿拉山口“丝绸之路”号货运专线班列开通运行。
“一带一路”建设对阿拉山口的影响是积极可见的。2014年,途经阿拉山口出境的西行班列(包括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累计361列。2015年,途经阿拉山口出境的西行班列累计650列。2016年,途经阿拉山口出境的西行班列累计1220列。
2016**年途经阿拉山口口岸的西行班列统计表
单位:列
此外,在阿拉山口通关过货的商品多是大宗商品。2016年,口岸累计过货3.01亿吨。其中,进口原油1.11亿吨、金属矿石6246.6万吨、钢材3908.6万吨,三项物资占通关过货总量的70.6%,累计进出口贸易额1419.2亿美元,海关税收入库1090.7亿元,已发展成为全国贸易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陆路口岸和新疆“由交通末端变对外开放前沿”无可替代的龙头口岸。
近年来途经阿拉山口口岸的“五定班列”运行情况[1]**
[1]“五定班列”指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班列。
三、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将阿拉山口升级为经济特区,并开展“一带一路”口岸以及中欧班列的先行先试。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喀什、霍尔果斯这两座西北边陲小城定为经济特区,在税收、人才等方面享受诸多优惠政策。阿拉山口市成立于2012年,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其中欧班列优势凸显,但诸多政策缺口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招商引资特别是集聚人才十分困难。故此,建议将阿拉山口升级为新疆第三个经济特区,条件成熟时或可考虑将阿拉山口定为国家“一带一路”先行先试实验区。
第二,在资源能源运输以及通道建设的同时,加强金融改革与话语权力度。阿拉山口口岸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进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石油的重要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计进口石油产品11262万吨,其中中哈石油管道9830万吨,铁路运输1432万吨。未来,需要加强以油气为核心的保税仓储物流加工产业聚集区,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石油等大宗资源能源交易中心与配套的人民币结算机制。长期以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既是大宗商品的卖方,也是买方,但欧美市场却操纵了多种大宗商品价格,赚取了巨额金融利润。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在金融、价格、标准、话语权等方面发力。
第三,谋划跟进重大项目,加快机场口岸、高铁项目建设,提升流动性与便利性。可以考虑将博乐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进而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网络五位一体的国际运输格局,同时也应适时推进高铁建设需。
第四,提升人气,不断提高旅游品质。2009年3月,阿拉山口正式开通边民互市贸易,哈国公民享受一日免签旅游,可以在阿拉山口边民互市贸易区购买服装、食品、小商品等。阿拉山口未来仍应充分打造“边境旅游品牌”,挖掘边疆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建设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建立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或边境旅游试验区。全面整合中哈两国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阿拉山口口岸以北12公里处是哈国多斯特克口岸,30公里处是旅游观光胜地——阿拉湖,异国风情、旅游购物对中国游客极具吸引力,很多到阿拉山口的国内游客都十分向往过境到多斯特克口岸和阿拉湖游览观光。以2017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积极争取落实外国人口岸签证、哈国公民入境“三日免签”和中国公民免签证赴哈旅游等政策,推动跨境旅游加快发展。
第五,举办“丝路口岸城市”论坛,提升阿拉山口等丝路口岸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目前,国内很多口岸的建设起点较低,各自为战,有效沟通、共享信息不足。甚至,中欧班列企业存在杀价、诋毁等恶性竞争的情况。在论坛期间,可以邀请口岸城市以及中欧班列企业与会,互通有无,交流经验,通过具体问题的讨,共享知识、共推标准,真正实现中国海关与沿线国家海关“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在论坛期间,还应积极邀请国外沿线口岸城市与企业参会,坚持国际化以及服务对接、标准对接、智慧对接的导向,真正体现“一带一路”的开放性。
第六,扩大口岸的进口品类和来源。调研中发现,通过阿拉山口口岸进口的货物主要为中亚国家的油气、金属矿石、农副产品、木材、皮革等,其中大部分是来自毗邻的哈国,约占到进口总量的80%以上。货品来源地较为单一是“痛点”,因此要积极将进口货物的视野扩大到中东欧以及西欧地区,由此吸引致力于开拓中东欧以及西欧市场的企业进驻。其实,国内诸多口岸基本上是“挨着谁,就跟随合作”,邻居有什么就进口什么。但真正的“一带一路”思维,应整合全球资源,消费者需要什么就进口什么。
第七,加强中欧班列的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目前,中欧班列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造成报道口径不一致,数据统计不准确等问题。中欧班列的品牌标识在部分集装箱上虽有喷涂,但大多实际运营的班列仍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口岸海关是按照铁路部门的统一品牌标识作为标准来判定中欧班列,但上述情况导致口岸海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区判定班列,大大增加了服务成本。由于目前对哪些专列应该列入“中欧班列”范畴,给予通关便利,海关至今没有统一标准,使一线口岸海关的操作难度加大。而各级政府和各地海关都要求口岸海关给予通关便利,也给口岸海关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建议海关总署与铁路总公司应尽快明确中欧班列的认定标准,以提高中欧班列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第八,推动哈国口岸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国际货运班列在哈方境内运行时间久、距离长,尤其是在多斯特克站换装时间较长。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际铁路大通道影响力将显著提升、业务量会大幅增加,对沿途的通关必然会提出更加迫切的现实需求。为扩大口岸通行能力,加强口岸联检合作,有必要加快阿拉山口至多斯特克铁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中欧班列运行高效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