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从细处着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一年来脱贫攻坚情况汇报,要求扎实做好今年脱贫重点工作。一要加大倾斜扶持力度;二要增加转移支付等财政投入;三要更有效实施产业扶贫;四要完善督查核查机制。
贫穷是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必须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扶贫工作,更是十三五期间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自2015年底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召开以来,扶贫工作自上至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了一年有余,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2020年时间节点的迫近,以及7000万贫困人口的庞大规模,应当说,当下我国的扶贫工作是一份任务非常艰巨、工作异常复杂的工作。对于许多基层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政策扶植,抑或是地方财力,都可谓捉襟见肘。扶贫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在权力监督并非完全滴水不漏的当下,即便是中央下拨的扶贫款,也不是不存在雁过拔毛的现象。
更要看到,当下的扶贫工作,仍然有许多不精准、不到位的现象。比如,去年,我们还看到凉山某村的孩子们上学要攀爬悬崖的新闻,若不是网络曝光,恐怕当地政府很难用最快的速度给当地去架一座钢铁梯,也不会迎来旅游集团对这个地方搞旅游开发。这样的案例告诉我们,扶贫工作在“最后一公里”,仍然不能有效执行到底。
该扶持的要扶持,该投入的要投入,该监督的要监督……当下的扶贫工作正处于关键的爬坡时期,国务院解决问题的力度,直接决定着今后扶贫工作的完成情况。值得期待的是,中央政府再一次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既包括直接加大财政投入,更包括“授人以渔”即产业扶贫,还包括要扎紧篱笆、加强监督。国务院的这些举措,应该说,既为扶贫工作开了源,又在监督方面节了流。
扶贫工作不能变成仅仅是为了完成经济收入目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做好扶贫工作,还需要从许多细处入手。当下,我国贫困人口的界定标准为年收入2300元。在物价高企的当下,仅仅完成这样一个目标,与彻底提升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恐怕还有不小的差距。再比如,即便是年收入超过2300元的人口,仍然可能因为医疗、教育等民生大山,而容易导致再次返贫。因此,扶贫工作,从来不是为了扶持而扶持,而应该是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最重要的是,让所有的贫困人口在民生权利上实现彻底脱贫。(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