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马国华人为何纷纷移民
作者:胡逸山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国家,其中土著约占三分之二总人口,其中包括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马来人。华人人口几近四分之一,还有为数不少的印度裔。
华人先辈千年以前即有陆续移居马国,但最大部分的移民潮大约发生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在文化上,马国华人并非铁板一块。有些华人选择同化融入土著的社群文化中,另一些华人主要是以英语圈的生活习惯为主奏,当然也有许多华人选择接受中文教育,努力维系中华文化在马国的传承。但无论是哪一类华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都已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是效忠的对象。
许多统计数字显示,在从殖民者手中独立初年,马国人口中,华人的比例与马来人相似甚至更高。然而,这个比例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却持续下降,这当中至少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华人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对于其他民族普遍较高,所以对于养育子女的过程“重质不重量”,宁可少生但“精养”,生育率也就逐代下滑了。
华人人口比例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如近来一些国际媒体所指出的那样,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移民。自近半个世纪前,在当地发生一场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大暴乱后,马国官方就制定了一系列独尊、偏袒或有利于当地土著人口的政策。这其中包括在马国国立大学的学额分配上,土著享有的保留“位子”占巨大比例。官方的采购与政府的开发项目,也以土著的企业为优先,甚至是唯一分配对象。此外还有林林总总明显有益于土著的官方社会经济行为。
马国华人虽然一向注重在非官方领域的经济与事业发展,但眼看同样生为马国人却受到如此明显的不平等待遇,而且看起来还会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所以其中一部分人心灰意冷,而选择移民到他们认为在社会经济思维上更为先进发达的国家。
不得不说,不少马国华人选择移民的一个潜在因素,或许是强烈感受到近些年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宗教化与保守化。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来,全世界不时兴起一股又一股的伊斯兰教旺盛浪潮。马国大多数人口也是该教的信徒,而执政阵营里的骨干政党巫统,与一个直言要在马国建立神权政权的主要反对党,从当年的相互比较谁更虔诚,演变到当下的朝野携手,怂恿甚至联手“打造”更趋宗教化的社会,如查检非清真的日用品,或企图扩大宗教法庭的刑罚权限等。这一点让许多向来把宗教看成是私事的华人心惊胆战,深恐这些保守的条规终有一天也会被实施到自己或子女头上来,所以也就走上了移民之路。
有些国际评论认为,底层的马来人对于华人坚持保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极为反感。其实这个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在马国,中下阶层的各族人民,因为都共同面对发展中社会不可避免的难题,所以相互尊重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如近年来在马国东部地区,华人传统的舞狮,其实表演者绝大多数都是友族同胞。问题出在许多政客喜欢煽动种族气氛来“逞英雄”,而一些民智未开者也跟着他们起哄大声造势。在如此不明朗的形势下,华人在马国的前景或许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作者是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