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网络食卫安全监管,严与巧的平衡
作者:李晓亮
入口的安全,最是马虎不得。以食为天,以安为先。是以,一有相关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强烈关注。比如昨日这条“食药监局:没有实体店不得进行网上订餐销售活动”(2月27日中国网)。
大量网友跟评点赞,认为多年终于看到一个值得肯定的举措。虽然这是昨日国新办就食药品监工作举行的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但只要你点开全文,就会发现这哪算啥新规啊。按说,已施行快半年了吧。
这出自去年食药总局发布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实体餐饮店才能在网上接受订餐,没实体店不能网销餐饮产品,餐饮企业必须保证在网售与在实体店餐饮产品质量一致。”《查处办法》去年年初就通过审议,年中签署公布,10月就开始施行了。
但,从民众看到这条消息的惊喜指数和争相点赞的火爆程度看,只说明一点——“恍如初见”的感觉,不只来自信息不对称,更多或只证明现实执行中,政策初衷虽美实效却大打折扣。那种普遍的“不安全感”转化的对“新政”的渴求度,正来源于监督不力、惩处滞后和投诉无门的苦闷。
所以,日前升级版又来,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互联网餐饮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取得经营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不得超范围经营。
从这一条看,“监管办法”几乎没有超出此前的“查处办法”。不过从“查处”到“监管”,也体现出从事后介入到事前防范再到全程监督,由“重罚”到“主管”的责任前置的职能转变。这是任何新生事物发展规范的必由之路。这还不像时下的单车乱象,那个是市场与准公共服务的交接矛盾。共享单车带有部分准公共产品服务属性,而这方面政务规划严重滞后于市场反应,所以有个幽暗的交接罅隙,乱象丛生。
而网络餐饮毕竟和实体餐饮几乎是同体同质,只是订餐外送表皮介质略微有异。如果食品日常监管之责无死角全覆盖,并对最新业态动向进行适时递进跟补,断然不会出现网友最关注的黑店宰客却因藏匿网络而“投诉无门,惩处不力”的安全焦虑。
当然,入口安全焦虑不光是网络送餐,在发布会上,食安办主任、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就婴幼儿奶粉监管、“塑料紫菜”谣言、中成药命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热点问题都进行了回应解答(2月27日中新社)。
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零容忍”。话是好说,可这就像一个实行半年的“新规”仍给人首次听闻的“新鲜感”一样,或只也说明,离政策初衷还远,普惠效应没怎么发挥。谈奶粉,源头严控,违法严惩,四道关卡,严防死守。
“源头严控、过程严管、产品严检、违法严惩”。如果真执行到位,这哪还管不好几罐奶粉?整个食卫安全,甚至大部分民意焦点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还是那句,漂亮话好说,事必须严办。还说最关注的网络订餐,老行业嫁接新科技,那么监管服务必须相匹配,执法上要求证照齐备,不超范围经营,但网店与实体的联结点,是否可以平衡取舍,重监管而又不人为增加不必要的经营负担?让政府管理、店铺运营和消费安全三者平衡?这也需要网络时代的新的管理智慧。严管和巧管,或缺一不可。
李晓亮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