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言之:警惕“矮化英雄”的恶评
作者:郑言之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则新闻耐人寻味。一是,北京降雪,天安门前的武警在风雪中挺立执勤,这种照片在感动无数人之余,出现了“挨冻不人性”的声音;二是,丽江一名公务员在微博上评说“老民警冒雪执勤是作秀”,后被停职。这两件事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发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就是片面地理解英雄、歪曲地认识伟大。
伟大的品格总是一致的,污蔑的方式却多种多样。就像两则新闻中所表现出的那般,或者不能够真正理解伟大的意义,用简单的“人性主义”裹挟着情感的鸡汤,弄不懂军人的职责使命,却消费悲情和苦难;或者不能够理性地认知伟大的价值,喜欢别具一格的解释,在恶意挖苦、讽刺、诽谤中传递扭曲的价值观。实际上,伟大只有一种,那就是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心中的职责使命。
赞美从来不需要强制,但对充满恶意的语言暴力要特别警惕。不管是执勤军人还是老警察,坚守的时刻是最美的一瞬,这并不要求人人见之赞之,恶意伤害却触及了基本的底线。这个底线首先是基于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遵循,不缺德、不违法。可悲的是,不管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底线共识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一些人冲破,抹黑的、编造的、恶搞的、不屑的、谩骂的、泼粪的大有人在,而且还应和着一小撮“拥趸者”。在此之前,对邱少云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的名誉侵犯,就是极为典型的表现。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如此扭曲?应该如何崇敬英雄?要回答这些问题,不清楚矮化英雄的前世今生,恐怕不行。大体可以理解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把对历史的误解附加在现实的人身上,就是那些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喜欢戏说歪说历史的人,往往带有历史性的偏见,并将其伪装成一副有色眼镜看待现实世界,在他们眼里,凡事都成了想象中的“虚无”;二是把对现实的不满附加在周围的事上面,就是面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攒了或多或少的不满情绪,遇到问题就从负面来解读,似乎不极端表达就无法纾解心中的“苦闷”。由此来看,英雄是被动地“躺枪”了,实际上被矮化的不只是一两个人物形象,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
英雄不会气短,一个尊重英雄、崇拜英雄的民族才有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不管是历史上曾经的伟人还是现实中鲜活的楷模,是他们养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养分,既需要代代相传,也需要用行动表达敬意、抵制恶意。时至今日,行进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时,我们应该珍惜的就是应该捍卫的。诚然,信然,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