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黑熊老虎相继袭人,再提绿色旅游
作者:张田勘
继2016年7月23日赵女士一家三口带着母亲自驾车到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玩遭老虎袭击,造成赵女士受重伤、其母被老虎咬死后,2017年2月26日,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再次出现安全事故。一家三口自驾车游玩,被黑熊袭击,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又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玩的游客被黑熊袭击早在2003年就出现过,原因也是游客违反规定开启车窗,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些事故与老虎伤人咬死人一样,大多要追根到不守规则。
尽管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但与其片面强调人的安全而要求野生动物园进行整改,还不如重提出和传播绿色旅游概念和行为。绿色旅游是指在人类的旅游不只是要保证自身安全,还要保护动物的安全,并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保护自身的安全,不仅伤害的是人,也对动物造成伤害。例如1月29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一名男子进入老虎园散放区被几头老虎攻击撕咬,其中一只老虎被击毙。
这也意味着,绿色旅游的第一要素是必须遵守规则。野生动物园的经营和开放是为了让人更近距离地接近和了解动物,但是,接近动物有一个底线或临界值,这是根据动物学和动物心理学的知识所拟定的指南,并且是用生命和鲜血获取的教训。例如,自驾游乘客必须一直待在车里,车门、车窗和车顶窗必须关好,车体不能悬挂有凸出的旗帜和装饰物,食品和垃圾也必须放进车里密封好以防被熊袭击,不能投喂动物。
另一方面,根据对动物心理的认知,绿色旅游也特别强调不得打扰动物,尽管有些动物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但是有一定的距离,如美国黄石公园对于和野生动物的“亲近”距离有详细规定,对熊和狼等猛兽,要隔100码(约91米)以上;对其他食草动物诸如野牛、麋鹿等,也至少要远隔25码(约23米)。
如同人类一样,动物也不喜欢近距离被人和其他动物打扰。英国的鲸和海豚保护协会在其为观赏者所写的指南中就有一句将心比心的话:你可以想象,如果一大帮旅游者进入你的起居室,并盼望着在你的家人享用星期天的午餐时近距离地对你们拍照,你们会作何想?
因此,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不仅是为了保护人,也是为了保护动物。显然,违背这些用知识和血泪获得的经验和规则,同样会陷入血和泪的悲剧之中。根据美国非营利性动物保护组织“Born Free USA”统计,自1990年以来,美国有256人在动物园因遭动物攻击而受伤,33人死亡。经美国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认证的动物园内,共发生过42起因逃跑或攻击人类而不得不击毙动物的事件。违背规则,也就是导致人和动物双输。而此次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遭遇黑熊袭击就是违规造成的,例如车主开启车窗,以及园方和游客都违背不得向黑熊投喂食物(园区门口和里面都在售卖10元3包的兽粮,游客喂食)。
另一方面,尽管有详尽的指南,但任何时候都会有意外,例如,相当多的人不守规则,还有更多的人并不详细看旅游指南和服从导游的指引,对此,就得有某种更为刚性的措施,就像汽车的中控锁,防止违背规则的儿童不小心或因好奇打开车门一样,也即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程序一样。
这在工业和信息技术的领域已经比较成熟,例如,为避免在电气改变运行方式操作过程中出现误操作而造成严重的触电伤亡事故,除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外,还有程序上的安全闸,如电磁联动闭锁装置、机械程序闭锁装置、微机闭锁装置等。
但是,人与动物的接触并非人与机械的关系,因此防止人在旅游中(不只是野生动物园)因误操作(有意和无意的不遵守规则)造成安全事故就得遵循人性和动物性,这方面,新加坡的野生动物园提供了极为有益的经验和措施。
新加坡有三大园——新加坡动物园、夜间野生动物园和河川生态园。为了避免游人的误操作和不遵守规定酿成事故,又要让人与动物近距离和零距离接触,这些动物园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设计。
在新加坡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活动区与游客观赏道路之间,大多都有一条至少两米宽的水沟,水道的旁边也安放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块,这是防止一些擅长跑跳以及体型巨大的动物如斑马、犀牛、大象、长颈鹿、白老虎等与人真的零接触而伤人。在夜间野生动物园则修建了玻璃窗,以隔绝与其中的危险动物,如花豹、毒蛇等,就像海洋馆中用玻璃隔离水箱,人在以以三维立体的方式近距离或零距离观赏动物,游客隔着一层玻璃就能看到花豹、毒蛇等,既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又做到真实和零距离接近动物。
显然,要做到绿色旅游,中国的旅游景区,尤其是野生动物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国的游客也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并且需要严格遵守旅游指南的规定,否则就是在自己和动物的生命在开玩笑,既伤己又伤动物。
张田勘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