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贵:BIT谈判或是中美关系突破口
作者:章玉贵
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很容易成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发泄口。不过,相对于年双边贸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的数字来说,美国去年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总额仅为37亿美元,整体而言并未影响到中美经贸大局。
还未找到有效的对华出口增长动力之前,在对华贸易中适当加点保护主义调料,这种思维只会收到一时效果,是缺乏战略眼光的短视行为。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一体化趋势不可逆的背景下,基于产业分工深化与投资贸易规则变迁的全球投资贸易版图演变,或将呈现区域板块竞合后的某种趋同化。因此,笔者并不认为特朗普政府会真正抛弃自由贸易的信条。
但摆在中美面前的尴尬现实是:尽管截至2017年1月,两国之间共有94项双边对话机制,其中包括影响巨大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以及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功能性安排,但双方迄今仍未达成任何正式自贸协定。曾在奥巴马时期接近达成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如今也已进入停摆状态。
长期以来,美国商界领袖热切期待中美BIT协定对美国经济带来的福利效应。即便特朗普政府将这项谈判置于停摆状态,也无法回避中美双边经贸关系早已渗透到两国经济体系每一个角落的事实。另外,在全球既有贸易格局下,美中都无力独自主导全球贸易体系变迁,合作性博弈就成为双方的优化选择。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美中复杂且紧密的经贸联系是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基石。中美过去之所以致力于推进BIT谈判,其目标指向较为一致,即两国矛盾再复杂,也不妨碍携手放大共同利益,并在竞合中确立两国经济合作范式。因为无论全球层面上的贸易新规则构建,还是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等诸多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都需两国在寻找利益共同点的基础上,找到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而为代表不同体制的超级经济体间的有效合作提供参照系。(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