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心肺肝肾移植进医保更应优化医改
作者:堂吉伟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认为,器官移植应属于基本医疗服务,今年提出了心、肺、肝、肾的移植都要纳入大病医保。他今年的一个提案是尽快修订《人体器官捐献条例》,以此为将来制定《器官移植法》做准备。
心肺肝肾等器官移植,虽然涉及的病人总量不多,不过个体的医疗成本却极其昂贵。比如在我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湖北首例过度医疗判赔案中,武汉某高校的小张耗费百万,两次换肝后不幸死亡,法院经过审理后作出判决:医院应返还小张支付的肝移植医疗费76万余元,同时赔偿原告17万余元。还比如,原著名演员傅彪两次肝移植手术就近90万。从惠及群众、真正实现大病保障的角度而言,将器官移植纳入医保势在必行。
无论是基础医疗还是大病保障,实现医保的扩容并达到全面医保的目的,既是公众的诉求与期盼,也是医疗发展的终极目标。若能达到“免费医疗”的目的,那更是人人无比羡慕的美好愿景。不过,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极大差异性。在医疗资源不足、医保资金存在缺口的情况下,任何项目的调整都有全局性影响。时下,把器官移植纳入医保的民间呼声较大,也是历年两会上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在2016年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高级研讨会上,黄洁夫就提出国内大病医保的覆盖面低,应当把器官移植纳入医保。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此事应有一个积极的结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年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增幅已经从基本持平转为明显的“收不抵支”。这意味着,一方面对医保资金将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医保项目的扩容,也与稳定支出的趋势不相符合。另一方面,医疗改革是一项系列工程,医保也需要体系化配套,若无医改的更有质量和水平的推进,那么“××项目进医保”就会成为顾此失彼的加减法,也让决策者在决策时犹豫不定。
国内医疗改革明显成效,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权威数据显示,国内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在2001年时为60%,到2011年下降到35.5%,到2015年降至30%以下,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国际研究认为,在医疗费用支出中,个人自付比例在20%-30%之间是最合理的,最有利于节约资源。从这一点来说,医保政策不但应当扩容还应提质,做到“量质提升”的绩效管理。
不过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实现全面而高保障的医疗制度,靠“政策性医保”无以做到也无以实现,只有采取“政策兜底,商业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让商业保险在其间发挥重点兼济的作用,才能最终实现低支出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以美国为例,其实行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是以社会商业保险模式为主,所谓的社会商业保险模式就是: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德国也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模式的国家,但医疗费用不是国家出的,而是由社会保险来承担医疗费用;英国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以基础医疗为主,简单来说,就是以基础保障为前提。而其他由国家财政作为绝对保障的国家,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大,也面临着难以为继的风险。
目前我国医保政策是覆盖率不高与使用率偏低双向逆行的态势,若不能持续改革,优化内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那么保障项目的扩容,都只能像“挤牙膏”一样,无法做到全面兼顾,更无法确保基本的公平。以器官移植纳入医保为例,究竟是心肺肝肾移植先行,还是其他所有器官移植都应一视同仁;以及其他自费的大病,是否都应一并纳入?需要全盘考虑,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还在为什么项目纳入医保而纠结,本身就意味着医保的保障水平不高,意味着医疗改革还任重而道远。
本版供图/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