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大象哥"最大创新是讲好了发展导向
作者:杨建国
两会期间,笔者一方面作为主持人,参与了河南广电集团策划的两会专题节目,另一方面,也以产业融媒创业者的身份,观察着今年两会报道吸睛混战,也找到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和突破。
比如,地方媒体中,河南广电集团创意十足。其中, “大象哥看两会”尤为值得推荐。
以河南广电今年两会最大创新大象哥为例,新生力量“大象哥”,这个拟人的卡通形象就是河南卫视的主标识,每期节目主持人与大象哥和观众亲密互动,趣味十足;其次是首次使用虚拟植入技术,把枯燥的数字和概念视觉化。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同样坚持求新发展,融合互动,为亲民化报道两会不懈努力。
当然,除了上面简单素描,笔者认为,河南广电“大象哥”创新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追求发展导向,不追星。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河南广电两会报道,通过融合媒体形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全方位、多角度、互动式报道,传递着两会声音与河南声音,讲好河南发展故事。
以大象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栏目把重点聚焦在了报告中出现的许多高大上的新词,通过“大礼包”的动画形式,把政府工作报告转换成了老百姓生活,转换成了日常的具体细节,让内容接地气的同时,也讲好了的我国发展的动人故事。
其次,追求“融”效果,不追“融”形式。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逐步深入,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也从相“加”到相“融”的“深水区”。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传播形式和方法的融合,笔者认为,真正能够检验融媒体成效的,是最终取得的传播效果。
这方面,“大象哥”无论是前期的深入互动,还是后期的传播效果,都称得上是“融”效果的典型样本。
一方面,河南电视台通过虚拟植入技术,把枯燥的数字和概念视觉化,形式和设置上创新,并通过特色栏目,让报道接地气又不失深度高度。
另一方面,河南广电在与用户深度沟通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创新尝试。 “飞象小辛”这款大象融媒新闻机器人对用户关注热点的实时追踪和呈现,真正做到了以用户的理念,了解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围绕用户的深度沟通中,确立了媒体传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作者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